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用布鲁克斯的“戏剧化”诗歌理论来解读
1
作者 杨秋玲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6期88-88,共1页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的名篇。诗人在诗中借“一只鸟”的口吻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土地”深沉的爱.为世人所吟诵。在历来的研究者中。大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一“知人论世”的方法。在这里笔者试图引进西方新批评主义的...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的名篇。诗人在诗中借“一只鸟”的口吻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土地”深沉的爱.为世人所吟诵。在历来的研究者中。大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一“知人论世”的方法。在这里笔者试图引进西方新批评主义的鉴赏理论一布鲁克斯的“戏剧化”诗歌理论。以此来研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试图打破原有的鉴赏角度.开辟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戏剧化”来合理分析作者、读者和作品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我爱这土地》 “戏剧化” 诗歌
下载PDF
“戏剧化”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秋君 《声屏世界》 2007年第6期45-45,共1页
在纪录片创作同样要求收视率的压力下,在“原生态纪录”已经造成审美疲劳的尴尬局面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尝试着在平淡无奇的真实纪录以及在无法展示历史场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借鉴影视、戏剧的创作元素,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加紧凑,矛... 在纪录片创作同样要求收视率的压力下,在“原生态纪录”已经造成审美疲劳的尴尬局面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尝试着在平淡无奇的真实纪录以及在无法展示历史场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借鉴影视、戏剧的创作元素,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加紧凑,矛盾更加突出,影像更加精美,涌现了一大批可视性极强的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这些纪录片的共同特点是:戏剧冲突强烈,画面可视性强,故事生动,更加吸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戏剧化” 中国纪录片 审美疲劳 人文社会 历史场景 戏剧冲突 可视性
下载PDF
问题驱动,史论合一——评胡苏珍《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3
作者 霍静文 《文教资料》 2021年第7期16-18,共3页
胡苏珍所著《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对新诗"戏剧化"进行了整体观照,厘清了新诗"戏剧化"的基本理路,明晰了"戏剧化"诗学的内在本质和肌理,彰显出了独特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新诗“戏剧化” 整体观照 独特价值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学的深化——40年代知性诗学:“包容的诗”与“戏剧化”
4
作者 曹万生 《诗探索》 2015年第5期14-34,共21页
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到4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30年代瑞恰慈来华讲学后,奥登(1907-1973,W.H.Auden,英国出生之美国诗人)、燕b荪(1906-1984,W.Empson,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等于40年代来到西南联大讲学。由柯尔律... 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到4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30年代瑞恰慈来华讲学后,奥登(1907-1973,W.H.Auden,英国出生之美国诗人)、燕b荪(1906-1984,W.Empson,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等于40年代来到西南联大讲学。由柯尔律治发端而由瑞恰慈、艾略特发展的知性理论,由于奥登等人来华的40年代传播与富有成果的创作,导致了40年代“中国新诗”诗人群的知性创作深化,这个深化,继承了30年代知性诗学中的诗是经验、睿智、调谐、避却抒情、非个人化、知性肉感化等诗学遗产,同时超越30年代而发展了瑞恰慈的“包容的诗”、“最大量意识状态”、综合、“戏剧化”诗学遗产,在30年代诗学继承后象征主义的象征的基础上,在卞之琳借鉴奥登的基础上,更加发展了他富于机智的创作特色,并提出了所谓“现代诗歌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学 40年代 “戏剧化” 中国现代 知性 包容 30年代 英国诗人
原文传递
新闻不可戏剧化
5
作者 乔新生 《新闻世界》 2010年第2期1-1,共1页
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出现了一种追求“戏剧化”的倾向。且这类节目中,新闻的品质正在下降;在充满节奏和情绪性的对话中,新闻采访正在变成记者的才艺表演。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避免由于新闻的娱乐化而使得新闻的可信度降低。
关键词 电视新闻报道 “戏剧化” 才艺表演 新闻采访 情绪性 可信度 娱乐 节目
下载PDF
略谈对卞之琳诗歌小说化的理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倩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1-24,共4页
卞之琳的诗歌中广泛应用了小说化手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由于“小说化”与“戏剧化”、“非个人化”以及诗歌“大众化”概念之间的交织纠缠,使得“小说化”手法的内涵却并不清晰。考察“小说化”手法这一概念的来源和发展,辨析... 卞之琳的诗歌中广泛应用了小说化手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由于“小说化”与“戏剧化”、“非个人化”以及诗歌“大众化”概念之间的交织纠缠,使得“小说化”手法的内涵却并不清晰。考察“小说化”手法这一概念的来源和发展,辨析它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呈现卞之琳诗歌中“小说化”手法的清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 “小说化”手法 “戏剧化” “非个人化”
下载PDF
梅耶荷德戏剧假定性理论探析
7
作者 陆显禄 《南方论刊》 2018年第5期83-85,共3页
梅耶荷德不仅是俄国著名导演和演员,也是世界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曾被称为"为未来戏剧奠定了基础"的人,他的戏剧假定性理论是其戏剧理论的核心,故而研究其"核心"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讲,对其应该作实事求... 梅耶荷德不仅是俄国著名导演和演员,也是世界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曾被称为"为未来戏剧奠定了基础"的人,他的戏剧假定性理论是其戏剧理论的核心,故而研究其"核心"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讲,对其应该作实事求是地评说和解读,对其贡献与局限性都应尽量做到精准的分析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耶荷德 戏剧假定性 “有机造型术” “舞台轰动效应” “戏剧的电影化”
下载PDF
试论“剧场政治”的剧场遵循
8
作者 李一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19,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与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领导干部往往需要站在前台直接应对公众各种各样的诉求。这种迫使领导干部亮相的行为,颇有“戏剧化”的意味。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剧场政治”。在这种政治生态下,领导者有时像一个演员而非领导... 随着经济、社会与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领导干部往往需要站在前台直接应对公众各种各样的诉求。这种迫使领导干部亮相的行为,颇有“戏剧化”的意味。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剧场政治”。在这种政治生态下,领导者有时像一个演员而非领导干部。因此,领导者会努力寻求让他们的表演看起来更真实而非矫揉造作的感觉。“剧场政治”既然是剧场,就存在着脚本、舞台、观众、道具和扮演角色的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 剧场 领导干部 “戏剧化” 现代传媒 领导者 演员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郁池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0年第9期96-96,共1页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已有9年,各地“戏剧化”完美课堂教学频频亮相。在完美的背后,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部分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等问题也日渐暴露。教育工作者提倡“向40分钟要效益”的初...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已有9年,各地“戏剧化”完美课堂教学频频亮相。在完美的背后,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部分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等问题也日渐暴露。教育工作者提倡“向40分钟要效益”的初衷一直没有变,我们始终在探索“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中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 有效性 学习英语 新课程改革 “戏剧化” 教育工作者 学习积极性
下载PDF
论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
10
作者 董卉川 倪宏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7-101,共5页
诗剧在西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体形式,但在中国却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境地。学界对左翼诗剧的关注更可谓寂寥至极。左翼诗剧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要实绩之一,其体裁范式更是别具一格。在以往的研究中,既是极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又是造成左翼... 诗剧在西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体形式,但在中国却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境地。学界对左翼诗剧的关注更可谓寂寥至极。左翼诗剧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要实绩之一,其体裁范式更是别具一格。在以往的研究中,既是极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又是造成左翼诗剧生存窘态的根源所在。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包括“戏剧化的诗”、“纯诗的戏剧化”、“散文诗的戏剧化”三种形式。通过剖析和阐释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继而提炼、概括左翼诗剧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质,从而一窥左翼文学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诗剧 体裁范式 “戏剧的诗” “纯诗的戏剧化” “散文诗的戏剧化”
下载PDF
Chin ese Local Operas Fascinate Parisians
11
作者 Gao Yuan Wu Gang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6年第2期4-6,共3页
The Second Chinese Theatre Festival took place in the winter of 2005 in Paris, France. The event, organized by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Paris, has seen six local opera troupes from Hebei, Jiangsu, Jilin, Fujian and Gu... The Second Chinese Theatre Festival took place in the winter of 2005 in Paris, France. The event, organized by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Paris, has seen six local opera troupes from Hebei, Jiangsu, Jilin,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showing to Parisians scores of traditional programs of Chinese operas. Chinese theatric art is not novel to French people. Over past decade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Chinese opera masters, in particular, Peking opera singers, visited Paris many times and 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known to French people. For example, when visiting Paris half the century ago, master Cheng Yanqiu gave lectures on Peking opera, the first Chinese opera genre that was introduced to French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巴黎 中国 对外文交流 戏剧演出 2005年
下载PDF
论“中国新诗”派的诗美探索
12
作者 刘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中国新诗”派在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点上形成了自己的诗美理想,他们以独特的艺术理解去拥抱和融汇西方现代主义“新的写作方法”,构建和强化诗歌自身的审美品格,坚持“戏剧化”的创作原则和意象化的美学追求,成为20世纪40年代诗... “中国新诗”派在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点上形成了自己的诗美理想,他们以独特的艺术理解去拥抱和融汇西方现代主义“新的写作方法”,构建和强化诗歌自身的审美品格,坚持“戏剧化”的创作原则和意象化的美学追求,成为20世纪40年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生命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派 诗美 “戏剧化” 意象
原文传递
它们因世博会成名
13
《金融队伍建设》 2010年第7期70-71,共2页
1853年 魔术般的自动楼梯 1853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博会上,美国人利沙·奥的斯用“戏剧化”的方式展示了他发明的自动楼梯。他站在载有木箱、大桶和其他货物的升降机平台上,当平台升至一定高度后,他命令砍断缆绳。观众有的... 1853年 魔术般的自动楼梯 1853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博会上,美国人利沙·奥的斯用“戏剧化”的方式展示了他发明的自动楼梯。他站在载有木箱、大桶和其他货物的升降机平台上,当平台升至一定高度后,他命令砍断缆绳。观众有的屏住了呼吸,有的蒙上了眼睛,有的默默为他祈祷。这时奥的斯设计的安全制动装置启动了,平台安全地停在原地,纹丝不动。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会 “戏剧化” 美国人 升降机 楼梯 安全 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