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作者之死”到“文本之生”——罗兰·巴特“作者之死”观念的理论呼唤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啟泽 《阴山学刊》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作者之死”是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中极具破坏力和感召力的一个理论观点,“文本之生”是罗兰·巴特通过对参与文学活动的读者的呼唤所期冀的新的文学氛围和文论环境。对写作本身的讨论表现了罗兰·巴特对写作者和作者这两... “作者之死”是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中极具破坏力和感召力的一个理论观点,“文本之生”是罗兰·巴特通过对参与文学活动的读者的呼唤所期冀的新的文学氛围和文论环境。对写作本身的讨论表现了罗兰·巴特对写作者和作者这两种身份的理论认识,进而也为其连接写作实践与接受实践的文本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作者之死”理论在今天的文论构建过程中具有理论层和实践层的意义,不同于作品的文本概念不仅能够将“作者之死”和“文本之生”统一在整体的文学活动中,也实证了作者和读者围绕文本展开的文学实践的延续性与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作者之死” “文本之生” 写作 实践
下载PDF
论伊瑟尔的“文本游戏观”
2
作者 莫炎奇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63-65,104,共4页
目的:文章以接受美学代表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理论“文本游戏观”为研究对象,探讨伊氏通过“文本游戏观”表达的对文学人类学的美学追求。方法:整理分析伊瑟尔对“文本游戏观”进行的理论阐释,结合伊氏前期的接受美学理论与后... 目的:文章以接受美学代表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理论“文本游戏观”为研究对象,探讨伊氏通过“文本游戏观”表达的对文学人类学的美学追求。方法:整理分析伊瑟尔对“文本游戏观”进行的理论阐释,结合伊氏前期的接受美学理论与后期转向的文学人类学,对比研究上述理论的审美价值。结果:伊瑟尔对游戏进行分类并参照赫伊津哈对游戏的定义,重新对游戏进行界定:游戏是“能指的分裂游戏”和“颠倒图式的相互依赖游戏”。文本在游戏中作为“游乐场”,主要表现为剧目和策略。文本的剧目包括社会规范与文学引喻,文本的策略可分为“前景—背景”和“主题—视野”,文本的层次可以被分为结构、功能和解释,三者在文本游戏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但又相互结合。伊氏将文学阅读中的读者分为三类:真实的读者、隐含的读者及游戏的读者。文本中存在空白和否定,空白激发读者协调文本中处于待填补状态下的成分,否定召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排除熟悉明确的成分。结论:伊瑟尔认为阅读过程存在一种能动的相互作用,游戏文本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寻找意义;文本的游戏使得阅读主体——读者作为“游戏者”在游戏——文本作为“游乐场”之文学接受过程中拓展“人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游戏 “文本游戏观” 沃尔夫冈·伊瑟尔 读者 阅读
下载PDF
“体”与“用”、“工具”与“价值”、“文本”与“现实”——三对基本概念思辨与中国设计艺术学术体系建构的逻辑和结构
3
作者 朱橙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建构中国设计艺术学术体系,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所生产的关于人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解决中国现实矛盾及特定问题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对完整的知识和理论”。在当下的学术生态下,这种知识和理论的生产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中与西、古与今... 建构中国设计艺术学术体系,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所生产的关于人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解决中国现实矛盾及特定问题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对完整的知识和理论”。在当下的学术生态下,这种知识和理论的生产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中与西、古与今、理论与现实三大基本关系的交织。而对这三大基本关系的梳理与辨析,可以说是目前建构中国设计艺术学术体系所亟需进行的前提性工作。本文通过对“体”与“用”、“工具”与“价值”、“文本”与“现实”三对概念的思辨,尝试从宏大叙事的角度理清中国设计艺术学术体系建构的逻辑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设计艺术学术体系 “体”与“用” “工具”与“价值” “文本”与“现实”
下载PDF
论“操作视域”与“参数因子”-兼论翻译学理论范畴-“文本特征论”的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曾利沙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本文旨在对翻译学系统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文本特征论”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对象与任务以及概念形成的机制作一实证性论述。文章就该范畴的研究提出“操作视域”与“参数因子”两大概念范畴,试图将语际转换过程中的“真值”... 本文旨在对翻译学系统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文本特征论”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对象与任务以及概念形成的机制作一实证性论述。文章就该范畴的研究提出“操作视域”与“参数因子”两大概念范畴,试图将语际转换过程中的“真值”求解——意义给定行为纳入系统概念框架内给予理论描述,并结合文本特征寻求一种对语际转换程序中文本意义生成机制的概念化和形式化表征,以此揭示译者对典型操作单位的思维形式和操作理据。作者认为,文本意义的生成是行为主体的主观阐释+诸种潜在的相关客观参数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而“文本特征论”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文本特征论” 文本意义 “参数因子” “操作视域”
下载PDF
开创文体与文本综合研究的新格局——评吴义勤的《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桂荣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关键词 “文本 文体学 艺术问题 长篇小说 吴义勤 当代文学批评 作家作品 文学样式 话语系统 文学本体
下载PDF
对“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质疑 被引量:5
6
作者 何丽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回到马克思”在引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把作者不愿意出版的著作当作他的主要的真实的思想;二是把作者已经删除的话作为作者思想的论据;三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著作当作马克思一个人的思想,... “回到马克思”在引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把作者不愿意出版的著作当作他的主要的真实的思想;二是把作者已经删除的话作为作者思想的论据;三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著作当作马克思一个人的思想,不顾马克思读者对象和境遇的变化,人为地造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其思维方法仍是传统“本质主义”的方法而不是他们所声称的后现代的文本境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回到马克思”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形态 “文本”问题
下载PDF
一九五一年:建党30周年“文本纪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以对中共党史的宣传为叙述中心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志军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08年第3期49-57,共9页
建党30周年之际的"文本纪念"活动基于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际遇,以回顾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它有效地整合中国社会,提供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主要来源,但也存在着某些负面因子。这一切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建党30周年之际的"文本纪念"活动基于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际遇,以回顾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它有效地整合中国社会,提供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主要来源,但也存在着某些负面因子。这一切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文化嬗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1年 “文本纪念” 中共党史
下载PDF
“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平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5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文学本体论 新批评 “文本 回答 粮食 孙绍振 土壤 形象
下载PDF
“文本社会学”的批评与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耿占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共2页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文学界自觉地告别或有意识地偏离一切"庸俗社会学"研究与批评倾向,主张文学的自主性与独立品格,逐步地接近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理论.今天看来,事实上这样做体现了一种明智的策略意识,文学研究与批...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文学界自觉地告别或有意识地偏离一切"庸俗社会学"研究与批评倾向,主张文学的自主性与独立品格,逐步地接近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理论.今天看来,事实上这样做体现了一种明智的策略意识,文学研究与批评所偏离的是一种根本不起批评作用的社会学,一种根本不具备社会批评功能的权力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社会学” 结构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形式主义 语义结构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基于“文本-主题”双层次分析的网络虚假评论检测法研究——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衍 《数字图书馆论坛》 CSSCI 2015年第9期53-60,共8页
首先从"重复度"和"主题相关度"两个维度对网络虚假评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基于此,结合现有技术,提出一种较为系统且成本较低的"文本-主题"双层次网络虚假评论检测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内某电子商务网站... 首先从"重复度"和"主题相关度"两个维度对网络虚假评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基于此,结合现有技术,提出一种较为系统且成本较低的"文本-主题"双层次网络虚假评论检测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内某电子商务网站的虚假评论检测,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假评论 网络评论 评论检测 “文本-主题”双层次分析
下载PDF
从“封闭阅读”到“感悟”参与——“文本细读”在中国的误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惠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3,共4页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的批评家们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这一批评方法在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产生误读:中国学者一方面将"文本细读"错误地解读为"封闭阅读"和"关注细节";另一方面,...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的批评家们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这一批评方法在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产生误读:中国学者一方面将"文本细读"错误地解读为"封闭阅读"和"关注细节";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感悟"参与到"文本细读"中来。同时,由于受到文化研究的影响,"文本细读"在中国语境中已溢出了"新批评"的界定,演变为一种与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结合起来的细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文本细读” 误读 “感悟”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文本断裂”·个人修复·不检讨行为——重读何其芳的《回答》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4期48-55,共8页
1952年1月,何其芳开始创作诗歌《回答》,至1954年劳动节前夕续完,费时达两年零四个月。诗歌《回答》因文本的写作与时代的历史语境存在着"裂缝",导致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曾中断了诗歌创作。重新进行诗歌创作时,诗人进行了个人修... 1952年1月,何其芳开始创作诗歌《回答》,至1954年劳动节前夕续完,费时达两年零四个月。诗歌《回答》因文本的写作与时代的历史语境存在着"裂缝",导致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曾中断了诗歌创作。重新进行诗歌创作时,诗人进行了个人修复,但文本还是形成独特的"文本断裂"现象。1954年10月发表后,《回答》受到严厉的"批判"。何其芳因特殊的身份,并没有被迫参与到50年代的检讨写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断裂” 何其芳 《回答》 个人修复 不检讨
下载PDF
论刘勰的“文本于经”说
13
作者 黄诚祯 李平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刘勰的“文本于经”说是传统经学与文体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刘勰建构了以经为源、以各体文章为流的文体学谱系,梳理了“五经”与各体文章风格的对应关系.刘勰这样做本欲挽救其时颓靡的文风,富有积极意义.然而,受其宗... 刘勰的“文本于经”说是传统经学与文体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刘勰建构了以经为源、以各体文章为流的文体学谱系,梳理了“五经”与各体文章风格的对应关系.刘勰这样做本欲挽救其时颓靡的文风,富有积极意义.然而,受其宗经思想的影响,且从个人主观角度出发,又不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本于经” 理论内涵 理论意义 理论局限
原文传递
詹姆逊的“历史”和“文本”试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纪彬 宋革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57-59,共3页
本文简约地试释詹姆逊理论体系中“历史”与“文本”两大范畴的内涵与特色,肯定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巨大蕴含以及对文学阐释的深刻理论意义。
关键词 詹姆逊 “历史” “文本 意识形态素 形式的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性“文本”──评《人文素质教育视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馥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文本 人格美 研究方法 教育观念 表达艺术 人格教育 人文知识 人文精神 人生价值
下载PDF
白鹿洞规、书院科举与作为事件的书院文本——以明李龄《宫詹遗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劲松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第2期73-82,共10页
明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遗著《宫詹遗稿》及其《外编》中有多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其内容可补明成化时期白鹿洞书院洞规、科举、学租等史实之阙。文献解读、史实厘清与成为历史的书院亲历者一起构成长时段的"文本&quo... 明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遗著《宫詹遗稿》及其《外编》中有多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其内容可补明成化时期白鹿洞书院洞规、科举、学租等史实之阙。文献解读、史实厘清与成为历史的书院亲历者一起构成长时段的"文本",是书院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更是研究者从事书院历史研究时所应持有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白鹿洞书院 《宫詹遗稿》 “文本 重构
下载PDF
论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文本—理论”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委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文学理论教学的"文本—理论"模式为当前文学理论教学提供了一种参考。立足文本,让丰富的文学现象为理论的生产提供支持,在还原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源生性逻辑中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理论创新能力,创造自由、包容、开放的学习... 文学理论教学的"文本—理论"模式为当前文学理论教学提供了一种参考。立足文本,让丰富的文学现象为理论的生产提供支持,在还原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源生性逻辑中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理论创新能力,创造自由、包容、开放的学习与思考空间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教学 “文本-理论”模式
下载PDF
论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凯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探求《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这可从思想政治的鲜明导向、理论宣传的强烈共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探求《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这可从思想政治的鲜明导向、理论宣传的强烈共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切要求和西方世界"重读《资本论》"等得到充分证明。新时代《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深层原因,除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认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规律外,主要在于《资本论》诠释背景的历史变迁、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诠释成果的论说叠加、诠释主题的崭新重大等原因。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主要内容就是"回归"原本的研究写作目的、基本的范畴和结论、根本的立场和方法、最权威的实践标准等。"文本回归"提出了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主体要求,如站稳价值立场、把牢科学原则和方法、聚焦时代问题、立足实践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文本回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价值规律
下载PDF
走进文本 走出文本——陈善“读书出入法”新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祥芹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年第2期12-18,34,共8页
关键词 文本阅读 “文本 读书 文字作品 传播媒体 作品体裁 “文章” 文本
下载PDF
法国作家索莱尔斯与“文本写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成富 《法国研究》 2001年第2期69-78,共10页
Philippe Sollers est un repr sentant de la troisi me g n ration de "l′alitt rature" contemporaine fran aise. Sa th orie de l′ criture, sp cialement de l′intertextualit , a chang le rapport entre auteur et... Philippe Sollers est un repr sentant de la troisi me g n ration de "l′alitt rature" contemporaine fran aise. Sa th orie de l′ criture, sp cialement de l′intertextualit , a chang le rapport entre auteur et lecteur, ce qui a profond ment influenc le groupe de 《Tel Q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写作” 法国 菲利普·索莱尔斯 “原样派” 文学观念 人文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