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等效+意象再现”视域下外交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以2023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为例
1
作者 吕翠 姚刚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83-86,共4页
外交话语中的隐喻是连接国家文化和现实政治的重要桥梁,它不仅增加了外交话语的表达力,也更能准确地传达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外交意图。本文以杨明星提出的“政治等效+意象再现”为理论指导,对2023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隐喻英译进行... 外交话语中的隐喻是连接国家文化和现实政治的重要桥梁,它不仅增加了外交话语的表达力,也更能准确地传达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外交意图。本文以杨明星提出的“政治等效+意象再现”为理论指导,对2023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隐喻英译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外交隐喻的英译策略。研究发现,在“政治等效+意象再现”理论指导下,采用意象保留、转换、舍弃和增补等翻译策略,可以较好地传递外交话语中的隐喻内涵,增强外交话语的传播效果,确保外交话语准确传达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隐喻 政治等效+意象再现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政治等效 意象再现”翻译标准指导下概念隐喻的英译策略研究
2
作者 伍丽萍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3期0062-0064,共3页
我国学者倡导的“政治等效 意象再现”(PEIR)的翻译标准为探讨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翻译理论和实 践开辟新的认识视域与方法论路径。文章以“政治等效 意象再现”为理论基础,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 版本中的植物隐喻,分析... 我国学者倡导的“政治等效 意象再现”(PEIR)的翻译标准为探讨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翻译理论和实 践开辟新的认识视域与方法论路径。文章以“政治等效 意象再现”为理论基础,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 版本中的植物隐喻,分析意象保留译法、意象舍弃译法和意象调整译法三种隐喻翻译策略。通过译者的出色翻译,这些 富有感染力的植物隐喻在海内外受众群体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和认同感,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等效意象再现”翻译标准 翻译策略 政治话语 政治隐喻 植物隐喻
下载PDF
外交修辞的复合性翻译标准:“政治等效+审美再现”——以国家领导人外交演讲古诗文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杨明星 齐静静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6,109,共9页
当修辞置入外交语境后便具有外交语言的一些特点,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政治色彩和丰富的政治寓意,这给外交翻译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缘于它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类型: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此情况下,套用传统的文学翻译原则已无... 当修辞置入外交语境后便具有外交语言的一些特点,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政治色彩和丰富的政治寓意,这给外交翻译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缘于它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类型: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此情况下,套用传统的文学翻译原则已无法满足外交翻译工作的需要,必须根据外交语境的特点研究制订新的翻译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任务。本文以古典文学翻译为案例,以非文学翻译为视角,提出在外交场合修辞翻译应充分考虑语境特殊性和文本复合性,应创立和遵循一种新的复合性原则:"政治等效+审美再现"标准(PEAR),即在准确传达源语和说话者的政治意图、政治内涵、政治倾向的前提下,兼顾其音美、形美、意美,力求达到译文同原文的政治等效和审美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修辞 古诗文 复合性标准 政治等效+审美再现 “梨”式原则
原文传递
“政治等效+”框架下中国特色外交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杨明星 赵玉倩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59,190,共10页
外交隐喻是传播外交理念特有的话语方式、修辞手法和语用策略,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得体地翻译外交隐喻,既是外交话语翻译实践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 外交隐喻是传播外交理念特有的话语方式、修辞手法和语用策略,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得体地翻译外交隐喻,既是外交话语翻译实践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议题。本文拟从外交学、认知隐喻学和翻译学等跨学科的视角,结合真实经典的外交案例,系统分析外交隐喻的文本特征和话语功能。外交隐喻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对其翻译应遵循"政治等效+意象再现"(PEIR)这一复合性的翻译标准;在此标准下,不同类型的外交隐喻可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隐喻 政治等效 意象再现 翻译原则与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