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人论政”传统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被引量:8
1
作者 袁新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文章对近现代新闻史上"文人论政"传统的形成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探析。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内因上讲,它与中国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清议传统密不可分,这一切都源于儒家的文化传统和这一传统孕育出的入... 文章对近现代新闻史上"文人论政"传统的形成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探析。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内因上讲,它与中国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清议传统密不可分,这一切都源于儒家的文化传统和这一传统孕育出的入世精神;从外因上讲,它又与西方自由主义报刊理念密切相连,这一切又都源于西风东渐和这些理念在华的逐渐深入人心。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四个方面:深厚的爱国情怀;独立的报刊品格;鲜明的舆论倾向及明显畅快的文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
下载PDF
《大公报》编辑理念与“文人论政”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若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72,共4页
百年老报《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影,它以一张民营报纸的超然姿态,秉持民间立场,祈望以新闻舆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办报风格,其中尤以“文人论政”最为典型。《大公报》自创办伊始,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始终主导着... 百年老报《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影,它以一张民营报纸的超然姿态,秉持民间立场,祈望以新闻舆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办报风格,其中尤以“文人论政”最为典型。《大公报》自创办伊始,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始终主导着该报的编辑工作,这一理念不但在几任总编(主笔)中连续传承,并且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文人学者为其撰稿,遂形成以评论国内外时政为中心的文人圈。这两方面构成《大公报》办报编辑的基本格局,也是《大公报》的影响力在当年被誉为不亚于一个政党力量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编辑理念 “文人论政”
下载PDF
“文人论政”的大情怀——读《清谭杂俎——新闻与社会的交响》有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丽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4,共1页
2011年岁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宋小卫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著文评点一年的学科进展,评述了当年的四部新著,包括赵月枝教授的《传播与社会》、喻国明教授的《微博力》、邱林川和陈韬文教授的《新媒体事件研究》... 2011年岁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宋小卫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著文评点一年的学科进展,评述了当年的四部新著,包括赵月枝教授的《传播与社会》、喻国明教授的《微博力》、邱林川和陈韬文教授的《新媒体事件研究》及李彬教授的《清潭杂俎——新闻与社会的交响》。对《清潭杂俎》的点评是:该书从不同侧面讨论了新闻与社会的一系列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人论政” 新闻 情怀 学科进展 事件研究 教授 研究员
下载PDF
近代民营报刊的“文人论政”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永亮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0-24,共5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民营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任何报人办报,总以一定的办报思想为指导。近代“文人论政”...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民营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任何报人办报,总以一定的办报思想为指导。近代“文人论政”的办报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政治色彩浓。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政治活动能力,比较注意民众的呼声,提出报纸应当反映民众的活动,应当成为民众的喉舌。他们这些优良的政治素质,对于他们当时的政治作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的报人,也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人 民营报刊 “文人论政”
下载PDF
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评袁新洁《近现代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研究》
5
作者 欧阳文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文人论政” 传统研究 现代报刊 现代新闻史 研究者 选题
下载PDF
近代早期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特殊性之成因
6
作者 袁新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8-61,共4页
1874年,以"立言"为目的《循环日报》的创办,成为近现代以来"文人论政"传统的发轫。纵观世界报刊史,"文人论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枝独秀,并形成优良传统。其孕生有着复杂的思想根源,既源于西方,又区别于... 1874年,以"立言"为目的《循环日报》的创办,成为近现代以来"文人论政"传统的发轫。纵观世界报刊史,"文人论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枝独秀,并形成优良传统。其孕生有着复杂的思想根源,既源于西方,又区别于西方;在宗旨上,它以政论为灵魂;在实践上,则以致用为目的,新闻救国,言论报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报刊 《循环日报》 “文人论政”传统
下载PDF
从中国近代的“文人论政”看文学到新闻的嬗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常志刚 曹伯丽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3-67,共5页
新闻与文学剪不断的"暧昧"争议由来已久,在既往的文学史中,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新闻的要素和特点。在中国近代的大背景之下,"文人论政"传统的迁移过程恰恰见证了从文学向新闻的转型过程。"文人论政"的历... 新闻与文学剪不断的"暧昧"争议由来已久,在既往的文学史中,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新闻的要素和特点。在中国近代的大背景之下,"文人论政"传统的迁移过程恰恰见证了从文学向新闻的转型过程。"文人论政"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发端期、上升期、巅峰期和式微期四个阶段。"文人"正是通过在不同阶段角色的持续性转变促成了文学到新闻的迁移。虽然"文人论政"随着历史的延展渐趋消逝,但中国文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救国救民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构成了中国新闻史和文学史上独特且耐人寻味的一页篇章,也对反思当下新闻界出现的诸多问题有所助益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循环日报》 “四不”主义 文学 新闻
下载PDF
论王韬和张季鸾“文人论政”的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贝贝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5期47-48,共2页
王韬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也是近现代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的开创者。张季鸾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不能绕过的著名独立报人和报刊评论家,被誉为"文人论政"的典型。王韬和张季鸾... 王韬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也是近现代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的开创者。张季鸾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不能绕过的著名独立报人和报刊评论家,被誉为"文人论政"的典型。王韬和张季鸾分别作为"文人论政"的开创者和实践者,他们在"文人论政"的内容、时效性以及对言论自由的认识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都注重发挥报纸影响时局的舆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时效性 言论自由 爱国精神
下载PDF
近代报刊“文人论政”中的儒士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文倩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106,共2页
“文人论政”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活跃于近代新闻史中的报人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传统的熏陶,积极人世谋求“新闻救国”。又以“修身正己”的儒学自省大兴西学东渐之风,发展中国报业,使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 “文人论政”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活跃于近代新闻史中的报人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传统的熏陶,积极人世谋求“新闻救国”。又以“修身正己”的儒学自省大兴西学东渐之风,发展中国报业,使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初现雏形。因此,本文联系传统儒学思想与民国初年的社会时局背景,分析“文人论政”产生的缘由,并探讨传统儒士思想对近代报人办报实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近代报刊 儒士 近代新闻史 儒学传统 中国报业 新闻专业主义 修身正己
下载PDF
“文人论政”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以新记《大公报》和史量才时期《申报》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雨璇 郝韶梦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大公报》和《申报》是近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民营报纸,以出版时间长,影响广泛的突出特点,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从“文人论政”思想与近代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即职业报人理念、新闻客观主义理念及受众服务理念的关系... 《大公报》和《申报》是近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民营报纸,以出版时间长,影响广泛的突出特点,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从“文人论政”思想与近代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即职业报人理念、新闻客观主义理念及受众服务理念的关系出发,分析对比张季鸾主持的新记时期《大公报》与史量才时期《申报》在发挥报纸舆论监督作用、启迪民智、监督政府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从而展示这类报刊的时代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新闻专业主义 《大公报》 《申报》
下载PDF
从《独立评论》看“文人论政”行为
11
作者 刘兆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3期316-,358,共2页
《独立评论》创办的最直接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引发的国难,同时,它也是"文人论政"的典型案例。"文人论政"的主体是文人,也是广大知识分子,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士大夫阶级"没落后,为了寻找新的社会角色和位... 《独立评论》创办的最直接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引发的国难,同时,它也是"文人论政"的典型案例。"文人论政"的主体是文人,也是广大知识分子,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士大夫阶级"没落后,为了寻找新的社会角色和位置所作出的努力。通过对《独立评论》及其主创人员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具体时代背景下"文人论政"背后的种种原因,以及奉行的独立精神。除此之外,还能发现,知识分子妄图通过"论政"来成为独立的又一政治"中心",以落实新的社会角色和位置,这种想法还是太过天真。尽管他们通过学术研究和办报积攒了声望和力量,可这种力量要想真正发挥出来,依然有赖于与政府上层保持密切联系,知识分子仍旧是一个依附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文人论政” 政治中心 独立精神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文人论政”的复兴与发展
12
作者 杨晗蕾 《今传媒》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文人论政"的传统,学者一般认为近代通过报刊媒介进行的报刊论政从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让"文人论政"的传统不得不终止。本文从"文人论...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文人论政"的传统,学者一般认为近代通过报刊媒介进行的报刊论政从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让"文人论政"的传统不得不终止。本文从"文人论政"的目的、发挥的功能、论政的主体与当下的新媒体进行比较,试图论证自媒体与报刊政论一样,自媒体人借助"新媒体"手段,创建"新文体",表达"新观点",形成新的"舆论场",新媒体时代同样存在"论政"的情况,"文人论政"并没有消失,消失的是带有资产阶级和党派色彩的"文人"群体而已,但是"文人论政"的精神实质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论政” 社会责任 舆论监督
下载PDF
论张季鸾“文人论政”思想的独特性
13
作者 衣春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5期85-85,87,共2页
张季鸾是"文人论政"的典型,他追求报刊独立、言论自由,注重论政的时效性和新闻性,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重点论述张季鸾"文人论政"的独特性。特性大多是从比较中得出的,因此本文把张季鸾的"文人论政&qu... 张季鸾是"文人论政"的典型,他追求报刊独立、言论自由,注重论政的时效性和新闻性,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重点论述张季鸾"文人论政"的独特性。特性大多是从比较中得出的,因此本文把张季鸾的"文人论政"思想和王韬的"文人论政"思想进行对比,进而表现出张季鸾"文人论政"思想中独特的地方。通过比较,发现张季鸾在论政时对政党的依附性低,言论独立性强;论政范围较为广泛;论政时注重新闻性和时效性,值得当今的新闻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季鸾 “文人论政” 独特性
下载PDF
《大公报》文人论政传统与《随想录》的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景敏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4期38-48,共11页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想录》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文人论政” 《随想录》 传播 传统 言论自由 “文革” 媒体角色
下载PDF
文人论政与清末民初政局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晓娟 靳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中国近现代报刊传统"文人论政"以报刊为载体解读时政和民生疾苦,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变革的转型期,"文人论政"对政局变迁产生双向影响:以报刊为平台、斗争阵地和服务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沟... 中国近现代报刊传统"文人论政"以报刊为载体解读时政和民生疾苦,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变革的转型期,"文人论政"对政局变迁产生双向影响:以报刊为平台、斗争阵地和服务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沟通内外信息,论战和舆论监督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向,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文人主体的阶级局限性很难做到论政而不参政,为清末民初的政治乱象埋下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革时代 “文人论政” 清末民初政局 报刊 中国政治近代化 党性 公正性 政党斗争
下载PDF
回顾《大公报》和张季鸾的文人论政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金铨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4-48,共5页
《大公报》是近代中国报业史上“文人论政”的最高峰。《大公报》的成功归诸吴鼎昌的资金、胡政之的经营和张季鸾的文笔,他们还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人才。张季鸾的政论望重朝野,他去世时,蒋介石的唁电奉为“一代论宗,精诚爱国”,毛泽... 《大公报》是近代中国报业史上“文人论政”的最高峰。《大公报》的成功归诸吴鼎昌的资金、胡政之的经营和张季鸾的文笔,他们还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人才。张季鸾的政论望重朝野,他去世时,蒋介石的唁电奉为“一代论宗,精诚爱国”,毛泽东也赞扬他为“功在国家”。中共掌权以后,毛还在抱怨刚刚进城的《人民日报》作风散漫,说只要他们能学一点《大公报》他就满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文人论政” 张季鸾 《人民日报》 近代中国 新闻人才 报业史 吴鼎昌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与知识分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海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 “文人论政”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 内忧外患 公众舆论 公共交往
下载PDF
独立评论派与大公报之《星期论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蕾 王萍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3,共2页
《独立评论》存在于1932—1937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富影响力的政论性刊物。围绕着《独立评论》聚集了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等一批被称作“独立评论派”的知识精英,他们借此刊物发表对政治的观点,以... 《独立评论》存在于1932—1937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富影响力的政论性刊物。围绕着《独立评论》聚集了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等一批被称作“独立评论派”的知识精英,他们借此刊物发表对政治的观点,以尽“文章报国”之责。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续办,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在中国报刊史上是一张具有“文人论政”色彩的独立报纸。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是一个邀请学者、专家发表观点的精英论坛,曾经被称为《大公报》的四大特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大公报》 独立评论派 论文 星期 《独立评论》 “文人论政” 刊物发表 30年代
下载PDF
《大公报》办报理念对当今报业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敏 《新闻记者》 CSSCI 2003年第9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大公报》 民营报业 办报理念 新闻专业主义 “文人论政” 职业报人 现代传媒业 民营资本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春泉 《今传媒》 1997年第10期37-,36+38,共3页
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文/王春泉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大幕上,以“大历史眼光”观,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具有铸写历史的非凡意义,直接影响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模式。本文将1935年10月到1947年十余年的新闻辉... 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文/王春泉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大幕上,以“大历史眼光”观,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具有铸写历史的非凡意义,直接影响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模式。本文将1935年10月到1947年十余年的新闻辉煌勾勒出一个大要。1、一种叙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 中国共产 毛泽东 《解放日报》 中国新闻事业 版面意识 叙述模式 “文人论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