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2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化之名: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中国式边疆”现代化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洪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边疆”的界定除了基于政治与地理意义外,更多考察其“文化”元素,普遍认为如不从“文化”着眼,无法道尽“边疆的涵义”。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边疆”,形成了“中国边疆”独特的“边疆性”,由此中国边政内涵也极... 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边疆”的界定除了基于政治与地理意义外,更多考察其“文化”元素,普遍认为如不从“文化”着眼,无法道尽“边疆的涵义”。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边疆”,形成了“中国边疆”独特的“边疆性”,由此中国边政内涵也极为丰富。“边疆性”之形成,既然主要来自“文化”因素,那么边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消除“边疆性”,让其失去“文化上的意义”。所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消除“边疆性”并非抹杀文化,而是通过发展经济和增进认同,按李安宅的观点,就是要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区域分工”,也就是要实现边疆现代化及其与内地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边疆 中国式边政 “边疆性”与“文化 边疆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通过历史抵达文化研究——评《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
2
作者 邹赞 杨开红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8期89-100,共12页
《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在方法论上强调历史分析,自觉突破“经验”“结构”“霸权”等文化研究常识话语。该书聚焦文化、阶级、识字(民众教育)三大议题,注重考察关键概念的构塑过程与意义生成,将其放置到“长时段”历... 《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在方法论上强调历史分析,自觉突破“经验”“结构”“霸权”等文化研究常识话语。该书聚焦文化、阶级、识字(民众教育)三大议题,注重考察关键概念的构塑过程与意义生成,将其放置到“长时段”历史视野加以细察,在历史裂隙和思想史厚度中追溯英国文化研究的演进脉络,批判性反思文化研究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尝试在穿透后现代差异政治和微观政治的重重雾障之后,剥离结构的神话,构建一条“通过历史抵达文化研究”的别样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文化”的维度》 英国文化研究 历史
下载PDF
语文课程文化价值的游离与回归
3
作者 耿红卫 刘鑫鑫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教育就是要教人以术,育人以德,课程作为实现教育抱负的手段,也应该具有知识、方法和文化三种价值。然而,从教育现状来看,作为“文化场”的语文课程却面临着各种挑战:缺乏伦理性的教学观、轻思维生成的浅学习、淡化体验感的“假”实践,... 教育就是要教人以术,育人以德,课程作为实现教育抱负的手段,也应该具有知识、方法和文化三种价值。然而,从教育现状来看,作为“文化场”的语文课程却面临着各种挑战:缺乏伦理性的教学观、轻思维生成的浅学习、淡化体验感的“假”实践,致使语文课程文化的价值诉求和价值意义难以实现。为克服语文课程文化危机,回归语文课程文化,教师必须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以一种合乎伦理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文化共生”的教学环境中,带给学生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对课程资源获得“文化理解”,从而实现文化语文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场” 语文课程文化 文化语文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创造出文化研究的悠远回声——读《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
4
作者 胡疆锋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随着文化研究在全球的迅速扩张,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授予学位的教学活动,成为学院式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成果虽然被泛泛地冠以“文化研究”的名号,却偏离了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丧失了批判的动力。在这样的时刻,阅读《重建“文... 随着文化研究在全球的迅速扩张,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授予学位的教学活动,成为学院式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成果虽然被泛泛地冠以“文化研究”的名号,却偏离了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丧失了批判的动力。在这样的时刻,阅读《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从最基本的概念和话题着手勾勒文化研究的话语谱系,可以帮助我们重返文化研究的现场,听到对话的喧声,重新燃起文化研究的创造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学院式 重建“文化”的维度
下载PDF
“文化自信”背景下传承中华武术文化研究
5
作者 周滨 范学龙 刘栩彤 《武术研究》 2024年第3期9-10,18,共3页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四个自信”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自信能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受到...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四个自信”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自信能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受到阻碍。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便极为重要。文章主要探讨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强中华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培植武术文化传承人才,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国际化,加强中华武术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等,通过加强宣传、培养人才、国际化推广以及文化交流融合等多种方式,促使中华武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承 中华武术文化 文化路径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6
作者 赵雯婷 董婉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174-0177,共4页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纷纷落实课程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凝聚而成的精髓,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科目,随...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纷纷落实课程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凝聚而成的精髓,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科目,随着大学生价值观越高多样化、个性化,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路径,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大学生正确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并增强文化自信。文章立足文化自信,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中心,在介绍文化自信与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讨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语言致幻术”的破解与“文化垄断法”的消除——论韩少功小说创作的文体变革
7
作者 张勇 徐可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韩少功看来,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主线因果导控模式固然可以接近真实,但也造成了对更为广阔的生活真实的遮蔽。作为更广泛意义上的知识生产就有可能是一种“语言的致幻术”,灌注在其中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观念则具有强烈的垄断性,这也可以... 在韩少功看来,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主线因果导控模式固然可以接近真实,但也造成了对更为广阔的生活真实的遮蔽。作为更广泛意义上的知识生产就有可能是一种“语言的致幻术”,灌注在其中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观念则具有强烈的垄断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的垄断法”。韩少功通过片段性、笔记体的小说创作打破了这种主线因果导控模式,揭示了生存的多样化本相,同时体现了他对边缘文化、非主流生存及其价值观念的尊重。在现代性的语境下,语言和符号的问题实质上也是知识生产本身的问题,韩少功的小说创作体现了他对现代性的反思,尤其体现了他对当代知识生产的危机感以及消除这种危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致幻术” “文化垄断法” 文体 知识危机
下载PDF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8
作者 范鹏 杨丽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共12页
“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 “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的贡献尤为突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文化生命体”的现代文明观的确立和通过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形成人类文明共识体等方面,为彻底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的理论条件、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根本条件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生命体” “人类文明共识体”
下载PDF
教育平等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翻身”运动
9
作者 葛福强 商丽浩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52,共7页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启了对教育平等的不懈追求,通过教育实现“文化翻身”的历史话语和实践,关注社会底层的工农群体,提高工农民众的文化水平。教育文化诉苦、增加工农成分学生和农村办学等多个层面话语和实践,体现了“文化翻身”既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启了对教育平等的不懈追求,通过教育实现“文化翻身”的历史话语和实践,关注社会底层的工农群体,提高工农民众的文化水平。教育文化诉苦、增加工农成分学生和农村办学等多个层面话语和实践,体现了“文化翻身”既有新意识形态激发的理想成分,也有扩大工农教育机会的现实成分。但由于追求实现个人教育权利和教育收益的意识形态尚未形成,加之阶级斗争的理论基础和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使得教育平等的推进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身” 教育平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下载PDF
徽州文化语言景观有效融入国际中文“双线”教学探析
10
作者 刘水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将徽州文化语言景观有效融入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文化教学法”,从信息功能、象征功能、多模态符号表征和精神价值四个方面探讨徽州文化语言景观融入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的路径。从线上、线下... 将徽州文化语言景观有效融入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文化教学法”,从信息功能、象征功能、多模态符号表征和精神价值四个方面探讨徽州文化语言景观融入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的路径。从线上、线下、线上线下融合的三重维度,分析其所呈现的功能作用,促进国际中文教育更好地实现使命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化语言景观 国际中文线上线下教学 “建构主义” “文化教学法”
下载PDF
传统服饰文化赋能服装结构类课程的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雅蕊 王红歌 +1 位作者 李亚娟 崔静 《辽宁丝绸》 2024年第2期89-90,共2页
立足结构类课程与文化的同向同行,梳理、总结并解读了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并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及虚拟现实模式筑牢文化体验,逐步构建了“以文化热点促兴趣、以文化精髓塑内容、以文化体验保成效”的耦合策略与实施路径... 立足结构类课程与文化的同向同行,梳理、总结并解读了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并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及虚拟现实模式筑牢文化体验,逐步构建了“以文化热点促兴趣、以文化精髓塑内容、以文化体验保成效”的耦合策略与实施路径,助力课程思政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文化 服装结构 实施路径 “文化+”策略
下载PDF
成人“儿童化”:网络互动仪式中的行为表征——以《大耳朵图图》“文化考古”行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嘉宁 《新闻前哨》 2024年第4期78-80,共3页
本文以《大耳朵图图》为文本,分析了成人群体性“文化考古”行为,对于成人“儿童化”现象进行反思并给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成人“儿童化” 互动仪式链 “文化考古”
下载PDF
积极推动“文化+科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3
作者 彭玻 刘煜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6,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文化+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数字化浪潮,出版业应积极推动“出版+人工智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文化+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数字化浪潮,出版业应积极推动“出版+人工智能”,应对新挑战,完成新布局。湖南出版集团以“管理数智化”和“产业数智化”为双轮驱动,从上、下、内、外四个维度发力,大力推进“新基建”,构建新型出版传播体系,全面整合数字产业,以期为出版机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出版 “文化+科技”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从传统民俗到公共文化:扬州吴桥社火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趋向
14
作者 王颖 张兴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在后非遗时代,经历了“遗产化”进程的传统村落民俗资源,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文章主要从“传统民俗”与“公共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究作为代表性民俗类非遗的扬州吴桥社火,在村落日... 在后非遗时代,经历了“遗产化”进程的传统村落民俗资源,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文章主要从“传统民俗”与“公共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究作为代表性民俗类非遗的扬州吴桥社火,在村落日常生活领域动员地方政府、学界和商家等多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动逻辑问题。研究发现,传统民俗活动在现代乡村中留存的仪式内容往往被简化,但是其内嵌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意义却在代际记忆中得以保留和传承,成为彰显乡土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同时,民俗类非遗借助乡村公共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利用机制,能够进一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公共文化 吴桥社火 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中间人” 乡村振兴 民族类非遗
下载PDF
从“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转变的重要价值与实现路径——以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
15
作者 胡玲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从“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转变的命题,符合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发展要求。从“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转变表现在外来式到内生式的转变、农民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转变、短效育人到长效育人的转变,重要价值体现在推进乡村文化自觉... 从“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转变的命题,符合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发展要求。从“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转变表现在外来式到内生式的转变、农民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转变、短效育人到长效育人的转变,重要价值体现在推进乡村文化自觉自信、激发农民文化主体性、彰显和美乡村时代图景,实现路径可以通过文化设施和服务完善、乡村文化人才振兴和乡村文化数字化推动“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下乡” “文化在乡” 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PDF
河南卫视从“文化立台”到“文化兴台”的发展与实践探究
16
作者 李路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目的:在传播过载的融媒体时代,传统二、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并非易事。2021年,《唐宫夜宴》的爆火让河南卫视异军突起,为二、三线卫视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蝶变路径。文章旨在探讨河南卫视从“文化立台”到“文化兴台”的发展与实... 目的:在传播过载的融媒体时代,传统二、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并非易事。2021年,《唐宫夜宴》的爆火让河南卫视异军突起,为二、三线卫视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蝶变路径。文章旨在探讨河南卫视从“文化立台”到“文化兴台”的发展与实践过程,分析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策略与成效,同时指出其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经营挑战。方法: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首先梳理河南卫视实践理念的发展脉络,其次对河南卫视在“文化立台”和“文化兴台”两个阶段的发展策略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河南卫视自《唐宫夜宴》开播以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经验。结果: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多维度构建、品牌栏目建设、技术赋能创意生产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孵化”与“出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结论:从《梨园春》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河南卫视立足于文化的经营发展之路不断迭代升级,带来了诸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实践。然而,面对新的经营挑战,河南卫视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策略,提升行业优势,加强技术融合,并探索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卫视 “文化立台” “文化兴台”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下载PDF
数字治理在“文化润疆”中应用的四维探赜
17
作者 莎娅江·阿丁 孙振南 《特区经济》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治理模式。数字治理在“文化润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考察。从应用的逻辑可能来看,数字治理的基本要素能够为...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治理模式。数字治理在“文化润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考察。从应用的逻辑可能来看,数字治理的基本要素能够为“文化润疆”的推进提供技术支撑、载体支持和主体保障。从应用的现实意蕴来看,数字治理在“文化润疆”中的应用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诉求。从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来看,其应用面临着多元主体自觉性不足,协同不充分;治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发挥效果一般;人才培养机制滞后,数字人才短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难度较大共四重困境。从其应用的具体路径来看,主要采取构建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数字思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健全数字文化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等具体措施,切实保障数字治理模式在“文化润疆”中的应用取得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数字治理 数字文化 数字文化治理
下载PDF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剖析艺术设计与文创产品的创新策略
18
作者 范钰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内容形式大多千篇一律,普遍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本文结合实践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剖析艺术设计对文创产品创新的推动作用,旨在探讨艺术设计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并研究其创... 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内容形式大多千篇一律,普遍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本文结合实践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剖析艺术设计对文创产品创新的推动作用,旨在探讨艺术设计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并研究其创新策略的实践应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微博之力,为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形成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视角 艺术设计 文创产品 创新策略
下载PDF
“文化+”模式: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合转型之路——以河南广电系列节目为例
19
作者 任夏苹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自《唐宫夜宴》在网络平台火爆“出圈”以来,河南广电文化类节目热度不断。河南广电找准定位,精准出击,打造出了文化强台的地方广电形象,以“文化+”模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破壁融合,形成了产业化发展趋势。打造文化类电视节目... 自《唐宫夜宴》在网络平台火爆“出圈”以来,河南广电文化类节目热度不断。河南广电找准定位,精准出击,打造出了文化强台的地方广电形象,以“文化+”模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破壁融合,形成了产业化发展趋势。打造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传统广电为了应对新媒体冲击,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寻求的转型路径。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模式是文化类电视节目成功“出圈”的钥匙,无论是“文化+科技”“文化+平台”,还是文化产业化,其核心依旧是立足文化内核,传递文化价值。本文将以河南广电系列节目为例,分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转型之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类电视节目 河南广电
下载PDF
“文化中的音乐”视角下高校地方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以江西非遗音乐文化为例
20
作者 谢京汝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172-174,共3页
地方性非遗音乐代表着该地域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本文以音乐人类学“文化中的音乐”的视角出发探讨以非遗音乐为代表的高校地方音乐文化课程的建设问题,深入探索江西非遗音乐背后的地域文化基因,以求消除... 地方性非遗音乐代表着该地域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本文以音乐人类学“文化中的音乐”的视角出发探讨以非遗音乐为代表的高校地方音乐文化课程的建设问题,深入探索江西非遗音乐背后的地域文化基因,以求消除学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壁垒,以期达到音乐文化上的共鸣。这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加深民族情感,弘扬爱国情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的音乐” 高校地方音乐文化课程 江西非遗音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