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不在场”的教育如何破题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远都 李佑发 +1 位作者 吴莉丽 于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3-7,共5页
当前,学生“高分低能”、运动技能单一的本质在于“我不在场”的教育难以实现其价值需求。它忽视了学生感性身体的存在和理性思维的情境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我不在场”的教育既归因于身体即障碍、身体即罪恶、身心二元的哲学认知观,... 当前,学生“高分低能”、运动技能单一的本质在于“我不在场”的教育难以实现其价值需求。它忽视了学生感性身体的存在和理性思维的情境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我不在场”的教育既归因于身体即障碍、身体即罪恶、身心二元的哲学认知观,又归因于“计算机隐喻”的教育理念和“定式化”的教学实践。破解“我不在场”的教育难题,哲学认知观应转向身心合一,教育理念应转向“育人为本”,教学实践应转向“情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在场”的教育 哲学认知观 感性身体 情境化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