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考
1
作者 唐少杰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清华大学1958年的"教育革命"在其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教育革命"不仅有着明确而独特的目标、内涵和路径,而且还有着重要而持续的意义、取向和作用,对于清华大学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而直接的影响。这一"... 清华大学1958年的"教育革命"在其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教育革命"不仅有着明确而独特的目标、内涵和路径,而且还有着重要而持续的意义、取向和作用,对于清华大学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而直接的影响。这一"教育革命"既是新中国1958年前后众多大学"教育革命"的一个非凡样板,也是新中国"文革"前十七年大学教育制度、理念和实践演变的一个典型写照。无论怎样,清华大学1958年的"教育革命"都通向"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教育革命”“大辩论 ”“双反运动”
下载PDF
盖茨悄掀“教育革命”推动美教育适应新需求
2
作者 王增丽 《世界教育信息》 2005年第7期33-33,共1页
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近年来推动其名下基金会在美国教育领域悄悄掀起“教育革命”.以推动美国的教育更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自2000年成立以来.该基金会已经先后在教育新视野、学校小班化建设及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等方面投... 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近年来推动其名下基金会在美国教育领域悄悄掀起“教育革命”.以推动美国的教育更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自2000年成立以来.该基金会已经先后在教育新视野、学校小班化建设及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等方面投资23亿美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尔·盖茨 “教育革命” 美国 就业指导 小班化教学 教育投入 慈善基金会 基础教育
下载PDF
第三次“教育革命”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3
《开放潮》 2000年第3X期4-13,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第三次“教育革命” 义务教育 教育结构调整
下载PDF
从“双百”方针到“教育革命”:八大前后党与高校知识分子关系的转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良书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6年第5期4-12,共9页
党的八大前后,中共在高校发动的一系列社会运动,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甚至直接左右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而运动中发生的一些严酷的批判和斗争,不仅恶化了党和高校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加剧了高校知识分子内部的... 党的八大前后,中共在高校发动的一系列社会运动,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甚至直接左右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而运动中发生的一些严酷的批判和斗争,不仅恶化了党和高校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加剧了高校知识分子内部的争斗。这是高校知识分子难以忘却的一段历史记忆,也是党在领导高校工作中必须记取的一个沉痛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百”方针 “教育革命”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教育大革命”刍议——对1958至1961年高等教育改革的再审视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均 《教育与现代化》 2003年第2期63-67,共5页
5 0年代末的“教育大革命”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动因。这场改革虽然有“左”的色彩 ,提出“以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但当时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基本正确的 ,并且取... 5 0年代末的“教育大革命”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动因。这场改革虽然有“左”的色彩 ,提出“以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但当时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基本正确的 ,并且取得了不少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而且对当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革命”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国 管理体制 办学形式 产学研结合
下载PDF
“教育大革命”中的高等教育改革
6
作者 任艳青 《理工高教研究》 2009年第4期71-73,共3页
"教育大革命"由于没有顾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影响,提出了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并急于进行尝试和探索,被教育史界认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反面教材。但其改革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仍具有相... "教育大革命"由于没有顾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影响,提出了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并急于进行尝试和探索,被教育史界认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反面教材。但其改革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仍具有相应的借鉴意义,而其中的失误,也为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革命” 改革与发展
下载PDF
毛泽东和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刚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6-8,58,共4页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是“文革”期间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两个估计”把“文革”前十七年教育战线说得漆黑一团,是强加给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沉重的“精神枷锁”《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的发表对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是“文革”期间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两个估计”把“文革”前十七年教育战线说得漆黑一团,是强加给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沉重的“精神枷锁”《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的发表对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知识分子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伟大的历史贡献是无容置疑的。但是《论战》的写作方式及其背后的政治思维习惯还没有摆脱“大批判”的模式,《论战》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缺少科学性。“两个估计”利用了毛泽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错误认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名义上否定,实际上回避”的态度,已经成为一种所谓“宜粗不宜细”的历史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教育 “教育革命”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下载PDF
上海《青年自学丛书》述评(1973—1975)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升宝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4,共10页
《青年自学丛书》是上海有关方面为适应知青运动形势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一项柔性措施。之所以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是为知青服务,而深层次目的则是维护和推进知青运动在全国的发展,维护毛泽东"再教育"和"反... 《青年自学丛书》是上海有关方面为适应知青运动形势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一项柔性措施。之所以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是为知青服务,而深层次目的则是维护和推进知青运动在全国的发展,维护毛泽东"再教育"和"反修防修"的理论。同时,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新的"根据地",上海的当权者需要在维护运动及其理论的行动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自学丛书》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扎根农村” “教育革命”
下载PDF
人物群体研究大有可为--访李庆刚教授
9
作者 李庆刚 本刊编辑部 《红广角》 2018年第3期114-114,共1页
李庆刚,1973年生,山东济南人,现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刊物以及《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论文与文章百余篇。出版《“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 李庆刚,1973年生,山东济南人,现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刊物以及《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论文与文章百余篇。出版《“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中国革命时期开明士绅群体研究》等著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老一一代革命家党性修养研究》。本刊编辑部(以下简称“编”);近年来,您对党史中的人物群体研究的成果比较集中,这是您的研究重点或兴趣之所在吗?李庆刚(以下简称“李”):的确是这样,我对党史中的人物群体关注研究相对较多。之所以形成这种研究的“路径依赖”,最初影响应该是来自梁启超。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梁启超所说的“人群”,当然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物群体”内涵是有所不同甚至是大不相同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可以借用这一概念。20年前在学术刚人门的时候,我就是从“人群”出发交通理解成“人物群体”,由此而选择了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一直持续不断研究,并在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编:这个群体的确有其特殊性,能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思路吗?李:开明土绅作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一个值得重视挖掘和研究的对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中研究的兴起学老们以极大热情关生十纳研究并产生了大最研究成果,1巴吕工1别是土地革命发生一十人仪白族到“三三光静的革命特制”抗日民主政权时将这群体带而过,映乏深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研究 《“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 人物 《中共党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 国家社科基金 特殊社会群体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British and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10
作者 JIA Aobo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4期20-22,共3页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a powerful force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Reflecting on the previous two industrial revolutions, it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Britain and Germany. Comparing the ...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a powerful force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Reflecting on the previous two industrial revolutions, it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Britain and German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lighten China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ITAIN GERMANY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arison
下载PDF
Visual Design and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11
作者 Seda Khadimally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8期587-600,共14页
The paradigms of old media are replaced by new forms of creativity and delivery of content by those who strive to enhance innovative ways of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based on universally accepted guidelines. These u... The paradigms of old media are replaced by new forms of creativity and delivery of content by those who strive to enhance innovative ways of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based on universally accepted guidelines. These ubiquitous rules of design are what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call as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 Particularly when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of a new message is under close lens,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unanimously accept and implement these design principles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signing products for consumers and/or learners With today's digital r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need to keep seeking new forms of design,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with various forms of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rich design techniques. Given this educational milieu in an ever-growing digital world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eliciting some of these most innovative and outstand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ID) products and evaluat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s based on an army of ID principles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scholars of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design instructional design (ID) COMMUNICATIONS LEARNING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ESL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s adult learners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专业布局调整研究
12
作者 傅颐 《北京党史》 2018年第3期10-17,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布局的调整,主要解决"大跃进"期间出现的专业结构、比例、设置、招生数量上的盲目扩张与不平衡问题,巩固、发展国防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兴学科和专业,并根据国家内政外交需要对外语、政...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布局的调整,主要解决"大跃进"期间出现的专业结构、比例、设置、招生数量上的盲目扩张与不平衡问题,巩固、发展国防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兴学科和专业,并根据国家内政外交需要对外语、政治学、法学等薄弱环节进行适当修补,促使高等教育重新走向正规化。从专业布局的视角来考察,60年代的高等教育调整是一场克乱求治的改良,是探索我国高等教育正确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索取得重要成果,也存在时代局限性,其经验教训成为8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字”方针 高等学校专业布局 “四定”原则 “教育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