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终结”论的中国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文学终结”论在中国的形成 ,其蕴涵存在着价值论的迷失。电讯时代与文学终结论有着复杂关系。“文学终结”论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症候式阅读”的理想文本 ,细细解读 ,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中国文学生态进行更具深度的思想体察。
关键词 “文学终结” 价值霸权 电讯时代 图像与文字
下载PDF
对“文学终结”问题的再认识——兼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辛楠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我国关于"文学终结"的论争中有两个焦点问题:"文学是否死亡"和"文学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从前者转向后者,展示出对"文学终结"的认识日益走向深化。"文学终结"的重要意义并非争论文... 在我国关于"文学终结"的论争中有两个焦点问题:"文学是否死亡"和"文学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从前者转向后者,展示出对"文学终结"的认识日益走向深化。"文学终结"的重要意义并非争论文学在现代科技时代是否消亡,而在于让人们意识到文学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这需要走出文学本质主义的误区,认真研究当前出现的新的文学实践,并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反思,以此来实现对当代文学研究的救赎。文学出现危机的一个深层原因则在于现代科技对艺术产生的影响,在二者之中,技术成为自变量,艺术随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因此,考察技术的应用给艺术本身带来的影响,成为研究现代艺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技术 文学研究 现代艺术
下载PDF
“文学终结”与“人的文学”
3
作者 孔建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5-231,共7页
当前对"文学终结"的反驳主要强调了文学作为写作—阅读活动的特殊审美价值,未曾提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基于"人的文学"的立场为文学的未来作出的有力辩护。"人的文学"从个人化角度出发来确定文学的自... 当前对"文学终结"的反驳主要强调了文学作为写作—阅读活动的特殊审美价值,未曾提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基于"人的文学"的立场为文学的未来作出的有力辩护。"人的文学"从个人化角度出发来确定文学的自律及其独立审美价值,强调文学与其他公众性文化形式的区分,符合文学的历史常态,还与康德之后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发展以及作家们的创作信念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个人化 “人的文学
下载PDF
何去何从——也谈文学艺术终结论 被引量:5
4
作者 鄂霞 李艳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文学终结论”者立论的依据(“媒介决定论”)是值得商榷的。电子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包括文学在内的许多事物都正处于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 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文学终结论”者立论的依据(“媒介决定论”)是值得商榷的。电子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包括文学在内的许多事物都正处于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文学的涵义是发展的、开放的、复杂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框定当下这种多元的文学现状。目前理论界正在探讨的其实已经不是文学是否会终结的问题,而是文学转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媒介 文学转型
下载PDF
文学的功能——兼答“文学终结论”
5
作者 陈海燕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3期15-19,共5页
文学的功能是文论家们常谈的一个话题。通行的观点是认为文学具有审美、认识、教育三大基本功能。如今,随着网络文学的兴盛,文学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娱乐功能凸显、情感功能提升、交往功能加强等。由文学功能的角度去审视... 文学的功能是文论家们常谈的一个话题。通行的观点是认为文学具有审美、认识、教育三大基本功能。如今,随着网络文学的兴盛,文学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娱乐功能凸显、情感功能提升、交往功能加强等。由文学功能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发展,会得出如下结论:文学不会终结,只要人存在,文学就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娱乐功能 网络文学 情感功能 交往功能 文学功能 文论家 人存在
下载PDF
由“文学终结论”引发的思考
6
作者 曹芳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
电子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子信息化时代的话题,目前仍是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包括文学在内的许多事物正处在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当下这种多元的文... 电子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子信息化时代的话题,目前仍是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包括文学在内的许多事物正处在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当下这种多元的文学现状。目前理论界的探讨其实已经超越了文学是否会终结这个问题,而是把焦点转向了文学的转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电子信息时代 转型问题 信息化时代 理论界 革命性 发展史 焦点
下载PDF
语言·文学·自然——“语言是存在之家”的生态文艺学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华琴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144,共4页
鉴于在当代文坛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文学终结论”,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解读海德格尔的哲学命题“语言是存在之家”,不难透视出蕴含其中的生存论语言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与语言、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或诗的语言成为人类返回自然、... 鉴于在当代文坛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文学终结论”,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解读海德格尔的哲学命题“语言是存在之家”,不难透视出蕴含其中的生存论语言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与语言、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或诗的语言成为人类返回自然、重获本真存在的途径,从而确定了文学艺术在当今的物质时代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文学终结论”的观点亦不堪一击。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言说”命题是剥夺人的话语霸权、削弱人的“中心”地位的基石,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平等的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万物在“世界之中存在”。亲近自然,聆听大地寂静之音,并发之于声,便是诗的语言,是艺术。对自然之神圣的感悟与聆听,表现在人类生存上,便是对精神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价值与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海德格尔 “语言是存在之家” 生态文艺学
下载PDF
文学真的死了吗?——论文学后现代性对人类中心主义主体性原则的消解
8
作者 马慧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随着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充斥,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学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生与死的论争。文学是否会消亡?可从文学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人类... 随着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充斥,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学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生与死的论争。文学是否会消亡?可从文学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体性特征消解的角度,正视文学的重重危机,但这并不是对"文学之死"的肯定。从米勒《文学死了吗》一书中可以找到文学不死的理由,即无论文学外在形式如何变换,都是引向文学内视性的现实"魔法",最终指向的都是另一个无言的、隐性的、等待被发现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希利斯.米勒 人类中心主义 主体性原则 文学后现代性
下载PDF
关于网络传媒时代下文学境遇的思考
9
作者 李奂缈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4期326-326,共1页
浏览文学发展的历史长廊,我们可以发现文学的发展是纯文学与杂文学不断更迭的过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趋向了杂文学时代,纯文学被放逐,日趋边缘化。本文主要对网络传媒时代下的文学现状及热点争论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网络传媒时代 文学现状 特点 “文学终结”
下载PDF
文学终结论:修辞制造的幻象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翠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关键词 修辞 弗朗西斯 意识形态 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 劳伦斯 “文学终结论”
原文传递
应该终结的“文学终结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磊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文学 意识形态 学术思想 审美观
原文传递
文学终结论:文学理论的救赎与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拥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6,共8页
朱国华教授《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一书的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是值得关注的事情。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终结的书,更明白地说,这是一本宣扬“文学终结论”的书,它是要用一本书的规模论证文学的时代已... 朱国华教授《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一书的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是值得关注的事情。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终结的书,更明白地说,这是一本宣扬“文学终结论”的书,它是要用一本书的规模论证文学的时代已然终结。这毫无疑问将引起争议,事实上,这本书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场激烈论争的结果。这场论争肇始于2001年美国文论家J.希利斯·米勒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文章《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在这篇文章中,米勒发挥了德里达有关现代电信科技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文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救赎 文学评论》 全球化时代 文学研究 电信科技
原文传递
艺术终结抑或艺术突围——当下“艺术终结论”及其中国语境的反思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向荣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0-188,共9页
艺术的终结、艺术的突围、艺术的重构乃至艺术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丹托的理论中,"艺术的终结"不是叙事的对象即艺术终结了,而是叙事的形式终结了,其内在本质是艺术对哲学的"反终结";而在卡斯比特的理论中,消费主... 艺术的终结、艺术的突围、艺术的重构乃至艺术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丹托的理论中,"艺术的终结"不是叙事的对象即艺术终结了,而是叙事的形式终结了,其内在本质是艺术对哲学的"反终结";而在卡斯比特的理论中,消费主义时代的"艺术终结"虽然导致了"后艺术"时代的艺术之殇,但"艺术的终结"并非意味着艺术消亡或退化,"后艺术"作为当前艺术范式的一种转型,其实可以看作是艺术的一种突围或进步。艺术终结论的中国语境是"文学终结论",沿着丹托与卡斯比特的分析,我们可以反思中国当前文艺理论研究的诸多问题,并对时下的各种终结话语不至过于敏感和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 中国语境 突围 反思 艺术的终结 “文学终结论” 文艺理论研究 艺术进步
原文传递
文学之死与启蒙主义的式微——与摩罗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宝亮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24,共4页
本世纪初,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文学终结论”曾在我国的文论界产生强烈反响,一时间“文学死了”、“文学被边缘化”的议论不绝于耳,更有近期德国汉学家顾彬的“垃圾说”。尽管这些说法争议广泛,但却反映出一个基本... 本世纪初,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文学终结论”曾在我国的文论界产生强烈反响,一时间“文学死了”、“文学被边缘化”的议论不绝于耳,更有近期德国汉学家顾彬的“垃圾说”。尽管这些说法争议广泛,但却反映出一个基本事实:即我们当下的文学的确出了问题。人们对今天的文学艺术普遍冷淡,文学失去了它的读者与观众,变得门庭冷落、落落寡合。这深层的原因究竟何在呢?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启蒙主义 摩罗 式微 美国学者 基本事实 文学艺术 边缘化
原文传递
“张平文学”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秋霞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当代价值 张平 90年代以来 消费主义 图像艺术 大众媒介 存在方式
原文传递
从文学批评传统反观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53,共2页
关于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学界主要关注文化研究对文学批评所产生的正负两面的冲击和影响,对二者的历史亲缘性重视不够。诸如“文学终结论”、“文艺学衰落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纵观两个学科的关系史,文学批评... 关于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学界主要关注文化研究对文学批评所产生的正负两面的冲击和影响,对二者的历史亲缘性重视不够。诸如“文学终结论”、“文艺学衰落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纵观两个学科的关系史,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总是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当前,文学批评大量借用文化研究的范式与方法,并非文学批评在文化研究的挤压下让出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化研究 “文学终结论” 反观 传统 关系问题 亲缘性 文艺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