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消极苦乐观的表征解析、疗愈理论与教育对策——以“摆烂”现象为例
1
作者 张静 宋小洪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6-124,共9页
苦乐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个体对自我生存意义的探寻,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摆烂”现象反映了其苦乐观的消极倾向。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摆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苦乐观方面存在以下表征:片面理解苦乐内涵与... 苦乐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个体对自我生存意义的探寻,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摆烂”现象反映了其苦乐观的消极倾向。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摆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苦乐观方面存在以下表征:片面理解苦乐内涵与关系的怀疑倾向,苦乐态度不端与情感消极为表征的颓废悲观倾向,苦乐信念缺乏与意志薄弱的精神虚无倾向以及苦乐动机功利与行为脱节的精致利己主义倾向。借助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探讨大学生苦乐观教育,有助于消解大学生“摆烂”症候,帮助大学生辩证对待人生苦乐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苦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摆烂”现象 苦乐观教育 积极心理 表征解析 疗愈理论
下载PDF
“摆烂”热词背后青年群体消极社会心态问题研究
2
作者 李东坡 尚德琛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119-128,F0002,共11页
“摆烂”一词流行的背后是部分青年群体消极社会心态的表露,其形成原因可归结为社会转型中青年竞争疲倦后习得性无助的加剧,现实困境中青年群体焦虑情绪在网络媒介上的宣泄与传染。“摆烂”一词承载的消极社会心态会消解青年人的奋斗意... “摆烂”一词流行的背后是部分青年群体消极社会心态的表露,其形成原因可归结为社会转型中青年竞争疲倦后习得性无助的加剧,现实困境中青年群体焦虑情绪在网络媒介上的宣泄与传染。“摆烂”一词承载的消极社会心态会消解青年人的奋斗意识和集体意识,影响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通过提升青年心理素质、强化主流价值观培育,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建设和治理,关注青年的刚需问题和心理诉求等治理策略,有助于解决我国青年的心态困境,实现消极社会心态的积极转向,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转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烂” 网络热词 社会心态 青年群体
下载PDF
后亚文化视域下的青年“摆烂”研究
3
作者 邱紫阳 丁百仁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2期51-63,共13页
“摆烂”因消极与积极并存的矛盾内核引起热议。文章以后亚文化为理论支撑和研究出发点,通过网络民族志揭示青年“摆烂”的文化特点及生成机理。研究发现,青年“摆烂”呈现注重自我矮化的情感风格、弱化群体归属的个体叙事以及基于情境... “摆烂”因消极与积极并存的矛盾内核引起热议。文章以后亚文化为理论支撑和研究出发点,通过网络民族志揭示青年“摆烂”的文化特点及生成机理。研究发现,青年“摆烂”呈现注重自我矮化的情感风格、弱化群体归属的个体叙事以及基于情境导向的柔性决策等后亚文化特质,可区分为压力释放型、日常体验型、自弃止损型和悬浮择优型四种“摆烂”。社会转型期丰厚优渥的物质条件和多元嬗变的思想潮流是该文化形成的双重结构基础,身处其中的青年在个体与社会两个维度解构传统价值观念,并基于此在人生目标、生活方式和社会心态上合理化其多样的“摆烂”,而媒介与用户的双向互动进一步使“摆烂”文化迅速跨圈传播且内涵得到泛化。“摆烂”不是完全悲观意义上的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对情境定义与目标可达的持续性反思,并成为一种专注于其他更有意义事物的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摆烂” 后亚文化 行为适应模式 解构与重构 跨圈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摆烂”话语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学敏 张彩红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第4期75-78,共4页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具有“摆烂”意味的表情包、图片、文字大量涌现于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中,“摆烂”话语作为“丧文化”的最新表现形式,逐渐从网络语境延伸至现实生活,影响高校大学生凝聚奋斗意识、劳动意识和担当意识。本文分析了...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具有“摆烂”意味的表情包、图片、文字大量涌现于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中,“摆烂”话语作为“丧文化”的最新表现形式,逐渐从网络语境延伸至现实生活,影响高校大学生凝聚奋斗意识、劳动意识和担当意识。本文分析了这一现状,并就政府、学校和学生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形成合力消解“丧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坚定信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文化” “摆烂” 新媒体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与纾解——以“摆烂”话语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若溪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6-82,共7页
“摆烂”是丧文化话语的最新表现形式,是当代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以“摆烂”“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流行,蕴含着青年对社会生存及个人发展的迷茫、困惑与不满,其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时代焦虑,是媒体驱使下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因而... “摆烂”是丧文化话语的最新表现形式,是当代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以“摆烂”“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流行,蕴含着青年对社会生存及个人发展的迷茫、困惑与不满,其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时代焦虑,是媒体驱使下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并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了挑战。为此,应当对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话语体系进行解构与祛魅,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幸福观和劳动幸福观,以奋斗精神绘就新时代的青春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烂” “丧”文化 话语冲击 社会心态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消解大学生“摆烂”症候的获得感提升路径探析
6
作者 李文静 杨希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摆烂”从最初只是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多方压力无法纾解时而产生的一种放任自为的心态,继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大学生思行症候,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摆烂”既包含了一种情绪宣泄,也存在着对自我的反讽和行为上的对抗。“摆... “摆烂”从最初只是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多方压力无法纾解时而产生的一种放任自为的心态,继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大学生思行症候,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摆烂”既包含了一种情绪宣泄,也存在着对自我的反讽和行为上的对抗。“摆烂”的产生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观来说,它主要缘于大学生获得感的不足,具体包括大学生个体需求与实际获得的双向缺失、当前获得感与未来获得感的相互影响以及大学生对获得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获得悖论”三方面的原因。基于此,要消解大学生“摆烂”症候就需要从提升其获得感着手,把脉大学生的需求与获得,聚焦大学生的意向性努力,激活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烂” 大学生 获得感
下载PDF
培养理论下网络传播中“摆烂”文化研究
7
作者 王萌萌 《中国报业》 2023年第4期124-125,共2页
当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迅速传播开来的“摆烂”文化以一种反鸡汤式的表达形式被大众所熟悉,并以不同形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某种程度上,“摆烂”可以折射当代社会环境下网民的心理状态与精神价值。本文对网络传播中“摆烂”文... 当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迅速传播开来的“摆烂”文化以一种反鸡汤式的表达形式被大众所熟悉,并以不同形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某种程度上,“摆烂”可以折射当代社会环境下网民的心理状态与精神价值。本文对网络传播中“摆烂”文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理论 网络传播 “摆烂”文化
原文传递
“摆烂青年”:现实构境、群像特征及纾解理路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欢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5-83,共9页
“摆烂青年”现象是一种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存在样态,它并非偶然出现,而是延续近年来“颓废型”文化的“新样本”,是部分青年应对现代化困境的“战术性”心理调整策略。“摆烂青年”的生成是现实构境外显变迁与内隐变迁共同作... “摆烂青年”现象是一种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存在样态,它并非偶然出现,而是延续近年来“颓废型”文化的“新样本”,是部分青年应对现代化困境的“战术性”心理调整策略。“摆烂青年”的生成是现实构境外显变迁与内隐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深刻的时代缘由与利益动因,其群像特征表现出青年在心理表征、价值取向、话语叙事、行为定位等方面的消极转向。为改变“摆烂青年”引发的悲观价值导向,可从重构青年心理平衡、引导青年价值理念、帮助青年自我建构、指引青年社会实践上着手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青年” 亚文化 社会心态 价值观
下载PDF
“摆烂文化”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其引导
9
作者 刘迪翔 《高校辅导员》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摆烂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也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显著影响。综合“摆烂文化”的社会心理表现,尤以萎靡心理、自嘲心理、从众心理、抗争心理最为突出,这些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摆烂文化”的负面情绪和消... “摆烂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也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显著影响。综合“摆烂文化”的社会心理表现,尤以萎靡心理、自嘲心理、从众心理、抗争心理最为突出,这些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摆烂文化”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从发展阶段上看,“摆烂文化”的社会心理经历了“酝酿与萌发”“初创与成型”“固化与完善”等阶段,并以“个体情绪反应的激生——群体心理的汇聚融合——亚文化心理的形成”呈现出来。我们需要形成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置的逻辑链条,做好“摆烂文化”的心理预防、心理干预和心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文化” 社会心理 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下载PDF
“摆烂文化”的意识形态症结与治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49,共8页
“摆烂”是一种当事人自暴自弃、放任自我、任由事态发展的“反向认同”行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摆烂文化”是一种以“逃避可耻但有用”为价值取向的时尚实用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处世态度与应对方式。它是青年群体在面临理想与现实、... “摆烂”是一种当事人自暴自弃、放任自我、任由事态发展的“反向认同”行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摆烂文化”是一种以“逃避可耻但有用”为价值取向的时尚实用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处世态度与应对方式。它是青年群体在面临理想与现实、付出与收获、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时产生的复杂社会心态的集合体,其中既有“屌丝”的戏谑自嘲、“恶搞”的解构反讽,又有“葛优躺”的消极颓废、“佛系”的无欲无求,还有“废柴”的自卑挫败、“躺平”的犬儒逃避。可见,“摆烂文化”折射的是青年群体在面对困难和遭遇挫败时所生发出的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和普遍的失控感。“摆烂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呈现出抵抗竞速社会的时间暴政、疏解内卷蔓延的努力失效、建构暂逃困境的反向认同等意识形态旨趣。在网络狂欢制造的“我摆烂我快乐”、技术迭代衍生的数字劳动新形态以及功绩社会成果量化和数据计算评价方式的合力作用下,“摆烂文化”呈现出“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精神异化、“比烂游戏”和“数字玩工”的劳动异化以及“自我压榨”和“自我剥削”的自我异化等意识形态症结。对此,主流意识形态应立足青年多元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保障青年成长发展,以对话包容的新姿态引领青年社会心态,并以法治建设为落脚点对网络空间文化生态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文化” 意识形态 逃避心态 身份认同 情感需求 发展困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