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方格与数列求和——一堂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 1
-
-
作者
冯惠民
-
机构
河南洛阳大学师范学院
-
出处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4年第12期26-27,共2页
-
-
关键词
活动课
教学设计
小学
数学教学
“数方格与数列求和”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正整数的立方数数列的求和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郭金保
郭永平
-
机构
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4,共2页
-
文摘
设n是正整数,a(n)表示不超过n的最大立方数,b(n)表示不小于n的最小立方数.利用数列a(n)和b(n)的性质,给出了a(n)和b(n)两个数列的求和公式.
-
关键词
立方数
数列
求和公式
-
Keywords
cube
sequence
sum formula
-
分类号
O156.1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组合数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广
- 3
-
-
作者
徐道
-
机构
江苏如皋教师进修学校
-
出处
《青海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67-73,共7页
-
文摘
为了获得本文主要结果,首先将等式进厂推广。在文〔1〕,已对(1)的推广作了一定的工作,获得如下结论:
-
关键词
组合数数列
求和公式
递推式
-
分类号
O157.1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组合数性质在一类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 4
-
-
作者
黄正阳
-
机构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
出处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23期99-99,共1页
-
文摘
通过观察到组合数定义与数列{n^m}的联系,利用组合数性质的递推作用,最终实现将数列{n^m-1}的前n项求和问题转化为数列{n^m-1}的求和问题,并最终归结为求数列{n}的前n项和.
-
关键词
组合数
数列求和
化归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列求和的形象思维方法
- 5
-
-
作者
樊友年
-
机构
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中学
-
出处
《中等数学》
1998年第4期11-13,共3页
-
文摘
面对情境陌生的数学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思维方法,学会利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或统计图表的直观性,激发形象思维,寻求简捷的解题途径。本文通过构造普通数表,来解决有关的数列求和问题。
-
关键词
形数表
数列求和问题
形象思维方法
三角形数
等差数列
函数图象
高中数学
统计图表
数学问题
主对角线
-
分类号
G634.60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多项式数列求和的一般方法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武柏锋
刘春杰
-
机构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7期98-98,共1页
-
文摘
目前的数列求和,方法很散乱,不易掌握。本文将要介绍求多项求和式数列的若干项和的一种系统方法,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
关键词
多项式数列
割数
求和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正整数的k次方数数列的求和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郭永平
郭金保
-
机构
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4,共2页
-
文摘
设n是正整数,a(n)表示不超过n的最大k次方数,b(n)表示不小于n的最小k次方数。利用数列a(n)和b(n)的性质,给出了a(n)和b(n)两个数列的求和公式。
-
关键词
k次方数
数列
求和公式
-
Keywords
k - power number
sequence
sum formula
-
分类号
O156.1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组合数公式与一类数列求和
- 8
-
-
作者
刘文华
-
机构
安徽涡阳一中
-
出处
《中学数学教学》
1995年第S1期24-25,共2页
-
文摘
利用组合数性质不难证明公式: 用∑表示为用它求一类数列的和甚 为方便。 1.求连结自然数积的和 这类数列通项的特点是可直接用组合数表示。 例1 求和:1·2+2·3+3·4+…+n(n+1)。 解 ∵a<sub>k</sub>=k(k+1)=2C<sub><</sub>sup>2</sup><sub>k+1</sub>.
-
关键词
组合数公式
类数
数列通项
自然数方幂
一元多项式
前N项和
列求和
表示为
排列数
数积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消项:数列求和的根本
- 9
-
-
作者
斯国武
-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
-
出处
《数学教学》
2005年第11期26-27,F0004,共3页
-
文摘
文…对平方数累加公式作了探讨,并给出了公式的两种推导方法.其一是利用恒等式“(1+南)3=k^3+3k^3+3k+1”,将k自1至n代入,并累加后消去左、右相同的项,整理而得.然而,作者认为这种累加方法难以想到,并非“理所当然’,于是,作者给出了第二种方法.
-
关键词
数列求和
推导方法
累加
平方数
恒等式
公式
作者
消去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斐波那契数列解决一类组合数求和问题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周厚兵
-
机构
江西省金太阳教育研究所
-
出处
《数学教学》
2006年第3期30-31,共2页
-
文摘
高中数学教材课外阅读中有一个问题:问题1现要上一个10级的楼梯,可1步走1级或1步走2级,问共有多少种走法?
-
关键词
斐波那契数列
求和问题
组合数
课外阅读
数学教材
高中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导数应用与数列求和
- 11
-
-
作者
王大成
-
机构
云南省玉溪一中
-
出处
《神州》
2011年第11S期49-49,共1页
-
文摘
高中引入了导数概念,给出了导数的定义,讲清楚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在应用方面也给出了一些例题,主要是解决函数单调性、最值、不等式证明等问题。但是在数列求和方面的应用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我仅以本文来为导数的应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
关键词
数列求和
应用
导数
函数单调性
不等式证明
物理意义
几何意义
数概念
-
分类号
G633.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数列求和问题的探讨
- 12
-
-
作者
梁爱侠
-
机构
广东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南水中学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35期55-55,共1页
-
文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1^2+2^2+3^2+…+n^21/6n(n+1)(2n+1)这道题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必须已知问题的结果,若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能否直接推导出这个结果呢?回答是肯定的,这里用组合数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讨论这个问题.
-
关键词
数列求和问题
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教学
证明问题
组合数
-
分类号
G633.60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列求和的策略
- 13
-
-
作者
李明萍
-
出处
《青海教育》
2005年第1期71-71,共1页
-
-
关键词
数列求和
通项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正整数
裂项
三次多项式
平方数
求和方法
项数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变形及运用
- 14
-
-
作者
杨长录
-
机构
湖南省新晃一中
-
出处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08年第3期28-30,共3页
-
文摘
本文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变形及运用,略举数例,期望对于学生解题能有所启迪.
-
关键词
数列求和公式
变形
等比
数例
解题
学生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TV698.1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浅谈高考中数列求和问题的解法
- 15
-
-
作者
武杰峰
-
机构
河南省郑州市七中高中部
-
出处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2年第29期67-67,共1页
-
文摘
在高考试题中,数列求和问题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重点考查的是公式求和法、裂项求和法和错位相减求和法,其中裂项求和法对数式的变换有较高的要求,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变换技巧。
-
关键词
数列求和问题
高考试题
解法
求和法
变换技巧
公式
数式
-
分类号
G633.60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拓宽思路巧解数列求和题
- 16
-
-
作者
王克明
-
机构
苏州市一中
-
出处
《中学数学(江苏)》
1994年第2期39-39,共1页
-
-
关键词
数列求和公式
拓宽思路
组合数
二项式定理
巧解
系统性
数学学习
解题方法
基本技能
排列组合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个求和公式与等和数列求和
- 17
-
-
作者
赵德让
马海成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3-79,共7页
-
文摘
数列求和是初等数学的重要问题,然而初等数学只能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可求和,对于一些看起来似乎比较简单的数列却束手无策,如数列:sum from k=1 to n((-1)~k k^4)
-
关键词
等和数列
求和公式
复数域
充分必要条件
正奇数
首项系数
复函数
交换环
数学归纳法
单位元
-
分类号
O173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利用组合数公式的性质求某些数列之和
- 18
-
-
作者
陈碧琴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数计学院
-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
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 ( 0 10 2 0 4)
-
文摘
文章对组合数公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得出了一点新性质 .通过对它的恒等变形 。
-
关键词
数列
组合数公式
恒等变形
性质
实际
求和
文章
-
Keywords
combinatorial number formula
number sequence
sum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O122.4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有心”插柳柳成荫——巧用组合数性质求数列的和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史日能
-
机构
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学
-
出处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11年第10期14-14,共1页
-
文摘
组合数这一概念出现于人教版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第二节排列与组合中,它具有很多性质,这里不做一一列举.本文主要探讨它的其中一个性质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并最终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
关键词
数列求和
组合数
性质
巧用
插柳
计数原理
人教版
排列
-
分类号
G633.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利用组合数求数列和
- 20
-
-
作者
吴良松
-
机构
岳阳市第九中学
-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12-212,共1页
-
-
关键词
组合数
数列和
连续自然数
数列求和问题
组合数公式
岳阳市
平方和
通项
新的方法
举例说明
-
分类号
O122
[理学—基础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