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史诗性批判到遐想式记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革”电影的书写
1
作者 崔晶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1期63-66,共4页
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对“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 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对“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之旅》。因创作者代际差别,第五代导演对“文革”进行了史诗性的批判记忆,而新锐导演的作品则呈现出遐想式记忆风格。两种书写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不由地引发我们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文革”电影 史诗性批判 遐想式记忆
下载PDF
论“文革”电影中女性身体的形色话语
2
作者 李琳 《天中学刊》 2014年第3期92-95,共4页
"文革"时期,受激进"左倾"思潮主导的政治文化的操控,"快感政治"成为此际电影中女性身体之形色话语的主要修辞机制。不过,权威政治精心谋划的影像修辞在进行革命秩序再生产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生活时尚... "文革"时期,受激进"左倾"思潮主导的政治文化的操控,"快感政治"成为此际电影中女性身体之形色话语的主要修辞机制。不过,权威政治精心谋划的影像修辞在进行革命秩序再生产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生活时尚的向往与想象,并导引出了某种对政治文化宣传的逃逸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电影 政治文化 女性身体 快感 象征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后“文革”电影的青春叙事批评
3
作者 黄怡婷 《文教资料》 2018年第35期205-207,共3页
伴随着《英雄》式中国大片的大获全胜,张艺谋品牌有意识地在历史的"回望"中实现市场经济重组中国后延宕至今的革命红利,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终结"获奖神话"的艺术之路,反身成为主流叙事与价值的生产者,并在机械复... 伴随着《英雄》式中国大片的大获全胜,张艺谋品牌有意识地在历史的"回望"中实现市场经济重组中国后延宕至今的革命红利,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终结"获奖神话"的艺术之路,反身成为主流叙事与价值的生产者,并在机械复制的时代里以对"雄伟壮观"的电影仪式美学的执念开启其作为"国师"的大众神话之路。《山楂树之恋》这一电影文本也归属于此阵列,本文将结合文化消费这一现实语境,指出其青春叙事背后的社会文化现状,并试图阐明影片在何种程度上改写并重塑了人们的文革想象与认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电影 《山楂树之恋》 张艺谋 青春叙事
下载PDF
论“文革”电影中的疾病话语模式
4
作者 李琳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1,75,共6页
"文革"时期生产的影片总数不多,但其中的疾病话语却颇为引人注目,激进左翼的权威政治幻化出来的危机恐慌成了制造银幕疾病的强大驱力。依据政治功能的不同,"文革"电影中的疾病话语大致可以分为启悟模式、讽喻模式... "文革"时期生产的影片总数不多,但其中的疾病话语却颇为引人注目,激进左翼的权威政治幻化出来的危机恐慌成了制造银幕疾病的强大驱力。依据政治功能的不同,"文革"电影中的疾病话语大致可以分为启悟模式、讽喻模式与颂歌模式,它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生产机制、建构要素与意识形态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电影 疾病 话语 身体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