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朗诵与“文学的国语”的成长——论朱自清的朗诵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史伟 李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80-86,共7页
朱自清对朗诵的认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国外读诗会、国内战前“读诗会”、战后“朗诵诗”。朗诵与朱自清的语言观有着紧密联系,其语言观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从最初认为白话可适当欧化再到主张从大众语中提炼出文学语言。他认为最理想的... 朱自清对朗诵的认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国外读诗会、国内战前“读诗会”、战后“朗诵诗”。朗诵与朱自清的语言观有着紧密联系,其语言观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从最初认为白话可适当欧化再到主张从大众语中提炼出文学语言。他认为最理想的语言应当具有节奏和音乐性,而这种节奏和音乐性可从朗诵、诵读中觉出。从统一国语的大背景出发,朱自清重视朗诵、诵读,是因为他认为朗诵及与之相关的文学语言是形成“文学的国语”的重要途径。不难发现,朱自清的朗诵观及文学语言观与胡适“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思想一脉相承,朗诵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学的国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朗诵 诵读 “文学的国语”
下载PDF
“文学的”国语如何炼成——论民国时期无线电广播与国语推广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成勇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7-114,124,共9页
民国时期,缺乏规范语言基础的广播和跛足的国语运动在困顿中合而为一、相互扶持,扩大了各自的影响。广播直观立体地展示了语音、声调、情感等语言因素,使民众在对声音的认同中达到民族认同,从而建构起"文学的"国语形象。播音... 民国时期,缺乏规范语言基础的广播和跛足的国语运动在困顿中合而为一、相互扶持,扩大了各自的影响。广播直观立体地展示了语音、声调、情感等语言因素,使民众在对声音的认同中达到民族认同,从而建构起"文学的"国语形象。播音员的口语化播音既简练畅达,又富有情感性和审美性,是"文学的"国语的理想文本。无线电广播的播音实践和播音理论为国语的建构乃至于普通话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广播 国语推广 “文学的国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