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戏剧论”反思Vlog传播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 《视听》 2019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作为近年来互联网语境中的内容风口新宠,Vlog(video blog)以真实记录和个体性表达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镜头前的自言自语和个人日常生活、情感等展现,与观众互动并逐渐建立品牌。虚拟社区属性使得戈夫曼笔下的“前台”与“后台”的区隔... 作为近年来互联网语境中的内容风口新宠,Vlog(video blog)以真实记录和个体性表达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镜头前的自言自语和个人日常生活、情感等展现,与观众互动并逐渐建立品牌。虚拟社区属性使得戈夫曼笔下的“前台”与“后台”的区隔、界限变得模糊,可以说互联网中不存在“前台”与“后台”。机器和技术频繁地介入个人生活,记录者和观众渴求在互联网场域中标识自己的身份地位。本文从戈夫曼“戏剧论”中提出的概念及表演者进行印象管理的技术等层面,考察Vlog何以传播,给参与者带来了哪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g “戏剧论” 印象管理
下载PDF
曹禺《日出》“戏剧二版”之谜——兼及新文学作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改本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2
作者 段美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新文学作家,其作品大多存在重大修订,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尽管现当代离我们如此之近,但一些版本资料已经进入到一个说不清楚的阶段。同时学界对这一时期的修改本大多采用“忽略不计”的态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新文学作家,其作品大多存在重大修订,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尽管现当代离我们如此之近,但一些版本资料已经进入到一个说不清楚的阶段。同时学界对这一时期的修改本大多采用“忽略不计”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围绕曹禺《日出》“戏剧二版”的诸多疑问的讨论,力图展现诸修订版本生成过程背后隐含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出版机构以及文化组织结构的变动,探讨新文学作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改本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日出》“戏剧二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修改本
下载PDF
产出导向下“戏剧艺术通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3
作者 王丽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9-116,共8页
“戏剧艺术通论”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在产出导向教学法指导下,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假设、实施循环化的教学流程,以及采取多种实践举措,形成“剧本阅读—剧本评析—理论学习”和“戏剧... “戏剧艺术通论”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在产出导向教学法指导下,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假设、实施循环化的教学流程,以及采取多种实践举措,形成“剧本阅读—剧本评析—理论学习”和“戏剧观摩—戏剧原创与演出—理论学习”双重“学用一体”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这种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戏剧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美育陶冶,值得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通论” 产出导向教学法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以“戏剧场”打开萧红的《生死场》——话剧《生死场》的主题重塑
4
作者 许梦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9-71,75,共4页
田沁鑫对于萧红小说《生死场》的话剧改编,在把握原著精神内涵的同时注入了个人对时代的思考,突出了民族的苦难意识,着重展现出农民在危难之际面对生与死的困境时努力突围的过程,并集中刻画了在东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农民们挣扎着人性的... 田沁鑫对于萧红小说《生死场》的话剧改编,在把握原著精神内涵的同时注入了个人对时代的思考,突出了民族的苦难意识,着重展现出农民在危难之际面对生与死的困境时努力突围的过程,并集中刻画了在东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农民们挣扎着人性的挣扎。话剧《生死场》与小说在不同时空相遇,不仅有精神上契合的复刻,也有通过承载着导演哲思的“戏剧场”的表现对小说的主题进行的深化和挖掘,让《生死场》在当下的时代语境里以不同的媒介传播拥有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戏剧场” 民族苦难 人性挣扎
下载PDF
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9-163,共15页
关键词 焦菊隐 “戏剧—诗” 戏剧思想 导演理论 当代 话剧 表现手法 舞台艺术 文学性
下载PDF
立“戏剧谥法”,成“元剧史”公言——《录鬼簿》文体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剑明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4-70,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录鬼簿》 文体 “戏剧谥法” 戏剧 元剧
下载PDF
从《呼啸山庄》中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来体会人物与情节发展的关系——以缪尔的“戏剧小说”理论为依据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骁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3期169-170,共2页
《呼啸山庄》为19世纪享誉英国文坛的勃朗特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它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与老主人的女儿凯瑟琳相爱未果并受辱,从而外出致富,回来后对呼啸山庄老主人的儿子辛德雷以及与其女... 《呼啸山庄》为19世纪享誉英国文坛的勃朗特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它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与老主人的女儿凯瑟琳相爱未果并受辱,从而外出致富,回来后对呼啸山庄老主人的儿子辛德雷以及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及其家人进行报复的故事。该文将以英国文学评论家埃德温.缪尔的"戏剧小说"理论为依据,从《呼啸山庄》中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人物与情节发展的关系,并感受其所具有的"戏剧小说"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勃朗特姐妹 艾米莉.勃朗特 埃德温.缪尔 “戏剧小说”
下载PDF
一部回应“戏剧危机”问题的力作——评《文艺生态运动与当代戏剧》
8
作者 程芸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文艺生态运动与当代戏剧 吴济时 书评 审美价值观 时代精神 传统文化 “戏剧危机”
下载PDF
对戏剧与文学关系的再认识——从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说起
9
作者 邹红 《励耘学刊》 2005年第2期56-68,共13页
本文梳理了焦菊隐"戏剧—诗"观念的形成过程,强调了其诗性意识从着眼于剧本的文学价值提升至对戏剧本体的认识,并最终在传统戏曲的诗性特征上找到二者契合点的理论发展轨迹。另外,探讨了焦菊隐重视戏剧文学性的重要意义:不仅... 本文梳理了焦菊隐"戏剧—诗"观念的形成过程,强调了其诗性意识从着眼于剧本的文学价值提升至对戏剧本体的认识,并最终在传统戏曲的诗性特征上找到二者契合点的理论发展轨迹。另外,探讨了焦菊隐重视戏剧文学性的重要意义:不仅对早期重表演、轻剧本的理论偏差形成有力的反拨,同时也为当今话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即可从剧本理解、戏剧观念及文学素养等方面加强戏剧性与文学性的有机融合,共同构筑和谐的艺术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戏剧-诗” 戏剧 文学
下载PDF
细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用布鲁克斯的“戏剧化”诗歌理论来解读
10
作者 杨秋玲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6期88-88,共1页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的名篇。诗人在诗中借“一只鸟”的口吻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土地”深沉的爱.为世人所吟诵。在历来的研究者中。大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一“知人论世”的方法。在这里笔者试图引进西方新批评主义的...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的名篇。诗人在诗中借“一只鸟”的口吻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土地”深沉的爱.为世人所吟诵。在历来的研究者中。大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一“知人论世”的方法。在这里笔者试图引进西方新批评主义的鉴赏理论一布鲁克斯的“戏剧化”诗歌理论。以此来研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试图打破原有的鉴赏角度.开辟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戏剧化”来合理分析作者、读者和作品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我爱这土地》 “戏剧化” 诗歌
下载PDF
论荒诞派戏剧的“戏剧语言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汝合 刘晶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2,87,共3页
关键词 戏剧语言 荒诞派戏剧 人类精神 戏剧演出 表达手段 “戏剧语言”
下载PDF
振兴武汉“戏剧大码头”提升文化软实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王谦 +3 位作者 刘大玉 朱玲玲 柳青 黄清峰 《长江论坛》 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
武汉"戏剧大码头"由来已久,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衰落。振兴武汉"戏剧大码头"具有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但也面临着困境。需要从搭建戏曲艺术传播平台;设立戏曲艺术基金;建设戏曲艺术研究中心;筹办戏曲艺术学院;实... 武汉"戏剧大码头"由来已久,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衰落。振兴武汉"戏剧大码头"具有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但也面临着困境。需要从搭建戏曲艺术传播平台;设立戏曲艺术基金;建设戏曲艺术研究中心;筹办戏曲艺术学院;实施戏曲艺术领军人才工程;打造戏曲艺术精品剧目;举办高层次戏曲节会;营造戏曲艺术文化生态系统八个方面来加强武汉"戏剧大码头"的建设,提升武汉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戏剧大码头” 振兴
下载PDF
商业片与“戏剧的拐杖”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婷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4期69-72,63,共5页
21世纪初,国产商业大片渐成气候,但是它们在艺术上未尽如人意。其原因何在?从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缺憾入手,寻找其部分根源,重点反思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白景晟的《丢掉戏剧的拐杖》等文章为代表倡导的电影观念革新所造... 21世纪初,国产商业大片渐成气候,但是它们在艺术上未尽如人意。其原因何在?从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缺憾入手,寻找其部分根源,重点反思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白景晟的《丢掉戏剧的拐杖》等文章为代表倡导的电影观念革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重新阐释了"戏剧的拐杖"的含义,认为当前国产商业片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对商业片的戏剧性美学的研究,它对于国产商业片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片 “戏剧的拐杖” 戏剧性美学特征
下载PDF
“抗战戏剧”与“戏剧抗战”刍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有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明 《黑龙江史志》 2005年第8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抗战戏剧 “戏剧抗战” 抗日战争 爱国主义 中国
下载PDF
“戏剧式”电影的创作风格分析
15
作者 史晓峰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第16期84-84,91,共2页
戏剧电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形态。一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对电影本体的探讨一直延续到国内有关戏剧性和电影性关系的论争。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因为其视点的单一,全景大景别呈... 戏剧电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形态。一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对电影本体的探讨一直延续到国内有关戏剧性和电影性关系的论争。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因为其视点的单一,全景大景别呈现画面,极具矛盾冲突的情节结构而被指出戏剧痕迹明显,过分依赖戏剧。在此争论下,新浪潮电影在各国兴起,电影导演刻意地规避掉戏剧对电影的影响,使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和表达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式”电影 封闭空间 舞台化 大众化传播
下载PDF
浅谈创新型“戏剧”绘本阅读——以厦门市图书馆绘本阅读活动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佳 《福建图书馆学刊》 2018年第3期27-30,共4页
论述当前绘本阅读发展与现状,结合厦门市图书馆少儿主题活动中"戏剧"绘本阅读活动实例,阐述创新型"戏剧"绘本阅读的开展形式及意义,供今后开展类似活动参考。
关键词 绘本 创新型“戏剧 绘本阅读
下载PDF
“戏剧化”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秋君 《声屏世界》 2007年第6期45-45,共1页
在纪录片创作同样要求收视率的压力下,在“原生态纪录”已经造成审美疲劳的尴尬局面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尝试着在平淡无奇的真实纪录以及在无法展示历史场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借鉴影视、戏剧的创作元素,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加紧凑,矛... 在纪录片创作同样要求收视率的压力下,在“原生态纪录”已经造成审美疲劳的尴尬局面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尝试着在平淡无奇的真实纪录以及在无法展示历史场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借鉴影视、戏剧的创作元素,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加紧凑,矛盾更加突出,影像更加精美,涌现了一大批可视性极强的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这些纪录片的共同特点是:戏剧冲突强烈,画面可视性强,故事生动,更加吸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戏剧化” 中国纪录片 审美疲劳 人文社会 历史场景 戏剧冲突 可视性
下载PDF
问题驱动,史论合一——评胡苏珍《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18
作者 霍静文 《文教资料》 2021年第7期16-18,共3页
胡苏珍所著《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对新诗"戏剧化"进行了整体观照,厘清了新诗"戏剧化"的基本理路,明晰了"戏剧化"诗学的内在本质和肌理,彰显出了独特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新诗“戏剧化” 整体观照 独特价值
下载PDF
“戏剧剧本创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9
作者 曾慧林 刘上冰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9期71-74,共4页
伴随着戏剧影视业态的不断蓬勃壮大,编创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加之国家支持与号召文艺发展力度的日趋增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从中获得了不断拓展的可能。以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剧本创作”课程为例,对此课程进行了概述分析,从课程... 伴随着戏剧影视业态的不断蓬勃壮大,编创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加之国家支持与号召文艺发展力度的日趋增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从中获得了不断拓展的可能。以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剧本创作”课程为例,对此课程进行了概述分析,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手段及考评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戏剧剧本创作”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同类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给予些许启示与参考,推动整个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剧本创作” 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闻不可戏剧化
20
作者 乔新生 《新闻世界》 2010年第2期1-1,共1页
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出现了一种追求“戏剧化”的倾向。且这类节目中,新闻的品质正在下降;在充满节奏和情绪性的对话中,新闻采访正在变成记者的才艺表演。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避免由于新闻的娱乐化而使得新闻的可信度降低。
关键词 电视新闻报道 “戏剧化” 才艺表演 新闻采访 情绪性 可信度 娱乐化 节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