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
被引量:
66
1
作者
高德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0,共10页
以往的德育教材将儿童经验排斥在外,"不接童气"。这样的教材既违背道德要求,又不合道德教育的本义。如何接续儿童经验、"接上童气"关乎德育教材存在的"教育合法性"。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用"一个...
以往的德育教材将儿童经验排斥在外,"不接童气"。这样的教材既违背道德要求,又不合道德教育的本义。如何接续儿童经验、"接上童气"关乎德育教材存在的"教育合法性"。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用"一个经验"去唤醒儿童经验,用经验的表达去实现儿童经验的重构,以体验去实现儿童经验的提升,以"他人经验"与儿童经验的对流互动去实现个人经验与社会文化价值的接续。对儿童经验的这些处理,旨在使教材"入伙"儿童,成为儿童生活的伙伴,进而实现儿童"入伙"教材,成为教材价值观的体现者、建构者和维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经验
道德与法治教材
“接童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学如何“接童气”--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
被引量:
20
2
作者
唐燕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4,共8页
推进德育课堂回归生活,需要在明晰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方面着力。教学逻辑的生活化并非按照小学道德与法治预设的教育逻辑,按部就班地运用于本班的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教师将普遍的教材逻辑转化为适应本班儿童的、具体的教学逻辑。教...
推进德育课堂回归生活,需要在明晰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方面着力。教学逻辑的生活化并非按照小学道德与法治预设的教育逻辑,按部就班地运用于本班的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教师将普遍的教材逻辑转化为适应本班儿童的、具体的教学逻辑。教师可以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逻辑为指引,以儿童生活的“现实”为起点,以儿童生活的“可能”为方向,以复原社会文化经验的“生活基底”为突破口,构建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学逻辑
“接童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3
作者
曾今
《亚太教育》
2022年第6期31-33,共3页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回归生活”的理念,追求“接童气”的新课堂,以此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具备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当前很多学校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度不够,...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回归生活”的理念,追求“接童气”的新课堂,以此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具备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当前很多学校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度不够,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教育定位也不够明确,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通过总结“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课程构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童气”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目标
构建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
4
作者
刘文清
《学生·家长·社会》
2021年第3期52-52,共1页
在小学教育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结合儿童成长经验,使得教学内容更接地气和童气,让学生真正融入课程之中,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但在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儿童经验的...
在小学教育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结合儿童成长经验,使得教学内容更接地气和童气,让学生真正融入课程之中,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但在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儿童经验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探讨在以“接童气”儿童经验生长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改善教材现状,切实结合儿童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童气”
儿童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
被引量:
66
1
作者
高德胜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0,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活德育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推进研究"(16JJD880027)
文摘
以往的德育教材将儿童经验排斥在外,"不接童气"。这样的教材既违背道德要求,又不合道德教育的本义。如何接续儿童经验、"接上童气"关乎德育教材存在的"教育合法性"。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用"一个经验"去唤醒儿童经验,用经验的表达去实现儿童经验的重构,以体验去实现儿童经验的提升,以"他人经验"与儿童经验的对流互动去实现个人经验与社会文化价值的接续。对儿童经验的这些处理,旨在使教材"入伙"儿童,成为儿童生活的伙伴,进而实现儿童"入伙"教材,成为教材价值观的体现者、建构者和维护者。
关键词
儿童经验
道德与法治教材
“接童气”
Keywords
children's experience
textbook Morality and Law
keep close to children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如何“接童气”--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
被引量:
20
2
作者
唐燕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4,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活德育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推进研究”(16JD880027)。
文摘
推进德育课堂回归生活,需要在明晰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方面着力。教学逻辑的生活化并非按照小学道德与法治预设的教育逻辑,按部就班地运用于本班的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教师将普遍的教材逻辑转化为适应本班儿童的、具体的教学逻辑。教师可以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逻辑为指引,以儿童生活的“现实”为起点,以儿童生活的“可能”为方向,以复原社会文化经验的“生活基底”为突破口,构建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逻辑。
关键词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学逻辑
“接童气”
Keywords
unified textbook Morality and Law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logic
"connection to children"
分类号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3
作者
曾今
机构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中心小学
出处
《亚太教育》
2022年第6期31-33,共3页
文摘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回归生活”的理念,追求“接童气”的新课堂,以此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具备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当前很多学校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度不够,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教育定位也不够明确,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通过总结“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课程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
“接童气”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目标
构建策略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
4
作者
刘文清
机构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龙瑞小学
出处
《学生·家长·社会》
2021年第3期52-52,共1页
文摘
在小学教育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结合儿童成长经验,使得教学内容更接地气和童气,让学生真正融入课程之中,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但在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儿童经验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探讨在以“接童气”儿童经验生长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改善教材现状,切实结合儿童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接童气”
儿童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
高德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教学如何“接童气”--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
唐燕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曾今
《亚太教育》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
刘文清
《学生·家长·社会》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