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与戏曲变迁——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简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柴国珍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19-26,共8页
悠久与厚重的山西戏曲文化受自然与人文等因子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戏曲文化生态样式以及戏曲剧种文化分布上独有的文化生态特色。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区是本土戏曲剧种文化内部之间以及本土戏曲剧种文化与外来戏曲剧种文化的交融、互... 悠久与厚重的山西戏曲文化受自然与人文等因子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戏曲文化生态样式以及戏曲剧种文化分布上独有的文化生态特色。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区是本土戏曲剧种文化内部之间以及本土戏曲剧种文化与外来戏曲剧种文化的交融、互动和整合的结果。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经历了兴起、繁盛和衰微三个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对戏曲剧种文化生态具有一定维稳与保存的作用,但工业与信息化的人文环境加速了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戏曲剧种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浅谈当代濒危剧种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以闽南打城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骆婧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文化生态问题是剧种研究不容忽视却相对薄弱的方面。文章尝试提出"戏曲剧种文化生态"概念,强调中国戏曲剧种的发展与变异,无不与文化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探讨当代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必须从文化生态的整体变迁中找寻思路... 文化生态问题是剧种研究不容忽视却相对薄弱的方面。文章尝试提出"戏曲剧种文化生态"概念,强调中国戏曲剧种的发展与变异,无不与文化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探讨当代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必须从文化生态的整体变迁中找寻思路。以闽南古老的仪式剧种打城戏为例,剧种内生态的失调导致艺术生产机制的停滞,而外生态中的文化大环境和小环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难以扭转的变迁。由文化生态视野关照这些濒危剧种的传承与保护,则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力还原剧种内生态的自我生产能力,二是结合剧种实际寻求剧种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提供给剧种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文化生态 打城戏 濒危剧种
下载PDF
“上党梆子”的名实之辨与戏曲文化生态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春沐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1,共2页
作为一个兼容了昆、梆、罗、卷、簧五种声腔的多声腔剧种,上党梆子在山西四大梆子中独具特色。但是,“上党梆子”一词,在近百年发展的历史上,其内涵却随着时间的流变在不断地变化着,“上党梆子”的名与实,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 上党梆子 文化生态 戏曲 名实 百年发展 声腔 剧种
下载PDF
校正戏曲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位置——关于戏曲与时代关系的宏观估量
4
作者 朱颖辉 《艺术百家》 1985年第1期18-23,共6页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戏曲雄踞艺坛、唯我独尊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形势是严峻的:戏曲对于大批青少年丧失了吸引力,而中老年观众光临剧场的也日见减少。上座率下降,已成为笼罩在许多剧团团长心头的难以驱散的阴影。
关键词 戏曲 文化结构 中老年 观众 剧种 剧团 吸引力 多样化选择 社会 形势
下载PDF
“非遗”视野下生态戏剧的现代境遇与重构——以村落地方剧种鹧鸪戏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鹿建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0-193,共4页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传统戏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鹧鸪戏作为我国由村落保护传承的地方生态戏剧,其村落发展环境的综合探究对于鹧鸪戏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大众传媒语境、地域文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条件以及...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传统戏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鹧鸪戏作为我国由村落保护传承的地方生态戏剧,其村落发展环境的综合探究对于鹧鸪戏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大众传媒语境、地域文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条件以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村落转型共四个方面,分析了鹧鸪戏的发展与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地方剧种 鹧鸪戏 文化 戏曲生态 “非遗”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研究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夔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96-100,共5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稀见戏曲剧种已成为地方戏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概述了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研究的三个维度:"本体研究""生态研究"和"文化研究",既有对戏曲本体的精细考证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稀见戏曲剧种已成为地方戏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概述了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研究的三个维度:"本体研究""生态研究"和"文化研究",既有对戏曲本体的精细考证和艺术审美研究,也有对戏曲文化生态的田野考察和对策研究,还有对作为"生活文本"的稀见戏曲剧种的生活性特征和文化意义的凸显。对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的研究,不仅可以完善安徽戏曲文化的知识版图,也能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合适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见戏曲剧种 本体研究 生态研究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对戏曲特征的一种看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龚和德 《文艺研究》 1987年第4期44-48,共5页
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之一的戏剧,它有许多不同的样式,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这些不同的戏剧样式,各有自己的艺术特征,这是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基础。戏剧样式不会到此为止,还可能有新的样式创造出来,但已... 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之一的戏剧,它有许多不同的样式,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这些不同的戏剧样式,各有自己的艺术特征,这是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基础。戏剧样式不会到此为止,还可能有新的样式创造出来,但已有的基本样式,大概会长期存在下去。戏曲是中国人民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艺术特征 动态结构 新兴剧种 以歌舞演故事 戏剧文化 虚拟性 三个层次 开放系统 根本特征
下载PDF
戏曲生态环境概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国栋 《内蒙古艺术》 2003年第1期70-71,共2页
戏曲——市场——观众,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文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的平衡是自然生成的。有观众,有市场,才有戏曲。在这产销构成的系统中,戏曲虽然可以反作用于观众和市场,但从最本质上看,观众和市场却... 戏曲——市场——观众,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文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的平衡是自然生成的。有观众,有市场,才有戏曲。在这产销构成的系统中,戏曲虽然可以反作用于观众和市场,但从最本质上看,观众和市场却是占着支配地位、掌握着主动性的一方。这就是戏曲生态系统原生的构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市场 生态环境 文化消费 观众 戏曲剧种 艺术美学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地方戏曲的“同质化”倾向及其应对之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爱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92,共7页
目前,地方戏曲"同质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戏曲向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趋同,使戏曲作品的非戏曲化特征明显;二是剧种之间在表演、唱腔以及舞美等方面的趋同,使地方戏曲由此变得面目模糊,辨识度低。因此,在恢... 目前,地方戏曲"同质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戏曲向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趋同,使戏曲作品的非戏曲化特征明显;二是剧种之间在表演、唱腔以及舞美等方面的趋同,使地方戏曲由此变得面目模糊,辨识度低。因此,在恢复挖掘濒危戏曲剧种的同时,既要确保剧种的多样性,又要促进剧种的创生性。任何违背戏曲自身美学规范的创新和探索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戏曲创作应该自觉地扎根传统,重视不同剧种的本体性、独特性,树立戏曲文化自信,向经典作品学习,形成具有剧种特色的保留剧目和唱段,培养在行业内叫响的代表性演员,这是当下对抗剧种趋同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同质化” 剧种特色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戏曲音乐创作也应做到“这个”
10
作者 姚艺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4-55,共2页
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信》中讲到:“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所谓“这个”,即个性之意.无论剧种还是声腔,流派还是行当……均在戏曲艺术这个大共性的前提下突出了个性,... 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信》中讲到:“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所谓“这个”,即个性之意.无论剧种还是声腔,流派还是行当……均在戏曲艺术这个大共性的前提下突出了个性,而分别成为了各自的“这个”。一个剧种体现着一个地域一代人的文化心态,标志着一方人的审美习俗.其语言、腔调、人文、风气、情趣爱好、文化素质等诸因素,决定或影响着这一剧种的音乐特色.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创作 结构形式 戏曲艺术 剧种 文化素质 个性 黑格尔 音乐特色 考茨基 程式
下载PDF
大力推进闽南方言剧种的保护与传承
11
作者 李春喜 《福建艺术》 2014年第1期43-44,共2页
一、从戏曲艺术生态学的角度看。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剧种,是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保护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保护与传承 闽南方言 剧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艺术 保护和传承 生态 多样性
下载PDF
陕西关中西府戏曲文化生态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莹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113,共6页
西府地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地区,是人们对关中平原宝鸡地区的特指。西府戏曲文化生态区是宝鸡本土文化内部与本土戏曲剧种文化以及外来戏曲剧种文化的交融、互动和整合的产物。西府戏曲文化生态经历了兴起... 西府地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地区,是人们对关中平原宝鸡地区的特指。西府戏曲文化生态区是宝鸡本土文化内部与本土戏曲剧种文化以及外来戏曲剧种文化的交融、互动和整合的产物。西府戏曲文化生态经历了兴起、繁盛和衰微三个发展阶段。独特与稳定的地理自然与人文环境对西府文化生态具有一定维稳与保存的作用,但乡村的城镇化与工业信息化的人文环境加速了西府戏曲文化生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府地区 戏曲剧种 文化生态 宝鸡
原文传递
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关于推动全国戏曲剧种传承发展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汉萍 王华宇 陈曦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57,共4页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保护、传承、发展好戏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承发展 戏曲剧种 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调研 文化生态平衡 中华文化
原文传递
安庆怀宁地区稀见戏曲剧种调查报告——以牛灯戏、五猖戏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莹 周冠安 王夔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117,共6页
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被誉为"中国戏曲之乡",这里民风淳朴,戏曲文化氛围浓郁,有众多极具研究价值的稀见戏曲剧种。它们大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独特,但流传区域小,局限于乡镇内部,因而影响力弱,难以进行商业化运作,生存... 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被誉为"中国戏曲之乡",这里民风淳朴,戏曲文化氛围浓郁,有众多极具研究价值的稀见戏曲剧种。它们大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独特,但流传区域小,局限于乡镇内部,因而影响力弱,难以进行商业化运作,生存处境比较艰难。近年来,稀见戏曲剧种逐渐成为戏曲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以怀宁县牛灯戏及五猖戏为研究个案,基于实地调查,考察安庆地区稀见戏曲剧种生存的文化生态,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灯戏 五猖戏 文化生态 稀见戏曲剧种
原文传递
在纪念祁剧诞生500年报告会上的讲话
15
作者 邹世毅 《艺海》 2004年第6期26-26,共1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公元2004年11月29日,一页太平常、太随意就可以翻过的日历,却因着我们大家的到来,具有了可以载入史册的光辉意义。为着祁剧这样一个地方戏曲剧种,由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主办,邀集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公元2004年11月29日,一页太平常、太随意就可以翻过的日历,却因着我们大家的到来,具有了可以载入史册的光辉意义。为着祁剧这样一个地方戏曲剧种,由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主办,邀集省内外戏剧艺术界的学者、专家和艺术工作者们,会于祁山之麓、湘水之滨、浯溪之畔,济济一堂,演艺研讨,以最纯粹、最实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庆祝她的诞辰,探求她的发展,这种举动,在湖南,史无前例;在中国,凤毛麟角。如此弥足珍贵的璀灿镜头,历史的长卷理应弢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地方戏曲 艺术工作 镜头 剧种 戏剧文化 精品 戏剧创作 生态 戏曲艺术
下载PDF
雷剧音乐进校园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16
作者 柯海珠 杨丰羽 《师道(教研)》 2019年第6期237-238,共2页
雷剧起源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雷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由最初的雷州歌到如今的雷剧,历时300多年,期间经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如今已... 雷剧起源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雷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由最初的雷州歌到如今的雷剧,历时300多年,期间经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如今已构建了较为丰富的内部艺术结构体系。[1]但是,雷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园 音乐 雷州半岛 戏曲剧种 结构体系 广东省
下载PDF
大众文化时代下《陈三五娘》的改编和发展之路——以青春版《牡丹亭》成功改编为“参照”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古大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在以"媚俗"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时代中,包括梨园戏和昆曲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处于濒临灭亡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青春版《牡丹亭》能充分考虑到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需求,采取"古典为本,现代为用"的策略,制造出古典... 在以"媚俗"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时代中,包括梨园戏和昆曲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处于濒临灭亡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青春版《牡丹亭》能充分考虑到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需求,采取"古典为本,现代为用"的策略,制造出古典和现代完美结合的创新性作品,成为传统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下生存、复兴、发展和创新的成功典范。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无疑对《陈三五娘》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的参照启发意义。具体而言,《陈三五娘》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可能性的改编和创新。另外,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当戏曲剧种"外部生态结构"发生变化,戏曲剧种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增加其自我适应、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时代 《陈三五娘》 《牡丹亭》 发展和创新 “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结构”
原文传递
越剧发展的市场化生态:长项与短板
18
作者 颜全毅 《戏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9-31,共13页
从1906年田头吟唱的滩簧小调发展起来,成为当代戏曲最为活跃和知名的剧种之一,越剧走过了110年。在2006年越剧百年之际,经历了民国革新、海上流派纷呈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浙派崛起等几个大的黄金时期,越剧已经基本完成了其剧种美... 从1906年田头吟唱的滩簧小调发展起来,成为当代戏曲最为活跃和知名的剧种之一,越剧走过了110年。在2006年越剧百年之际,经历了民国革新、海上流派纷呈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浙派崛起等几个大的黄金时期,越剧已经基本完成了其剧种美学、风格的奠定与地域、流派不同层次、样貌的布局发展,而进入21世纪之后的短短15年里,中国社会进入加速都市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文化生态与市场格局向多元化、纵深化发展,作为较为追求时尚、关注都市和青年观众的戏曲剧种,越剧在这十几年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是试图探索并构筑出新世纪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市场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市场化 越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短板 戏曲剧种 信息网络化 传统与创新
原文传递
文化视野中的越剧 被引量:15
19
作者 余秋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35,共5页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六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亲自登门,询问我对越剧艺术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意见。对这个问题我没有作过细致的研究,这几年来我学术思考的重心又已离开戏剧领域,但实在被老一代艺术家的诚恳所感动,也就不揣冒昧,谈了几个小...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六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亲自登门,询问我对越剧艺术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意见。对这个问题我没有作过细致的研究,这几年来我学术思考的重心又已离开戏剧领域,但实在被老一代艺术家的诚恳所感动,也就不揣冒昧,谈了几个小时。我当时谈的那些意见,基本上是从文化学意义上出发的,话题是越剧,却又不能不涉及我国戏曲艺术的一些整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越剧 文化视野 本体生命 中国戏曲 剧种特色 表演艺术 戏曲艺术 文化生态 现代观众
原文传递
集成编辑学的方法论及知识结构——对民族音乐集成编辑工作的一些看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光钰 《音乐研究》 1988年第1期73-77,共5页
在我国璀灿宏丰的文化遗产宝库中,民族民间音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编辑、出版各种民族音乐集成,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遗产,发展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新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由于广大从事集成编辑工... 在我国璀灿宏丰的文化遗产宝库中,民族民间音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编辑、出版各种民族音乐集成,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遗产,发展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新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由于广大从事集成编辑工作的同志的努力,近几年来,这项规模巨大的工作日益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到,卷帙浩繁的民歌、民族民间器乐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四部集成,因涉及面广,难度大,问题复杂,任务还十分艰巨。如果说,几年前集成工作起步之初,主要的困难在于人力不足、经费不足,投资大,收效慢。那么,现在,当工作开展起来之后,值得重视的则是如何保证集成编辑质量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确保民族音乐集成的质量,需要加强集成编辑学方法论的研究,不断改善集成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这里,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文化 集成 编辑工作 编辑学方法论 二人转 知识结构 文化遗产 戏曲音乐 剧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