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政治化文学新体制的营构——建国初期丁玲的文学批评与创作 |
秦林芳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
|
从上海到延安:“文学旗手”建构的空间政治诗学——延安文艺体制中的高尔基形象塑造 |
郭国昌
|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新时期三元文学体制生成策略与变革趋向 |
初清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4
|
与时代政治同步的文学——《人民文学》1976年复刊研究 |
黄启宪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5
|
文学呼唤政治体制改革——读有关政治体制改革小说的札记 |
陈辽
|
《文艺评论》
|
1987 |
0 |
|
6
|
从《人民文学》看“先锋小说”的政治性 |
刘芳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7
|
对人民有益 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浅谈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 |
孙韬龙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8
|
情为何物 情何以堪——共和国文学之初的情感政治 |
吴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审美转型 |
刘东玲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0
|
“拨乱反正”:过渡期的文学批评——以1976-1978年《人民日报》为中心的梳理 |
窦金龙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1
|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十七年文学体制心理的生成 |
斯炎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2
|
民众的文学生活权力必须得到尊重——就文学人民性和人民文学问题答刘淮南先生 |
黄浩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3
|
施燕平《〈人民文学〉复刊和编辑日记》劄记(二)——文化部的两次会议:创作评论座谈会(1975年)、创作会议(1976年) |
吴俊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1
|
|
14
|
1950年代台湾文学的现代性诉求——以《自由中国》“文艺栏”为中心:“政治文艺”时期(1950-1953) |
贺昌盛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1
|
|
15
|
建国初《人民文学》的整风 |
吴俊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6 |
1
|
|
16
|
一九六〇年代初文学弱政治化的理论策略分析 |
尹传兰
刘锋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重说“重写文学史”——基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角度 |
张豫
|
《理论月刊》
|
2004 |
1
|
|
18
|
文学“知识场”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
初清华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9
|
重返“十七年”文学现场——评斯炎伟新著《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 |
郭剑敏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20
|
文学体制与文学本性的错位——试析当前文学困顿局面的主观因素 |
张惠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