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品》的“滋味”说与《舞论》的“情味”论——浅析中印两国早期诗学“味”论之同异 被引量:1
1
作者 车孟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4-77,共4页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探究两国古典诗学"味"论之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滋味” 《舞论》 “情味”论 同异
下载PDF
论“曼生壶”之“情味”美
2
作者 王厅 朱海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2,共5页
"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它从清朝乾隆时期出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数款经典壶型被众多紫砂壶艺家认为是紫砂壶中的"巅峰之作",不断被后人仿制,其主要创制者——陈鸿寿也被誉为"中国紫砂... "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它从清朝乾隆时期出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数款经典壶型被众多紫砂壶艺家认为是紫砂壶中的"巅峰之作",不断被后人仿制,其主要创制者——陈鸿寿也被誉为"中国紫砂历史上四大高峰时期的领军人"。"情味"一词最先应用于对抒情文学的评价,后来被文艺批评家阐释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对抒情文学审美价值的一种高度概括。本文主要从"曼生壶"的壶型、题材和创作意旨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曼生壶"审美中的情味要素,并总结出"曼生壶"之情味美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生壶” 陈鸿寿 “情味” 茶美学
下载PDF
中国美学研究的“情味”视角——王文生《中国美学史》论析
3
作者 张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35-36,共2页
王文生的《中国美学史》以古典文学作品及理论著述为研究范围、以中国文论中的"情味"为核心研究对象,它展示的不仅是情味理论发展的历史,还是历代文学作品情味变迁的历史。王文生细致爬梳一手资料,力避陈说、独立思考,孜孜不... 王文生的《中国美学史》以古典文学作品及理论著述为研究范围、以中国文论中的"情味"为核心研究对象,它展示的不仅是情味理论发展的历史,还是历代文学作品情味变迁的历史。王文生细致爬梳一手资料,力避陈说、独立思考,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美学原味,他以实际做法例证了真正的"比较诗学"精神———"在总体比较中发展各自的特点,吸取彼此有益的经验以丰富发展各自的美学思想",其著作扎实厚重、视角独特,树立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路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生 中国美学史 “情味”视角 论析 比较诗学 细致研究
下载PDF
深度体验,“情味”表达——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下第四单元《心愿》习作指导
4
作者 杨德铸 《生活教育》 2020年第4期62-65,共4页
如何让小学生把自己内心想法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是小学生习作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也是一道难题。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话题"心愿"为例,解决此问题可以按照四条策略来实施:深化认知,唤醒情感,"... 如何让小学生把自己内心想法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是小学生习作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也是一道难题。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话题"心愿"为例,解决此问题可以按照四条策略来实施:深化认知,唤醒情感,"有深度";深化体验,丰富情感,"有情味";自由表达,放飞情感,"有个性";交流合作,共享情感,"有反思"。用上述方法和步骤,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习作中的障碍,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深度 有个性 有反思 “情表达”
下载PDF
数学课堂应有“味”——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红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18期121-121,共1页
数学课堂有"味",才能实现教学双长.课堂教学的"味",必须对小学生能动性、探索性、实效性等方面起到影响和作用.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改目标要求,对如何让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情味""韵味",进行粗浅阐述和议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 “情味” “韵味” 刍议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五味俱全”
6
作者 刘雪璠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第3期58-59,共2页
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把语文教学上出味道来,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五味",即"语味""情味""趣味""思味"和"美味"。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语味” “情味” “趣味” “思味” “美味”
下载PDF
中英文诗歌共性管窥
7
作者 胡其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中英文诗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具体表现在形式的审美追求、"情味"的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的创造手法等方面。
关键词 中英文诗歌 相似性 形式审美追求 “情味”表达方式 意象创造手法
下载PDF
“入兴贵闲”新释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62-66,72,共6页
“入兴贵闲”一语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是刘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理论。“入兴贵闲”从“心物互感”的角度,着重强调了触物起情、因物兴情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深刻阐明了自然闲适的心境、徐纡从容的气度对于文学创作... “入兴贵闲”一语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是刘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理论。“入兴贵闲”从“心物互感”的角度,着重强调了触物起情、因物兴情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深刻阐明了自然闲适的心境、徐纡从容的气度对于文学创作的必要性。同时,刘勰认为“入兴贵闲”应当与“析辞尚简”结合,其审美追求在于营造一种“情”“味”有余、回味无穷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兴贵闲” 心物互感 “情”“味”有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