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督教茶文化融合的探索——以茶文化中的“敬”德为例
1
作者 高明 《基督宗教研究》 2022年第1期500-514,共15页
茶文化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基督教茶文化建设即为山东基督教在茶文化中的独特洞见与处境思考——“敬”德就是文化融合中一个格外重要的契合点。在中国茶文化中,“敬”字,同时包有今天所说的敬畏、恭敬、谨慎、严肃、认真、努... 茶文化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基督教茶文化建设即为山东基督教在茶文化中的独特洞见与处境思考——“敬”德就是文化融合中一个格外重要的契合点。在中国茶文化中,“敬”字,同时包有今天所说的敬畏、恭敬、谨慎、严肃、认真、努力、谦卑等多种感情含义在内。它有两个维度:纵向是人面对天道——敬畏、谨慎、严肃;横向是人面对人——谦卑、认真、努力,即敬天与爱人的统一。现代汉语中没有一个现成的词汇完全替代它。基督教中的“敬”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动态的神人关系、上帝的创造与救赎、信心。圣经中对“敬”的来源、原因、方式都有明确的记载,且由“敬”升华为对上帝的“信”。两种文化中的“敬”,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特之别。故而,探索基督教茶文化建设中以“敬”德为进路的文化融合利于中国基督徒回归中国文化身份和探寻中国茶文化中的敬天信仰;避免走入西方神学的一些误区,使基督教信仰表达更具中国特色,更符合中国式思维;是以中国老一辈神学家“敬德”思考为资源和响应国家号召以茶弘扬中国文化,以茶对外交融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德 茶文化 基督教文化 融合
原文传递
《薛平辽金貂记》对《敬德不伏老》的继承与发展
2
作者 朱平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明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刊本《薛平辽金貂记》,是根据元杂剧《敬德不伏老》和薛仁贵的相关传说,合并改编而成。从《薛平辽金貂记》对《敬德不伏老》情节的增删以及调换等方面分析其情节结构的演变,发现其对人物形象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明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刊本《薛平辽金貂记》,是根据元杂剧《敬德不伏老》和薛仁贵的相关传说,合并改编而成。从《薛平辽金貂记》对《敬德不伏老》情节的增删以及调换等方面分析其情节结构的演变,发现其对人物形象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尉迟恭这个核心人物的考察,把握忠、孝主题的演变;从揭露封建帝王"良弓藏,走狗烹"的本质,到对奸臣李道宗的愤懑,对含冤入狱的薛仁贵的同情和为友打抱不平的尉迟恭的赞赏,从而体现了其主题思想的演变。对这些内容的考察,有利于认识《薛平辽金貂记》的演变轨迹,为当下的戏曲改编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明传奇 《薛平辽金貂记》 不伏老》 尉迟恭 改编
下载PDF
据金文习语校读诗书二则
3
作者 陶曲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4,共8页
《诗经》中有“胡考”一词,毛传释“胡”为“寿”,不可从。《诗经》《左传》之“胡考/胡耇”应该就是金文中的“考”,“胡”当训为大,与铭文中屡见之“皇考”“文考”“烈考”之结构、词义类似。金文中又有“敬雍德经”一语,亦可作“经... 《诗经》中有“胡考”一词,毛传释“胡”为“寿”,不可从。《诗经》《左传》之“胡考/胡耇”应该就是金文中的“考”,“胡”当训为大,与铭文中屡见之“皇考”“文考”“烈考”之结构、词义类似。金文中又有“敬雍德经”一语,亦可作“经雍明德”,“经雍”当读为“敬雍”,敬雍即敬和、肃雍。“德经/经德”“明德”在句中皆是名词用作宾语,据此可知《尚书·酒诰》“经德秉哲”之“经”仍当从伪孔传、孔疏释为“常”。《法言·问神卷第五》“经德”一词与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胡考 [害夫]考
下载PDF
班簋铭文补论——与清华简《四告》对读
4
作者 刁俊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139,共9页
结合清华简《四告》“不■(淑)昊天,不卒屯(纯)允,陟兹武王”句,班簋铭文“天畏否畀屯陟公告厥事于上唯民亡才彝天令故亡允才显唯苟德亡卣违”,当断读为:“天畏(威),否(不)畀屯(纯),陟公,告厥事于上。唯民亡(造)才(哉)!彝天令,故亡。允... 结合清华简《四告》“不■(淑)昊天,不卒屯(纯)允,陟兹武王”句,班簋铭文“天畏否畀屯陟公告厥事于上唯民亡才彝天令故亡允才显唯苟德亡卣违”,当断读为:“天畏(威),否(不)畀屯(纯),陟公,告厥事于上。唯民亡(造)才(哉)!彝天令,故亡。允才(哉)!显唯苟(敬)德,亡卣(攸)违。”意谓上天不降予纯福,夺去毛公性命,班将毛公东征前后事及其死亡告诉在上位的祖先,然后紧承上文,又陈述戎败绩之因和“敬德”类政治表述。全篇至此为第一部分,其中字当为表施、舍义的动词,“命曰”句为周王对班的发命。铭文第二部分称颂毛公为“文王孙”楷模。铭文由穆王赐胙肉而起,全篇丰富了我们对周代天和德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簋 陟公 四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