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的不同发酵程度茶及茶饮料比较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越 翟佩佩 +4 位作者 鲍锋 张富坤 赵盼 李佳 赵东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6期159-163,共5页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的模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未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3种茶及茶饮料中黄酮、多酚、游离氨基酸、多糖类成分的含量,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功能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各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功能之间的相...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的模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未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3种茶及茶饮料中黄酮、多酚、游离氨基酸、多糖类成分的含量,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功能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各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发酵程度茶及茶饮料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茶及茶饮料的黄酮含量为未发酵茶>全发酵茶≥半发酵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为未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多糖含量为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未发酵茶。不同发酵程度茶及茶饮料中黄酮、多酚、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功能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且多酚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功能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发酵程度 茶饮料 “成分-抗氧化”关联 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的朝鲜蓟不同部位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鲍锋 苑惠珍 +3 位作者 林晓 刘兰玲 庄贺 赵东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基于"成分-抗氧化"的关联模式,测定朝鲜蓟叶片、叶梗及花苞3个部位活性成分,并以DPPH·、ABTS^(+)·和·OH清除率为抗氧化功能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氧化能力,综合分析各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 基于"成分-抗氧化"的关联模式,测定朝鲜蓟叶片、叶梗及花苞3个部位活性成分,并以DPPH·、ABTS^(+)·和·OH清除率为抗氧化功能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氧化能力,综合分析各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ABTS^(+)·清除率大小为叶片>花苞>叶梗,总多糖含量大小为花苞>叶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及·OH清除率大小为叶片>叶梗>花苞。DPPH·、ABTS^(+)·清除能力和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可为朝鲜蓟药用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蓟 关联性分析 氧化功能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的洋蓟花苞不同溶剂萃取物差异分析
3
作者 刘兰玲 徐中利 +3 位作者 陈炯朝 颜培正 赵东升 李佳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3,87,共8页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模式探究洋蓟花苞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活性成分质量分数及抗氧化功能差异。分别采用水、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萃取洋蓟花苞,通过对比各种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并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模式探究洋蓟花苞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活性成分质量分数及抗氧化功能差异。分别采用水、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萃取洋蓟花苞,通过对比各种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并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阳离子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综合分析洋蓟花苞不同萃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0%乙醇洋蓟花苞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质量分数最大,为(9.14±0.12)mg/g和(13.46±0.42)mg/g;70%甲醇萃取物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DPPH、ABTS+的IC_(50)值分别为0.43 mg/mL和0.10 mg/mL,其萃取物还原力为0.5时对应的萃取物质量浓度(A0.5)为6.42 mg/m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多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DPPH、ABTS+清除力呈极显著相关(P<0.01)。70%甲醇洋蓟花苞萃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类成分,抗氧化能力最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洋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蓟花苞 不同溶剂 关联分析 活性成分 氧化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沙棘叶茶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能力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雪涛 赵三虎 +3 位作者 张先廷 李红法 李霞 高文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35-42,共8页
该文分别以水和60%乙醇为提取溶剂,在55、75℃和95℃下对沙棘叶茶整叶和沙棘叶茶粉进行提取,比较提取物中总黄酮、可溶性总多酚、异鼠李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和α-糖苷酶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温度为95℃时,沙棘叶... 该文分别以水和60%乙醇为提取溶剂,在55、75℃和95℃下对沙棘叶茶整叶和沙棘叶茶粉进行提取,比较提取物中总黄酮、可溶性总多酚、异鼠李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和α-糖苷酶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温度为95℃时,沙棘叶茶粉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总黄酮、可溶性总多酚、异鼠李素含量分别为(82.59±1.80)、(117.02±1.93)、(1.592±0.074)mg/g,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的能力最强,其EC_(50)值分别为(0.1419±0.0006)、(0.3571±0.0048)、(0.8156±0.0013)mg/g,还原力最高为(118.65±2.40)mg/g,α-糖苷酶抑制能力最强,IC50值为(0.3930±0.0101)mg/g。通过主成分分析,该提取物的样品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茶 活性成分 氧化能力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关性分析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结合成分分析优选人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佳极性部位
5
作者 徐志佳 李胜楠 +5 位作者 周文文 肖凤琴 刘晖 杨亦柳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总酚酸、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间体外抗氧化活性;结合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质量评价模型。对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12个质量特性指标赋权,最终优选出人参抗氧化最佳极性部位。结果: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正丁醇部位的总酚酸、总黄酮、人参皂苷Rb1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0.14、0.57、0.92、0.75 mg/mL。另外,结合质量评价模型得到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352~0.618,正丁醇部位测得相对关联度最高(0.618),进一步表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综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结果,初步优选出正丁醇部位为人参抗氧化最理想部位,为人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人参抗氧化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不同极性部位 化学成分 氧化活性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芍花提取物SPME-GC/MS成分分析及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权春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目的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对芍花进行提取,得到芍花提取物,研究芍花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其抗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联用法(SPME-GC/MS)对芍花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噻唑蓝法(MTT法)考察芍花提取... 目的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对芍花进行提取,得到芍花提取物,研究芍花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其抗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联用法(SPME-GC/MS)对芍花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噻唑蓝法(MTT法)考察芍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致炎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同时对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MTT法考察芍花提取物对H_(2)O_(2)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通过SPME-GC/MS分析,从芍花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种主要物质,其中D-樟脑含量最高,其含量为27.56%,此外芍花提取物中还含有丹皮酚、苯甲酸、4-甲氧基苯酚等成分;芍花提取物能够增加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致炎模型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中NO含量;芍花提取物对受H_(2)O_(2)氧化损伤的RAW264.7巨噬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芍花提取物对LPS引起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损伤及H_(2)O_(2)导致的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活性,这可能与芍花提取物中鉴别出的D-樟脑、丹皮酚及苯甲酸等活性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花提取物 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联用法 成分分析 炎活性 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大花序桉树皮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费晓云 韦柳明 +2 位作者 黎明慧 符韵林 祁彪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法快速分析大花序桉树皮抽提物的化学成分,同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树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法快速分析大花序桉树皮抽提物的化学成分,同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树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采用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离子碎片的精确分子质量信息,结合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材料,从大花序桉树皮中鉴定出化学成分共26种,其中黄酮类2种、机酸类15种、三萜类1种、生物碱类2种、脂肪酸酰胺类6种;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大花序桉树皮抽提物对DPPH、ABTS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60.02、76.94μg/mL。本研究建立的UPLC-Q-EXACTIVE-MS法能快速、准确、较全面地鉴定大花序桉树皮化学成分,所得的裂解规律可为其他同类化学成分鉴定提供参考;大花序桉树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树皮 液相色谱-质谱法 化学成分 氧化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三七叶主要活性成分、体外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挥发性成分和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云嵌 何霞红 +3 位作者 吴光顺 满金花 张雪春 王振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8-113,共16页
为选择较好的三七叶干燥方式,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干燥3种方式对三七叶进行干燥,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下三七叶的总皂苷、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单体皂苷含量,评估其体外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采用气相色谱-离... 为选择较好的三七叶干燥方式,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干燥3种方式对三七叶进行干燥,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下三七叶的总皂苷、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单体皂苷含量,评估其体外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鉴定其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其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均可明显提高三七叶的总皂苷和多糖含量,降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但均不同程度地减弱了其功能活性;其中热泵干燥组的总皂苷和多糖含量最高,并具有最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以及较强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热泵干燥显著降低了三七叶中三七皂苷Fc、Fe的含量,而真空干燥组与之相反;从三七叶中共检测出8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热泵干燥组的醇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而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低,且不同处理组之间有明显区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从热泵干燥前后的三七叶中鉴定出659种代谢物,其中有113种和68种代谢物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表达显著上调,98种和31种代谢物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表达显著下调,主要包括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针对三七叶中24种皂苷类代谢物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7种相对含量显著降低、1种相对含量显著升高,这也印证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新鲜三七叶在热泵干燥过程中最可能存在的代谢通路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2-氧羧酸代谢及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综上,热泵干燥对三七叶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具有最好的保持效果,较适合用于三七叶的干燥,其可通过多个作用途径改变三七叶的代谢物组成,并影响其挥发性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叶 干燥 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 挥发性成分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海黄牡丹不同部位的成分分析、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代嫚婷 宋静 +5 位作者 余潇 张平芳 平怀磊 刘子榕 王娟 王振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0-198,共9页
为比较海黄牡丹的花瓣、花萼、雌蕊、雄蕊4个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进一步分析5种多酚含量,并评估其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海黄牡丹4个部位的总酚含量介于34... 为比较海黄牡丹的花瓣、花萼、雌蕊、雄蕊4个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进一步分析5种多酚含量,并评估其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海黄牡丹4个部位的总酚含量介于347.72~917.82 mg GAE/g,总黄酮含量介于13.21~58.71 mg RT/g,其中雌蕊、花萼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部位(P<0.05)。HPLC分析发现不同部位之间化合物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在定量的5个多酚化合物中,花瓣部位检测到的多酚种类最多,雄蕊部位芹菜素和异鼠李素含量最高(P<0.05)。此外,花萼部位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44.97和74.44μg/mL,雌蕊部位的铁还原能力最强为691.46 mg FeSO_(4)/g。花瓣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雄蕊则对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最强,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综上结果,海黄牡丹的雌蕊和花萼部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而花瓣和雄蕊部位具有一定的体外降血糖的能力。该研究为海黄牡丹开发为天然抗氧化、降血糖食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黄牡丹 活性成分 氧化能力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莳萝子中挥发油和油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荣玲 陈惠琴 +2 位作者 殷超 胡尔西丹·伊麻木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 提取莳萝子的挥发油和油脂,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筛选出活性成分,为莳萝子挥发油、油脂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经石油醚索氏提取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联用仪分析... 目的 提取莳萝子的挥发油和油脂,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筛选出活性成分,为莳萝子挥发油、油脂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经石油醚索氏提取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其组分,并通过检测清除自由基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 莳萝子挥发油提取率为(5.850±0.141)%,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61.418%)及萜类化合物(29.471%);莳萝子油脂提取率为(13.168±0.117)%,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主要包括亚油酸甲酯(5.58%)、顺式亚油酸(5.58%)、十八碳六烯酸甲酯(56.73%)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是挥发油的IC50值(半抑制浓度)为42.963 mg/L,油脂的IC50值为28.430 mg/L;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果是莳挥发油的IC50值为21.129 mg/L,油脂的IC50值为9.722 mg/L。结论 莳萝子挥发油、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莳萝子 黄酮类 萜类 亚油酸类 自由基 挥发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氧化活性 维吾尔族药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在线筛选与鉴别茶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虹 陈军辉 +4 位作者 赵恒强 王磊磊 张道来 王小如 杨东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5-800,共6页
将基于在线高效液相色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HPLC-DPPH)快速筛选自由基清除剂的方法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结合,建立了茶叶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筛选与鉴别的方法。本方法是在HPLC色谱柱分离后进行分流,一路进入ESI-TOF... 将基于在线高效液相色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HPLC-DPPH)快速筛选自由基清除剂的方法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结合,建立了茶叶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筛选与鉴别的方法。本方法是在HPLC色谱柱分离后进行分流,一路进入ESI-TOF/MS用于各化合物的快速鉴别,另一路流出液与稳定的自由基DPPH混合,实现在线筛选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本方法用于茶水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筛选与鉴别,筛选出11个具有明显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化合物,通过ESI-TOF/MS在线分析获得的质谱信息,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库,实现了各化合物的快速鉴别。11个化合物分别为茶氨酸、Theogallin、没食子儿茶素、茶碱、色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本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好,是复杂天然产物中抗氧化剂快速筛选与鉴别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氧化成分 筛选 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及其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邱妍川 韦丽佳 +1 位作者 李琳 何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718-2721,共4页
目的:了解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及其原理的研究进展,为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方法: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中药抗氧化成分""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 目的:了解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及其原理的研究进展,为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方法: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中药抗氧化成分""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Antioxidant ingredien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0年1月-2016年3月在Pub 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基于DPPH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方法及其原理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49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整理出DPPH-紫外分光光度法、DPPH-酶标仪法、DPPH-薄层色谱法、DPPH-电化学法、DPPH-电子顺磁共振(ESR)法、色谱技术联用法、流动注射分析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等8种筛选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分别利用了DPPH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变化比例、酶联免疫反应显色与吸光度值大小关系、薄层色谱显色、电化学性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色谱技术、连续流动分析技术、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结论:基于DPPH筛选中药抗氧化成分方法众多。其中DPPH与新型色谱技术联用法受到研究人员关注,成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中药 氧化成分 方法 原理 检测
下载PDF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长玉 吴永祥 +3 位作者 吴丽萍 赵成龙 葛超 王雅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5-922,共8页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5个不同极性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分析萃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5个不同极性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分析萃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甲醇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氯甲烷萃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311.27±0.96 mg/g)和总黄酮含量(22.19±1.47 mg/g)。各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依赖关系。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IC50值为15.75 mg/m L。总酚含量与抗氧化及α-淀粉酶抑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白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GC-MS分析了甲醇粗提物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3.13%,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类(53.01%)、芳香族类(28.68%)、有机酸类(8.97%)化合物,表明芳香族类化合物中的多酚类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酯类、有机酸可能是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白芨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为白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活性成分 氧化 α-淀粉酶抑制作用
下载PDF
银露梅叶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与气候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伟 王冬梅 +1 位作者 康永祥 李登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30,共6页
为明确影响银露梅叶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银露梅生长的适宜生态区和生境特征,以及为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野生银露梅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 6 个不同产地野生银露梅叶中单宁、黄酮含量及体外... 为明确影响银露梅叶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银露梅生长的适宜生态区和生境特征,以及为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野生银露梅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 6 个不同产地野生银露梅叶中单宁、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银露梅叶单宁、黄酮的提取工艺。单宁含量测定采用钨酸钠 - 磷钼酸显色法,黄酮含量测定采用亚硝酸钠 - 硝酸铝比色法,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体外 DPPH·自由基清除法。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银露梅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单宁含量为 4. 95% ~ 7. 74% ; 黄酮含量为 1. 07% ~ 3. 56% ,其中青海互助产银露梅叶中的单宁、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达7. 74% 和 3. 56% ; 贺兰山产银露梅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 DPPHIC50值为 6. 9 μg·mL- 1; 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影响单宁含量的主导因子是年极端最低温度、无霜期和年极端最高温度; 影响黄酮含量的主导因子是年日照、年极端最低温度和年积温; 影响抗氧化活性的主导因子是年日照、年均降雨量和年极端最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露梅 有效成分 氧化活性 气候因子 灰色关联
下载PDF
青钱柳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UPLC-QTOF-MS/MS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玮玲 钟培培 王远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128,共7页
利用96孔板法测定青钱柳叶不同溶剂(水、70%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 利用96孔板法测定青钱柳叶不同溶剂(水、70%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trometry,UPLC-QTOF-MS/MS)分析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70%乙醇溶液提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219.01 mg GAE/g)、总黄酮含量(7.23 mg CE/g)及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35.46 mg TE/g)和还原能力(1.89 mmol Fe SO_4/g);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之间呈正相关,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青钱柳中主要的抗氧化剂。UPLC-QTOF-MS/MS分析70%乙醇溶液提取物并初步鉴定出22种化合物,包括2种有机酸、4种酚酸、5种黄酮、8种三萜皂苷类和3种酯类,其中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有机酸、三萜皂苷及酯类化合物可能是潜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叶 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活性成分
下载PDF
磷钼络合物法与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测定海藻脂类成分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6
16
作者 黄海兰 赵祖亮 王斌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5,共4页
  利用磷钼络合物法对青岛沿海16种海藻的脂类成分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并与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研究海藻的乙醚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松节藻和鸭毛藻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与人工合...   利用磷钼络合物法对青岛沿海16种海藻的脂类成分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并与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研究海藻的乙醚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松节藻和鸭毛藻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PG相比,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活性明显高于BHT,与PG相当。磷钼络合物法与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测定的数种海藻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大致相同,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活性 脂类 亚油酸 Β-胡萝卜素 海藻 乙醚提取物 PG 酸法 BHT 成分
下载PDF
药用真菌桑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吉玲 陈佳慧 +4 位作者 王战伟 舒玉婷 李福森 崔婧 王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84-88,共5页
本文以野生桑黄为研究对象,以其醇提取物对三种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本文以野生桑黄为研究对象,以其醇提取物对三种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分析桑黄醇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桑黄醇提取物对三种自由基均具一定的清除能力,但对·O 2-、·DPPH清除能力较好。并且应用LC-MS技术从桑黄醇提物中快速分离并鉴定了15种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的骨架为苯乙烯基吡喃酮(hispidin),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为protocatechuic aldehyde、osmundacetone、hispidin、davallialactone、hypholomine B、inoscavinA、phelligridin D。本文的研究证实桑黄醇提取物具有潜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相关药效物质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氧化活性 化学成分 苯乙烯基吡喃酮
下载PDF
南天竹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章甫 申子好 +4 位作者 尤倩倩 任珂珂 彭永宇 葛丽娜 毕淑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4-1088,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天竹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以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为指标评价20%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从南天竹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98%,主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天竹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以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为指标评价20%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从南天竹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98%,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醛、十八烷醛、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十六烯等;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和金属离子具有较好地清除作用和螯合作用,且样品量与活性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竹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菊花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婷婷 杨书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801-803,共3页
目的研究菊花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测定菊花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应测定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指标,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指纹图谱... 目的研究菊花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测定菊花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应测定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指标,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指纹图谱化学信息与其相应活性信息间的关联。结果提取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得分与DPPH·、·OH、O_2^-·百分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0.456,-0.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对筛选菊花药效活性成分,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成分分析 氧化活性 -效关系
下载PDF
壮药三七姜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洁 刘星晨 +6 位作者 孙正伊 陈晓思 杨川川 曹玉嫔 李耀华 陈明伟 黄团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177,共13页
为研究壮药三七姜抗氧化能力及其化学成分,本文通过DPPH、O_(2)^(-)·、·OH自由基清除实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三七姜抗氧化能力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七... 为研究壮药三七姜抗氧化能力及其化学成分,本文通过DPPH、O_(2)^(-)·、·OH自由基清除实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三七姜抗氧化能力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七姜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三七姜中含有莪术醇、莪术二酮、樟脑、α-香附酮、壬二酸、柠檬酸、原儿茶醛、异夏佛塔苷、尿苷、L-酪氨酸、烟酰胺、L-色氨酸、甘露醇、丁烯基苯酞等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七姜中鉴定出来。研究表明三七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原儿茶醛、烟酰胺等成分可能是其直接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该研究为三七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姜 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