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迅杂文的“感性诗学”——以论“文人相轻”系列文本为中心 |
孙慈姗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鲁迅摒弃“文人相轻”思想探微 |
高玉国
刘印房
|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文人相轻”新论 |
裴仁伟
|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4
|
文人相轻与文人相亲 |
刘印房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5
|
文人相“亲” 不如文人相“轻” |
|
《出版参考》
|
2010 |
0 |
|
6
|
相敬相伴 合作共生——基于共生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
宗加银
|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2014 |
2
|
|
7
|
假如回到童年——《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 |
陈欣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8
|
学术研究需要有一个团结祥和的氛围 |
张哲
遥远
|
《天中学刊》
|
1998 |
0 |
|
9
|
姓名——理解人物卑微人生的切入点——鲁迅小说阅读例谈 |
徐曼宇
|
《阅读与鉴赏(下旬)》
|
2010 |
0 |
|
10
|
歌剧笔记(五) |
欧南
|
《歌剧》
|
2008 |
0 |
|
11
|
探寻一种“秀外而慧中”的校本研修方式 |
陈芹
|
《小学科学》
|
2012 |
0 |
|
12
|
德艺双馨一楷模 |
程良方
|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2010 |
0 |
|
13
|
文人相敬 |
李秋生
|
《群言》
|
2018 |
0 |
|
14
|
才、胆、识、力兼具的新诗学者罗振亚 |
王珂
|
《诗探索》
|
2017 |
0 |
|
15
|
一期一会——评库切与奥斯特的通信集《此时此地》 |
李晖
|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
2013 |
1
|
|
16
|
林语堂日记中与鲁迅的恩怨 |
丁玲
|
《学习博览》
|
2011 |
1
|
|
17
|
文学随想 |
李越
|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
2011 |
0 |
|
18
|
王小波为什么值得缅怀 |
郭之纯
|
《学习之友》
|
2007 |
0 |
|
19
|
罗振宇们是否错了 |
宋金波
|
《支点》
|
2019 |
0 |
|
20
|
一位音乐教师的师德随想 |
王维平
|
《教育文汇》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