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三毛的“我执”创作心态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志湘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人们喜欢三毛本人以及作品中的三毛,但现实生活中的三毛由于迥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最后又走了一条异于常人的不归路。因此,三毛的“我执”写真实创作态度,使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的三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三毛构成“三位一体”关... 人们喜欢三毛本人以及作品中的三毛,但现实生活中的三毛由于迥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最后又走了一条异于常人的不归路。因此,三毛的“我执”写真实创作态度,使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的三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三毛构成“三位一体”关系,这种关系注定三毛的作品要同其生活同沉同浮,也注定了三毛要为“艺术真实”付出“真实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毛 “我执” 创作心态
下载PDF
也谈“我执”问题
2
作者 顾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2年第4期57-58,共2页
顷读《月刊》第一期所载汪毅夫先生的大作《西方个人主义与“我执”》,很受启发和教益,现在也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理解。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要向国人介绍十九世纪末叶西方的新思潮,但大约是担心孤立地来讲人们不容易领会罢,便... 顷读《月刊》第一期所载汪毅夫先生的大作《西方个人主义与“我执”》,很受启发和教益,现在也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理解。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要向国人介绍十九世纪末叶西方的新思潮,但大约是担心孤立地来讲人们不容易领会罢,便拿佛法中所说的“我执”作为参照物来对比其异同,这样便于人们凭借旧知来掌握新知,从而深切地了解这一股新思潮的特色。鲁迅在文章里指出,二者的相通相近之处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执” 新思潮 个人主义 汪毅夫 参照物 鲁迅 佛法 异同 文化 佛教
下载PDF
以禅心逆袭“我执”——读《听客溪的朝圣》
3
作者 黄夏 《书城》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时二0一五年,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颁给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大灭绝时代》,四十年前的一九七五年,获奖作品为安妮·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这两种作品,均属如今非常受关注的“自然文学”范畴,但它们却有着本质上的重... 时二0一五年,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颁给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大灭绝时代》,四十年前的一九七五年,获奖作品为安妮·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这两种作品,均属如今非常受关注的“自然文学”范畴,但它们却有着本质上的重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执” 朝圣 禅心 虚构作品 伊丽莎白 获奖作品 自然文学 普利策
原文传递
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对身股制的解释——基于历史晋商身股制和现代方太集团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杰 高雷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66-72,共7页
本文从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历史上晋商身股制,认为晋商身股制有效的实现了代理人的自我价值,信任合作机制降低了"我执"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应用到现代公司治理当中,以方太集团的身股制为例进... 本文从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历史上晋商身股制,认为晋商身股制有效的实现了代理人的自我价值,信任合作机制降低了"我执"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应用到现代公司治理当中,以方太集团的身股制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从而得出身股制在现代公司治理应用过程中几点启示:重视人的作用,降低"我执"理论和顺应人的本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公司治理 身股制 “我执”理念
下载PDF
试论谭嗣同《仁学》的佛教倾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景莲 《船山学刊》 1999年第1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仁学》 谭嗣同 “我执” 佛教 “生” 梁启超 “有我” “以太” 科学技术 “道通为一”
下载PDF
论李贽“童心说”“私心说”与禅宗佛性论之异同
6
作者 胡遂 《船山学刊》 1999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童心说” 佛性论 “识” 禅宗 李贽 自我意识 日常生活 《坛经》 转识成智 “我执”
下载PDF
情与佛: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苏曼殊小说新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金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5-50,66,共7页
情与佛: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苏曼殊小说新论金勇苏曼殊是中国近代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时人也冠之以“情僧”的称谓,曼殊这种奇特的生存方式历来都是令研究者困惑不解的谜:既多情又何必削发为僧?既不僧不俗,... 情与佛: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苏曼殊小说新论金勇苏曼殊是中国近代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时人也冠之以“情僧”的称谓,曼殊这种奇特的生存方式历来都是令研究者困惑不解的谜:既多情又何必削发为僧?既不僧不俗,又何不抚而有室?他的这种种生存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小说 生存困境 女性 言情小说 情礼冲突 童年经验 “我执” 男主人公 生存形式 郁达夫
下载PDF
原始佛教的“无我”论与“十四无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力力 《五台山研究》 1994年第4期10-12,共3页
自我拯救是原始佛教的最高宗旨,佛教全部教理即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生存状况(即苦、集),如何通过自我的道德实践获得自我解脱(即灭、道)。由此看来,“自我”是佛教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但是在佛教中,关于“自我”的看法存在诸... 自我拯救是原始佛教的最高宗旨,佛教全部教理即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生存状况(即苦、集),如何通过自我的道德实践获得自我解脱(即灭、道)。由此看来,“自我”是佛教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但是在佛教中,关于“自我”的看法存在诸多矛盾,一般看来,在原始佛教中,“无我”论与“十四无记”之间就存在这样的矛盾。“十四无记”,即对十四个问题不加分别,即宇宙是常还是无常?宇宙有边还是无边?生命死后是有还是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佛教 佛陀 婆罗门 无我 大正藏 道德实践 “我执” 阿含经 佛教理论 “自我”
下载PDF
鲁迅早期作品阅读札记(二则)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毅夫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2年第1期67-68,共2页
西方个人主义与“我执”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两次提及“我执”,略谓:“十九世纪末之重个人,则吊诡殊恒,尤不能与往者比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绝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又谓:“主观主义者,其趣凡二:一... 西方个人主义与“我执”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两次提及“我执”,略谓:“十九世纪末之重个人,则吊诡殊恒,尤不能与往者比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绝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又谓:“主观主义者,其趣凡二:一谓惟以主观为准则,用律诸物;一谓视主观之心灵界,当较客观之物质界为尤尊。前者为主观倾向之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个人主义 阅读札记 “我执” 早期作品 主观主义 人性 主观倾向 自识 物质界
下载PDF
望文生义之我
10
作者 洪光良 《天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2-42,共1页
有一回,耶稣在教导门徒免除一切贪心的时候,设了这样一个譬喻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 有一回,耶稣在教导门徒免除一切贪心的时候,设了这样一个譬喻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基督 灵魂说 因信称义 说文通训定声 民族意识 物的尺度 专有名词 使徒保罗 供他使用 “我执”
下载PDF
内家拳与天人合一
11
作者 张方 《精武》 2009年第10期44-44,共1页
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在平常是很难体悟的,因为人总有“我执”在阻碍人与天地之间的沟通。2002年底,我的八卦掌功夫和转天尊修炼得稍有成就,记得那天是腊月廿八下午四点多,我开始转掌,此时天上彤云密织,原打算练到五点半,然后去... 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在平常是很难体悟的,因为人总有“我执”在阻碍人与天地之间的沟通。2002年底,我的八卦掌功夫和转天尊修炼得稍有成就,记得那天是腊月廿八下午四点多,我开始转掌,此时天上彤云密织,原打算练到五点半,然后去酒店参加每年腊月的兄弟们之间的聚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内家拳 “我执” 天地 八卦掌 腊月 修炼 身体
下载PDF
换一个角度思考
12
作者 池向东 《中国招标》 2013年第38期41-42,共2页
任何人的思考都很难跳出自己的角度,这是一般规律。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管理者,还有不同岗位、不同经历的员工,每个人在面对一些事情,做出“我认为好坏和对错”的价值判断时,起决定作用的是“我”的角度。而要... 任何人的思考都很难跳出自己的角度,这是一般规律。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管理者,还有不同岗位、不同经历的员工,每个人在面对一些事情,做出“我认为好坏和对错”的价值判断时,起决定作用的是“我”的角度。而要形成共识,就需要沟通。沟通就是把各种“沟”打通,破除“我执”,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价值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能换个角度去思考,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企业内部 价值判断 “我执” 价值标准 管理者 “我”
下载PDF
“主张坚决,态度和平”
13
作者 家振 《佛教文化》 1995年第4期12-12,共1页
本期“中心插页”上赵朴老手书的文章,是沈钧儒老先生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江苏高等看守分所第二号室写的。当天,沈老与李公朴先生探讨“主张坚决,态度和平”的含义后,应公朴先生邀,写了以上八个字的条幅,并作此文以说明。
关键词 马相伯 爱国爱教 沈钧儒 “我执” 抗日救国 宋庆龄 九·一八事变 何香凝 上海文化 抗日救亡运动
下载PDF
“中外管理私董会领秀(linkshow)001组”第四期活动落幕
14
作者 邵玲玲 《中外管理》 2015年第11期11-11,共1页
“放空、交锋、顿悟、践行”是“中外管理私董会领秀(linkshow)001组”私董伙伴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但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老总如何放下“我执”,“放空”自己,在中外管理私董会第四期活动中,成为每位私董伙伴扪心自问的问题。9月1... “放空、交锋、顿悟、践行”是“中外管理私董会领秀(linkshow)001组”私董伙伴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但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老总如何放下“我执”,“放空”自己,在中外管理私董会第四期活动中,成为每位私董伙伴扪心自问的问题。9月17-19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成长过程 “我执” 价值观 伙伴 企业
下载PDF
天葬产生的思想渊源及对藏族社会的影响
15
《中国西藏》 2010年第1期95-95,共1页
洲塔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四期发表文章认为,天葬是现今藏族人民选择最多的一种葬仪。这种特殊的习俗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即藏传佛教中观论“人无我”、断除“我执”的思想。
关键词 藏族社会 思想渊源 天葬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藏传佛教 “我执” 中观论
下载PDF
求不得苦与勇猛精进
16
作者 莫子 《佛教文化》 1995年第6期16-17,共2页
我有个朋友,是位严谨认真的自然科学家。因为严谨而又认真,与他在一起闲谈也常显得很严肃。我们难得见面,但每次谈话都给我留下一些问题去思考,这实在是得益非浅的事。
关键词 “我执” 自然科学家 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 缘起性空 长生不死 及时行乐 善有善报 前些日子 恶有恶报
下载PDF
关于《藏传佛教绘画史》
17
作者 于小冬 《美术之友》 2007年第1期15-16,共2页
西藏的日子已渐渐地远去了,许多虚度的日子已无从记起,但总有一些经历过的事、见过的人,结交的朋友让我终生受益。与西藏的古老绘画正是有着这样的善缘。令我想起她便感动,不能割舍。对千百年前残存的美丽墙壁的记忆,总能让我在一... 西藏的日子已渐渐地远去了,许多虚度的日子已无从记起,但总有一些经历过的事、见过的人,结交的朋友让我终生受益。与西藏的古老绘画正是有着这样的善缘。令我想起她便感动,不能割舍。对千百年前残存的美丽墙壁的记忆,总能让我在一些年轻气盛的浮躁时刻,在微不足道的个人小才气左右了自己“我执”不断滋生的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史 藏传佛教 “我执” 日子 西藏
下载PDF
试论佛学“中道”思想对诗格写作的影响
18
作者 杨树明 刘伏玲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70-73,共4页
"诗家之中道"说由皎然在《诗议》中首次提出。在研究唐代诗格作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只有破"我执",不要"迷",不要被"物转",要有所悟,才能做到"明",从而达到诗家中道之境界。可见佛学... "诗家之中道"说由皎然在《诗议》中首次提出。在研究唐代诗格作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只有破"我执",不要"迷",不要被"物转",要有所悟,才能做到"明",从而达到诗家中道之境界。可见佛学中道说对唐代诗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中道 诗家之中道 我执
下载PDF
佛语解读——执著
19
作者 明权 《佛教文化》 2011年第6期105-105,共1页
执著,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并固执事物的妄情和妄想。如《大般若经》卷七一:“能如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著故,复名摩诃萨。”又如《菩提心论》:“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众生虚妄的“执著”是很多的,主要是“我执”和... 执著,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并固执事物的妄情和妄想。如《大般若经》卷七一:“能如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著故,复名摩诃萨。”又如《菩提心论》:“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众生虚妄的“执著”是很多的,主要是“我执”和“法执”。简单地i兑“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 解读 《大般若经》 “我执” “我” 地理 虚妄
原文传递
杜尚--一位被神化的法国混混 被引量:4
20
作者 河清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最近得闲,读了王瑞芸的《杜尚传》,[1]感觉有点过于美化杜尚之嫌。王瑞芸坦承最初想写一部杜尚的传记无从下笔。后来发觉杜尚身上有一种中国佛教把一切都放下、破除了“我执”的精神,认为杜尚之所以实现了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正是... 最近得闲,读了王瑞芸的《杜尚传》,[1]感觉有点过于美化杜尚之嫌。王瑞芸坦承最初想写一部杜尚的传记无从下笔。后来发觉杜尚身上有一种中国佛教把一切都放下、破除了“我执”的精神,认为杜尚之所以实现了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正是因为杜尚“无我”,无名利之心……终于找到写《杜尚传》的“文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尚 法国 神化 中国佛教 “我执” 艺术成就 “无我” “文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