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碎”与建政:再谈新中国成立前后“旧人员”问题
1
作者 林凯歌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旧人员”问题的因应策略可溯源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实践案例以及斗争历史中的经验总结。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设计,为“旧人员”提...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旧人员”问题的因应策略可溯源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实践案例以及斗争历史中的经验总结。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设计,为“旧人员”提供了留用、教育和改造的政策空间,赋予了“旧人员”走向新生的前途。然而,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旧人员”的政治缺陷逐渐暴露,成为建政与建党的不稳定因素。中共对“旧人员”的妥善处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包容,及与国民党对沦陷区的接收迥异,彰显了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人员” “打碎” 建政 留用 改造
原文传递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核心理论与优化设计关键 被引量:137
2
作者 吴奇 胥云 +4 位作者 张守良 王腾飞 管保山 吴国涛 王晓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6-714,共9页
北美页岩气藏在储层渗透率低至纳达西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有效开发,其核心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用技术体系来表征即为“体积改造技术”.“体积改造技术”强调“打碎”储层,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的接触面积最大,在三维方向实现对储层的“立... 北美页岩气藏在储层渗透率低至纳达西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有效开发,其核心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用技术体系来表征即为“体积改造技术”.“体积改造技术”强调“打碎”储层,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的接触面积最大,在三维方向实现对储层的“立体”改造.针对页岩和致密油气储层的不同特点,界定了“狭义”和“广义”体积改造技术的异同:“狭义”体积改造技术源于对象、技术和验证3个要素(页岩、“水平井钻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微地震裂缝诊断);“广义”体积改造技术是针对致密油气储层提出的水平井多段和直井多层压裂技术方法.两种技术针对的储层对象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体积改造技术的核心理论为:①“打碎”储层,形成复杂缝网,“人造”渗透率;②基质中的流体沿裂缝“最短距离”渗流;③大幅度降低基质中油气流动所需驱动压差.进一步提出了满足体积改造技术理论的核心条件为:储层具有明显脆性,天然裂缝与层理发育,最大最小应力差较小.其中脆性指数是岩石发生破裂前的瞬态变化快慢(难易)程度的表征,而体积改造技术优化设计的关键是“逆向设计”方法,以及分簇射孔模式、最优孔数及裂缝间距优化.现场实际研究表明:分簇射孔确保各簇有效开启的最优孔数为40~50个,并可获得最优孔数与排量的关系,以及最优缝间距越小越易实现裂缝转向;同时还给出了孔眼优化、实现应力干扰的最佳裂缝间距、细分切割基质的理论模型与计算结果.体积改造技术对提高非常规油气藏的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改造 “打碎”储层 最短距离渗流 最小驱动压差 分簇射孔 应力干扰 逆向设计
下载PDF
Improvements to the statistical theoretical model for wave breaking based on the ratio of breaking wav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被引量:2
3
作者 WANG HaiLi YANG YongZeng +1 位作者 SUN BaoNan SHI YongF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0-187,共8页
An improvement was proposed for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breaking erttrainment depth and surface whitecap coverage of real sea waves in this study. The ratio of th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was estimated on a the... An improvement was proposed for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breaking erttrainment depth and surface whitecap coverage of real sea waves in this study. The ratio of th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was estimated on a theoretical level, and optimal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to improve the statistical theory model for wave breaking. We also performed a sensitivity test to the model constant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del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level of agreement was better than has been achieved in previous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breaking Statistical theoretical model Ratio of breaking wav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Whitecapcoverage Entrainment dept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