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校社共育模式下“教育戏剧+”在儿童阅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晏羽 申慧萍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家校社共育模式作为一种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作教育模式,在儿童阅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戏剧+”作为创新形式之一,为促进儿童阅读提供了新思路。在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多场景中,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戏剧活动,以唤起儿童对... 家校社共育模式作为一种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作教育模式,在儿童阅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戏剧+”作为创新形式之一,为促进儿童阅读提供了新思路。在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多场景中,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戏剧活动,以唤起儿童对阅读的热情并拓展其想象力,在家庭、教育机构以及社区三方的通力合作下,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激励他们投身于阅读实践,旨在为该领域带来新的应用策略和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共育模式 “教育戏剧+” 儿童阅读教育 应用策略
下载PDF
高等院校“戏剧教育”专业课程模式研究
2
作者 刘艳卉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对“戏剧教育”的内涵及高等院校“戏剧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课程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当下“戏剧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以戏剧为本位”、“以教育为本位”、“戏剧与教育综合”的三种模式。并且认为,不同高校应该根据办学传... 本文对“戏剧教育”的内涵及高等院校“戏剧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课程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当下“戏剧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以戏剧为本位”、“以教育为本位”、“戏剧与教育综合”的三种模式。并且认为,不同高校应该根据办学传统和专业特色来设置课程,不必追求“大而全”的统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育 “教育戏剧 “教育剧场”
下载PDF
让“教育戏剧”演出英语课堂的精彩
3
作者 包伶俐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第17期9-10,共2页
“教育戏剧”是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方式,对文本内容重新演绎,在互助合作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表演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丰富情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生活... “教育戏剧”是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方式,对文本内容重新演绎,在互助合作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表演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丰富情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戏剧表演 英语学习
下载PDF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施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祯 《西部素质教育》 2022年第14期186-188,共3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英语“教育戏剧”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教育戏剧”与传统“Role Play”课堂中师生角色的异同,接着说明了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实施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 “教育戏剧 初中英语教学 “Role Play”
下载PDF
泛戏剧化教学:“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语文叙事性文本教学的新路径
5
作者 陆怡 《教师》 2020年第21期22-23,共2页
泛戏剧化教学是一种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方法让学生进行文本学习,突出过程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叙事性文本中融入泛戏剧... 泛戏剧化教学是一种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方法让学生进行文本学习,突出过程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叙事性文本中融入泛戏剧化教学方法是对叙事性文本教学的新尝试,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小学语文教学 叙事性文本
下载PDF
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戏胞”活起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芳 《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9期25-27,31,共4页
将“教育戏剧”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公共参与能力,进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在概述“教育戏剧”含义及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分别从“生活情境”戏剧化、“仪式”戏剧化、“... 将“教育戏剧”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公共参与能力,进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在概述“教育戏剧”含义及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分别从“生活情境”戏剧化、“仪式”戏剧化、“绘本”戏剧化三个角度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下载PDF
Three Hypothe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lato's Dialogues
7
作者 Nikos G. Charalabopoulo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9期888-894,共7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some ideas on reading Plato by three scholars, dating from different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setting off from various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s, who explored an alternative possibility ... This article examines some ideas on reading Plato by three scholars, dating from different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setting off from various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s, who explored an alternative possibility by suggesting theories that incorporate the element of"dramatic"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Auguste Diès the written dialogue is a literary version of a dialectical duel actually held in the Academy between a distinguished visitor and a selected group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so-called process of"transposition", Plato transforms a real life event into an artful piece of literature recreating the original scen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Gilbert Ryle, on the other hand, held that the dialogues wer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dramatic recitation in public, with Plato himself delivering the words of Socrates. They were delivered orally to audiences, as a rule in the context of literary competitions, in which the other Socratics also took part. Finally, Holger Thesleff has once suggested that the (re)performance of the dialogues as an established activity in the Academy constitutes a necessary stage in the composition of new works and the revision of the old ones. In view of his conviction that Plato was the inventor of the dramatic philosophical dialogue he also seem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one who explicitly, however cautiously, entertained the idea of theatrical presentation of Plato's dialogues-though he later changed his mind and fallen back to the theory of public re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o's dialogues PERFORMANCE ACADEMY Diès RYLE Thesleff institutionalized presen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