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加强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协同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方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三大重要环节,也是众多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提高招生门槛,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从而保障人才顺利就业是目前许多院校的发展战略。三校联动有助于促进高校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能够推动学校成为支... 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三大重要环节,也是众多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提高招生门槛,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从而保障人才顺利就业是目前许多院校的发展战略。三校联动有助于促进高校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能够推动学校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高等院校必须要注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人才供给测与经济发展需求侧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招生-培养-就业” 联动机制
下载PDF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在成都工业学院的研究与实践
2
作者 严艺 宋馨 +2 位作者 曾子茂 周怡婧 朱玲玲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3年第2期2803-2806,共4页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是保障高校人才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应用型本科大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本文将以...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是保障高校人才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应用型本科大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本文将以成都工业学院为分析对象,从招生计划、培养方案、就业率三个方面探讨此联动 机制在该校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应用型人才质量 本科教育
下载PDF
人才供给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小毅 《河北企业》 2023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于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讨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化解企业招聘专业人才和毕业生...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于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讨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化解企业招聘专业人才和毕业生就业双重困难问题。通过调研校企合作共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运行情况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发展变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措施: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专业教育,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培养-就业 校企合作 订单班
下载PDF
“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模式提升贫困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机理——基于对芝加哥大学Harris公共政策学院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红雨 马梦迪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2年第9期25-34,共10页
芝加哥大学Harris公共政策学院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模式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入学前,该学院启动“Harris助学就业计划”助力贫困生提前体验职场情境;培养中,依托职业型联合学位对学生完成跨学科培养;求职中,始终贯穿持续性... 芝加哥大学Harris公共政策学院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模式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入学前,该学院启动“Harris助学就业计划”助力贫困生提前体验职场情境;培养中,依托职业型联合学位对学生完成跨学科培养;求职中,始终贯穿持续性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以此实现培养手段、培养时空、培养部门的持续联动。三位一体模式的生成与提升贫困生元认知能力、完善贫困生学科理解力、提升高校就业帮扶技能与增强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这对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形成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ris公共政策学院 贫困生就业能力 “招生-培养-就业”
原文传递
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构建、实施与成效 被引量:7
5
作者 程耀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年第20期190-191,共2页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如何有效破解大学生就业难,持续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整体思维和系统思想,从"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如何有效破解大学生就业难,持续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整体思维和系统思想,从"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与过程出发,阐述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构建、实施与成效,以期助力大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培养-就业 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机制
下载PDF
“理论-实训-就业”模式下高职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机制的构建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鸿艳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6年第1期63-65,共3页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理论不断创新、就业结构矛盾凸显的背景下,研究高职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机制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实训-就业"创新模式下,高职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机制的构建,各级政府应给予相...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理论不断创新、就业结构矛盾凸显的背景下,研究高职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机制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实训-就业"创新模式下,高职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机制的构建,各级政府应给予相关政策支持,院校应提供有利条件,社会各界应提供必要的平台和帮助,教师应不懈努力、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训-就业”模式 高职教师综合素质 培养机制 构建途径
下载PDF
校企合作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基于“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童丹 韩黎明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技术层面能力素养的各个方面均有提高,其中占前4位的是专业技能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非技术层面... 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技术层面能力素养的各个方面均有提高,其中占前4位的是专业技能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非技术层面能力素养方面,提升占前4位的是企业文化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意识。企业对实习生各方面的表现基本认可,其中认可度占前4位的是工作表现、团队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认可度均达88%以上,与实习单位就业签约率达到45.8%。但目前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还存在校企合作层次较低、实习就业指导队伍薄弱、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弊端。今后发展的主要策略和途径是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对接、加强实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习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类专业 校企合作 实习-就业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地理类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探析
8
作者 黄海 《大学教育》 2013年第23期7-8,共2页
探讨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对于地理类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与生产实践接轨,对于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学... 探讨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对于地理类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与生产实践接轨,对于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校及专业知名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类专业 实习-毕业设计-就业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设计思路 被引量:5
9
作者 潘红霞 施佩娟 蔡飞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第2期94-95,共2页
"十三五"期间,国家有望将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才在创新中起根本作用。然而就我国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现状而言,现状堪忧。为此,研究建构高职专科教育与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立交桥"的方案,... "十三五"期间,国家有望将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才在创新中起根本作用。然而就我国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现状而言,现状堪忧。为此,研究建构高职专科教育与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立交桥"的方案,有利于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打破高职、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落实"高-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应理顺高职、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互间的衔接与贯通机制,以实现"高-本-硕"贯通协同发展,全面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真正满足毕业生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贯通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学制体系 就业导向
下载PDF
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曌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1-23,共3页
实施开展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是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选拔力度、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是对传统选拔机制的补充和延伸,有利... 实施开展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是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选拔力度、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是对传统选拔机制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实现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公平与公正。通过规范的考核程序、科学的考核标准、特色的考核内容来遴选符合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实际的优秀博士研究生生源,从而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调动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在招生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的内生动力。加强博士研究生招生全程监督管理,完善配套机制建设,保障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 生源质量 培养质量 质量保障
下载PDF
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度探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胡秀英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2,93,共10页
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招生的社会基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是国家教育考试,没有专门的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其权威性、规范性和整体性不如国家教育考试强;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是大规模高利害考试,... 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招生的社会基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是国家教育考试,没有专门的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其权威性、规范性和整体性不如国家教育考试强;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是大规模高利害考试,具有自主性大、分散性强等特点。其院校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招生与早已实施多年的"硕博连读"相似,在选拔机制上是如出一辙的,"硕博连读"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申请-审核"制,是"申请-审核"制的一种变化形态;院校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与"申请-审核"制招生的设计初衷相契合:相对于普通考试能够考查学生的显性知识而言,"申请-审核"制能够考查出学生内化的默会知识,这种难以用考试的方式考查出来的默会知识对于博士研究生教育而言,是其从事科学研究及创新性思维乃至获得更大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础;院校博士研究生教育中隐含了严格的淘汰机制。只有将招生考试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结合起来,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培养过程中"淘汰"不合格的学生,才能真正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申请-审核”制 招生制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充分了解就业市场 合理设置学校招生专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先荣 吴鹏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年第5期457-458,共2页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先后颁布实施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先后颁布实施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文章就安徽省中医药人才需求现状、主要类型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优化招生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为更好促进中医院校毕业生与省内中医院成功对接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就业市场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原文传递
博士招生科学性的优化探索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6,共6页
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探索,各种制度性建设推陈出新,但是关于博士招生改革中具体实现科学选才的改进措施尚不明确。因此,文章试图借鉴管理学人才测评理论中"岗位胜任"的概念,结合"一级... 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探索,各种制度性建设推陈出新,但是关于博士招生改革中具体实现科学选才的改进措施尚不明确。因此,文章试图借鉴管理学人才测评理论中"岗位胜任"的概念,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要求"和"个人潜能因素"设计博士生人才选拔的科研胜任力指标体系,以形成适合"申请-考核"制的人才选拔标准来精准选拔优秀博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招生 “申请-考核”制度 科研胜任力指标 科学选拔 培养质量
下载PDF
药学类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有效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菊萍 王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12期34-36,共3页
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校企合作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尝试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冠名式订单"培养等模式,通... 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校企合作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尝试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冠名式订单"培养等模式,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调查分析实施效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对接、加强"实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习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等方面的策略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类专业 校企合作 “实习-就业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润平 《中医教育》 2011年第4期46-49,共4页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问题日显突出,通过对比我校2008届、2009届和2010届研究生就业及其招生情况,从主客观不同角度分析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招生结构、改革培养模式、优化...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问题日显突出,通过对比我校2008届、2009届和2010届研究生就业及其招生情况,从主客观不同角度分析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招生结构、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措施,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模式的研究生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中医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促进医学专业背景的研究生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 招生-培养-就业 联动机制
原文传递
土木建筑类大学生就业现况分析——以S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毕业生为例
16
作者 吕果 张斌 张冬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0001-0007,共7页
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土木、建筑类本科毕业生涌入土木建筑行业,但同时也伴随有大量员工离开该行业。这样非良性的就业现况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普遍关注。大学生该如何就业、到哪就业、怎样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高校需要... 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土木、建筑类本科毕业生涌入土木建筑行业,但同时也伴随有大量员工离开该行业。这样非良性的就业现况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普遍关注。大学生该如何就业、到哪就业、怎样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实,结合专业特点,本文通过对S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一千余名毕业生、三十余家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进行线上调研,并前往杭州、宁波两地对4家具备代表性的土木建筑类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与职业体验,了解了土木建筑类毕业生的就业现况,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诠释了大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为高校如何培养人才提供了建议。通过让大学生在实地调研走访中沉浸式感受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了解不同类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能帮助其在职业规划中能找到更明晰的方向与定位,对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企业及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保障其长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土木建筑 问卷调查 职业体验 高校-社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思路
17
作者 郑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2010年中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调整为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三种方式。当前招考方式无法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衡量报考博士考生的真实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复试难免会有流于形式的嫌疑。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试点取消博士研究生入... 2010年中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调整为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三种方式。当前招考方式无法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衡量报考博士考生的真实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复试难免会有流于形式的嫌疑。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试点取消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实行"申请—考核"制度,这种做法与国际惯用的研究生入学方式相似。但招生单位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生源结构与选拔质量、应试方式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之间及招生单位自主权与考生选择权之间的矛盾;还要不断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推进"申请—考核"制度及完善博士研究生导师评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 研究生选拔质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 “申请-考核”制度 招生单位自主权
下载PDF
谁会成为研究者?——从“逃离科研”看博士生为何选择或放弃科研工作 被引量:6
18
作者 娄雨 毛君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0,共8页
以2012年末的"逃离科研"大争论为切入点,探讨哪些因素影响博士生选择是否成为研究者,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使用连续比较的方法,先后分析学生放弃科研的案例、师生共同坚持科研的案例,以及师生因为对研究... 以2012年末的"逃离科研"大争论为切入点,探讨哪些因素影响博士生选择是否成为研究者,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使用连续比较的方法,先后分析学生放弃科研的案例、师生共同坚持科研的案例,以及师生因为对研究的共同追求而突破制度限制的案例。研究发现,由于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导师对于学生是否从事科研一般持有较高的关注,但学生选择从事科研与否的原因除了导师的影响之外,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学生对作为伟大事物的研究本身的领悟与追求。没有对伟大事物的真正追求,仅凭导师赏识、社会声望、物质待遇等外在因素,只能建立学生对科研的弱选择而非强选择。培养学生对伟大事物的认识与领悟,也是研究生导师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同时,越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高端、前沿研究领域,导师的培养方式越应该保护研究生对伟大事物的兴趣,并允许充分反省和自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者 博士生培养 逃离科研 伟大事物 学术共同体 -人关系 就业抉择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