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沈从文1940年代“抽象”写作之传统根脉
1
作者 张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1940年代,沈从文的创作呈现出抽象、晦涩的特征。这一转变除了深受西方现代派影响外,还潜隐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沈从文从爱欲中体验到神性的观点,与巫文化传统有着深远联系;他对“美”的理解,继承且发展了巫文化中的“泛神情感... 1940年代,沈从文的创作呈现出抽象、晦涩的特征。这一转变除了深受西方现代派影响外,还潜隐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沈从文从爱欲中体验到神性的观点,与巫文化传统有着深远联系;他对“美”的理解,继承且发展了巫文化中的“泛神情感”、道家“齐物论”思想;他对“爱”的阐释,受到道、佛思想中的“无我”观、佛家悲悯气质的影响。可以说,沈从文是在固有的传统基础上去融会西方现代文化资源,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神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抽象”写作 巫文化 道家 佛家
下载PDF
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及其审美特质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58,共3页
走向"抽象"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的一个主导趋势。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之根本特性就是"抽象",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抽象"是艺术语言之根本"语法"。20世纪现代艺术中之"... 走向"抽象"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的一个主导趋势。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之根本特性就是"抽象",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抽象"是艺术语言之根本"语法"。20世纪现代艺术中之"抽象"乃是崭新的审美范畴,有其审美特质。当非理性将自身直观呈现于非自然的、不确定的抽象形式中,就是审美之丑。当主体自觉地意识到意义和价值根本无法把握,却仍旧以游戏态度用"无限性"之形式来直观呈现此种境遇,就是审美之荒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抽象” 审美特质
下载PDF
话语争夺、意见表达与网络狂欢——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抽象”文化透视 被引量:9
3
作者 汤雪灏 《天府新论》 2020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抽象”文化是近年来中国青年群体中兴起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通过对“抽象”文化的认同,青年中形成了一个无组织的“抽象”文化群体。“抽象”文化群体通过对“抽象”话的生产、使用来表达情绪,这些“抽象”话的素材包括网络主播的口头... “抽象”文化是近年来中国青年群体中兴起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通过对“抽象”文化的认同,青年中形成了一个无组织的“抽象”文化群体。“抽象”文化群体通过对“抽象”话的生产、使用来表达情绪,这些“抽象”话的素材包括网络主播的口头禅、“语录”与改造后的网络语言,以及对其它亚文化群体话语的借鉴,甚至包括对emoji表情的创造性开发。“抽象”文化现象深刻折射了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青年群体中盛行的怀疑、解构、消解等后现代主义性质的心态,并在一定程度映射出了他们的现实生活态度。对待这种亚文化,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严防死守,要重视对其发展动态的监管工作,积极培育青年群体正确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文化 青年亚文化 网络主播 话语争夺
下载PDF
唯物史观和马克思“抽象”理论方法的科学理解
4
作者 刘宗碧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在理解马克思如何对待抽象问题的立场上,萨林斯和刘森林提出,马克思批判“抽象理性”却未能完全克服,同时把马克思提倡的抽象指认是对黑格尔抽象的迎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质上,马克思反对的只是形而上学的抽象,而主张唯物辩证法的抽... 在理解马克思如何对待抽象问题的立场上,萨林斯和刘森林提出,马克思批判“抽象理性”却未能完全克服,同时把马克思提倡的抽象指认是对黑格尔抽象的迎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质上,马克思反对的只是形而上学的抽象,而主张唯物辩证法的抽象。唯物辩证法的抽象,首先是指一个客观事实,即人的历史活动即劳动——通过私有制(社会关系)的中介而发生分离并形成“抽象劳动”的历史范畴,这一范畴在内涵上是包含了劳动分离中的不断扬弃和丰富起来的历史关系的一种现实规定。而作为方法则是对这一客观范畴把握的主观认知,这种认知的逻辑是基于历史过程的扬弃关系来看待现实的,也就是认识现实社会事物必须把它当作历史结果并从过程存在的视野来揭示发展规律才能达到,即所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抽象就是把这些包含了扬弃关系的现实作为真实起点,同时在思维结果上构建为揭示事物联系的简单范畴,并以此来揭示事物历史进程的规律并形成思维具体的概念方法,也是马克思所真正构建和坚持的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抽象”理论方法 科学理解
下载PDF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森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1,共6页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烛虚》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作品以"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追寻展开,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早期"...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烛虚》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作品以"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追寻展开,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早期"乡下人"的主体形象;同时,《烛虚》中出现的"抽象"之域,以及"我"在"抽象"与"具象"间的对立冲突,又昭示出沈从文在昆明时期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烛虚》 生命 “抽象”
原文传递
从“抒情”到“抽象的抒情”——对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的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陕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6,共9页
本文针对"沈从文转业之谜",考察沈从文从《边城》到1949这段时间的创作历程,揭示作家用小说干预时代的热切希望、小说形式探索和政治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的视野中重新解读《边城》、《长河》,分析沈从... 本文针对"沈从文转业之谜",考察沈从文从《边城》到1949这段时间的创作历程,揭示作家用小说干预时代的热切希望、小说形式探索和政治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的视野中重新解读《边城》、《长河》,分析沈从文的创作从"抒情"到"抽象的抒情"这一变化的内在理路,为我们思考文学在现实中的可能性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抽象的抒情” 《边城》 《长河》
下载PDF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新论——兼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高秀昌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在20世纪50年代,冯友兰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之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自这一观点提出至60年代初期,曾引起中国哲学史界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尽管也得到少数人的同情理解和肯定,但大多数人是持批判和否定的态... 在20世纪50年代,冯友兰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之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自这一观点提出至60年代初期,曾引起中国哲学史界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尽管也得到少数人的同情理解和肯定,但大多数人是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和立场。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不断就冯友兰的这一主张进行重新讨论和认识,在基本肯认这一观点和思想史意义与理论创新价值的同时,又指出其所存在的局限;冯友兰本人对自己的观点也进行反思,一方面承认其中有些提法欠妥,另方面仍然坚持这一基本主张。这里主要从方法论角度对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进行重新认识,以推进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继承问题以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并简要阐发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抽象继承法”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服装系列设计方法之“抽象方程”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将服装系列设计方法与数学方程联系在一起,形成服装系列设计的"抽象方程"理论,使服装系列设计具有了定向、定量、明确、有序的特征,力求寻找一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方法,帮... 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将服装系列设计方法与数学方程联系在一起,形成服装系列设计的"抽象方程"理论,使服装系列设计具有了定向、定量、明确、有序的特征,力求寻找一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方法,帮助服装设计初学者尽早摆脱设计瓶颈,步入设计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系列设计 方法论 “抽象方程”
下载PDF
Embodied Meaning in Comprehending Abstract Chinese Counterfactuals
9
作者 Xueyan LI Yahui ZHAO +1 位作者 Huili WANG Xue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4年第3期414-432,524,共20页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ies propose that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riggers a sensorimotor system in the brain.However,most previous research ha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concrete and factual sentences,and little emphasis ...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ies propose that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riggers a sensorimotor system in the brain.However,most previous research ha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concrete and factual sentences,and little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research of abstract and counterfactual sentences.The primary challenges for embodied theories lie in elucidating the meanings of abstract and counterfactual sentences.The most prevalent explanation is that abstract and counterfactual sentences are grounded in the activation of a sensorimotor system,in exactly the same way as concrete and factual ones.The present research employed a dual-task experimental paradig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embodied meaning is activated in comprehending action-related abstract Chinese counterfactual sentences throug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ction-sentence compatibility effect(ACE).Participants were instructed to read and listen to the action-related abstract Chinese factual or counterfactual sentences describing an abstract transfer word towards or away from them,and then move their fingers towards or away from them to press the button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motion cue of the transfer verb.The action-sentence compatibility effect was observed in both abstract factual and counterfactual sentences,in line with the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ie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mbodied meanings were activated in both action-related abstract factuals and counterfact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sentence compatibility effect EMBODIMENT ABSTRACT COUNTERFACTUAL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下载PDF
走出“普世价值”的认知误区--兼论人类共同价值非“普世价值”
10
作者 陶富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关于“普遍”有两种理解:一是联结特殊于自身的“现实普遍”理解,二是与特殊对立着的或不含特殊于自身的“抽象普遍”理解。从“现实普遍论”的观点来看,人世间只存在“现实普遍”以及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价值,并不存在“抽象... 关于“普遍”有两种理解:一是联结特殊于自身的“现实普遍”理解,二是与特殊对立着的或不含特殊于自身的“抽象普遍”理解。从“现实普遍论”的观点来看,人世间只存在“现实普遍”以及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价值,并不存在“抽象普遍”和“普世价值”。有些论者对“现实普遍”与“抽象普遍”不加区别,把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对人类价值的对象及主体之普遍性作了“抽象普遍”理解,进而为“普世价值”进行辩护,结果弄得谬误迭出。“普世价值”这一命题,不仅在理论上不能成立,而且在事实上也毫无依据,因而必须加以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普遍” “抽象普遍” 价值 “普世价值” 人类共同价值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科普兰“抽象音乐”时期的经历与创作(下)
11
作者 何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科普兰 “抽象音乐”时期 作品风格 现代音乐 作曲家 星海音乐学院 音乐作品 拓荒者 实用音乐 左翼音乐
下载PDF
科普兰“抽象音乐”时期的经历与创作(中)
12
作者 何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68-78,共11页
二、作品的创作技法特征这个时期的作品,以《钢琴变奏曲》、《短小交响曲》、《陈述》为代表,较集中地体现了科普兰第三时期的创作技法特征.这些抽象的音乐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作曲家创作思维上的现代意识.这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十分理性化... 二、作品的创作技法特征这个时期的作品,以《钢琴变奏曲》、《短小交响曲》、《陈述》为代表,较集中地体现了科普兰第三时期的创作技法特征.这些抽象的音乐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作曲家创作思维上的现代意识.这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十分理性化,科普兰的个性风格依然在字里行间不时地显现出来,由前两个时期所萌芽和产生的科普兰的“种子”,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生长并进一步延续着、发展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兰 “抽象音乐”时期 小交响曲 变奏曲 斯特拉文斯基 作品 侵略主义者 主题旋律 创作技法特征 多调性
下载PDF
科普兰“抽象音乐”时期的经历与创作(上)
13
作者 何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9-62,共4页
1930~1935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科普兰音乐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这时作曲家已把乐意构思的重点放在逻辑推理上,更多地强调技术上的表现,因此称为“抽象音乐”时期.本文在介绍时代背景、主要作品的同时,重点讨论了《钢琴变奏曲》、《短... 1930~1935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科普兰音乐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这时作曲家已把乐意构思的重点放在逻辑推理上,更多地强调技术上的表现,因此称为“抽象音乐”时期.本文在介绍时代背景、主要作品的同时,重点讨论了《钢琴变奏曲》、《短小交响曲》、《陈述》等代表作品的创作技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兰 “抽象音乐”时期 创作技法特征
下载PDF
冯友兰先生“抽象继承法”的意义
14
作者 陈战国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在20世纪50年代,冯友兰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之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这一观点后引起中国哲学史界的广泛争议,受到了强烈的批判和否定。70年代末至今,学术界不断就冯友兰的这一主张进行重新讨论和认识。本... 在20世纪50年代,冯友兰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之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这一观点后引起中国哲学史界的广泛争议,受到了强烈的批判和否定。70年代末至今,学术界不断就冯友兰的这一主张进行重新讨论和认识。本文认为"抽象继承法"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冯友兰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抽象继承法",捍卫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抽象继承法”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基础美术教育中“抽象美”教学的素质意义
15
作者 苏志东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60-62,共3页
审视我国中小学生的美术素质,我们不难发现基础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写实、重技巧的误区。加强“抽象美”教学,是克服美术教学缺陷,弥补学科教学失衡的有效手段。“抽象美”教学在启发学生认识造型形式规律,引导学生体验审美情感,训... 审视我国中小学生的美术素质,我们不难发现基础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写实、重技巧的误区。加强“抽象美”教学,是克服美术教学缺陷,弥补学科教学失衡的有效手段。“抽象美”教学在启发学生认识造型形式规律,引导学生体验审美情感,训练学生熟悉视觉要素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素质 “抽象美”教学 基础美术教学 审美情感
下载PDF
“抽象与具体”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石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4期48-49,共2页
在新时期,教育事业面临重大改革,英语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注重对单词、语法的讲解,缺乏对英语本身的文学性的挖掘,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感觉枯燥,从而缺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面对该种现象,教师要加强对&qu... 在新时期,教育事业面临重大改革,英语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注重对单词、语法的讲解,缺乏对英语本身的文学性的挖掘,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感觉枯燥,从而缺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面对该种现象,教师要加强对"抽象与具体"的应用,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学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与具体” 英语语言教学 应用
下载PDF
网络黑话或潜在通语——“抽象话”的来路与归处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晨亮 《声屏世界》 2021年第24期84-87,共4页
“抽象话”是在“抽象文化”热潮下网络语言所发展出的新形式。由网络语言“反传统”倾向角度观之,这一变体源自旧有形式“求新求异”的语用效果磨损后,视觉性特征的进一步加强;从构建国际通用语的实践传统来看,“抽象话”的基本“书写... “抽象话”是在“抽象文化”热潮下网络语言所发展出的新形式。由网络语言“反传统”倾向角度观之,这一变体源自旧有形式“求新求异”的语用效果磨损后,视觉性特征的进一步加强;从构建国际通用语的实践传统来看,“抽象话”的基本“书写”符号emoji表情符号易于普遍使用和传播。然而,突出异质的语用目的与寻求通行的使用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将“抽象话”限制为一种暂时现象而非成熟的语言,同时也引发人们思考对自然语言传统的突破应以何种限度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话” emoji 网络语言 视觉化 国际通用语
下载PDF
“抽象移情”是中国绘画的显著特征
18
作者 林宜耕 《福建艺术》 2005年第5期62-63,共2页
"抽象"一词来源于哲学.本意是:从许多具体事物中,弃舍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形成概念."移情"一词来源于心理学,表示将附着于某一事物的情感转移到不同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
关键词 “抽象移情” 中国 绘画艺术 绘画特征 绘画美学
下载PDF
初中数学培育学生“抽象理解能力”的思考
19
作者 薛桂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2期27-27,共1页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作为其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在初中生的学习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是并重的。利用概念和理解能力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每个初中教师必须...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作为其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在初中生的学习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是并重的。利用概念和理解能力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每个初中教师必须要很好掌握的教学视角和教学能力,而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包括变量、函数的基本概念的抽象理解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确实是一项非常大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学生 “抽象理解能力” 思考
下载PDF
浅谈威廉·布莱克的思想变化——从“神圣的意象”到“抽象的人形”
20
作者 雷牧野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5期198-198,200,共2页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描绘了两个鲜明对比的世界。通过对诗歌"神圣的意象"和"抽象的人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思想意识的深化。
关键词 布莱克 “神圣的意象” “抽象的人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