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屋”的方言分布与历时流变 被引量:2
1
作者 荆亚玲 汪化云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岩田礼等对"房""屋"意义的阐述有些可以成立:屋大房小,存在于五经之中,魏晋之前例外不多;"古-南""今-北"大致对应,但例外较多。所谓"古今颠倒",则难以成立。"房""屋&... 岩田礼等对"房""屋"意义的阐述有些可以成立:屋大房小,存在于五经之中,魏晋之前例外不多;"古-南""今-北"大致对应,但例外较多。所谓"古今颠倒",则难以成立。"房""屋"意义的演变主要是词义的互相渗透所致,"房"始终是演变的先导:其向"房大"的演变,战国时始见端倪;魏晋以后"房""屋"的意义逐步趋同。"房子"在唐代始见,在北方可以指整体和部分,在南方多指部分;"屋子"在宋代始见,在南方曾指整体,在北方多指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同步引申 时空对应
下载PDF
“卒于房”之“房”所在考述——读《春秋左传注》发疑一则
2
作者 何易展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春秋左传》定公五年载"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清代顾炎武始认为"房"通"防",然无其实指。清高士奇认为此"房"在费县附近,而杨伯峻等认为在曲阜东二十余里。然考其成说,... 《春秋左传》定公五年载"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清代顾炎武始认为"房"通"防",然无其实指。清高士奇认为此"房"在费县附近,而杨伯峻等认为在曲阜东二十余里。然考其成说,皆相舛谬,不足以互证。据《春秋左传》经、传记载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所录,鲁实有数防,东防至少应有三处。按《经》、《传》通例,有学者认为"鲁大夫卒其竟内,则不书地。"也有认为"大夫卒于他国则书国,卒于鲁地则书地。"诚淆然不清。清陈立、钟文烝等依纂例疑此"房"当不属于鲁之国境。然《左氏》歆所传古文经学,其立主分野之说,若以"房"、"心"应之鲁宋分野,或可为一说。《春秋地理考实》卷三认为东野及房皆近费之邑。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鲁有二防,此"房"同于僖公十四年之防,其说相悖。细检诸家所注,或驳正旧说,以教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注》 定公五年 季平子
下载PDF
读马王堆帛书医方札记四则
3
作者 姚海燕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石”不是一味药,而是处理药石的一种方法;桑枝不是桑枝汁,二者在医疗活动中的运用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二病方》 内记》 马王堆帛书 注释
下载PDF
释信阳遣策中的“房”
4
作者 严辉发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56,共4页
信阳遣策简2-026有一字■,由于字迹模糊,至今未完成释读。本文依据考古学分类原则,找到该字所对应的器物,通过比对类似器物在其他遣策中的记载,推测该字可能为“房”。进而将该字与信阳遣策中书写清晰的“房”进行比对,确认该字为“房... 信阳遣策简2-026有一字■,由于字迹模糊,至今未完成释读。本文依据考古学分类原则,找到该字所对应的器物,通过比对类似器物在其他遣策中的记载,推测该字可能为“房”。进而将该字与信阳遣策中书写清晰的“房”进行比对,确认该字为“房”。最后将遣策与实物比对分析,探讨“房”字所表示的器物形态特征,推进对遣策中“房”字含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 长台关 遣策 释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