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革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刁晏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47-50,共4页
要真正重视并深入开展"文革语言"研究,首先需要解决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问题。"文革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语言学本身而言,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文革语言"研究都是... 要真正重视并深入开展"文革语言"研究,首先需要解决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问题。"文革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语言学本身而言,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文革语言"研究都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领域,并且为现代汉语研究增添许多新的内容。二是对社会语言学而言,"文革语言"研究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甚至"文革语言"本身的很多内容也都可以归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之中。三是对"文革学"及"文革史"而言,"文革语言"研究理应成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甚至可以构成隶属于前者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文革学” “文革史” 社会语言
下载PDF
论“文革语言”对言语交际基本原则的违背 被引量:4
2
作者 聂焱 《固原师专学报》 2005年第5期40-43,58,共5页
“文革语言”是当时政治高压和国人心理变异的产物,它违背了言语交际的三条基本原则。首先,违背了合作原则:国人集体说谎,无诚信;大、空、套、废话克斥整个社会,但提供的信息却不足;日常生活对话中往往插入一些同题旨、目的风马牛不相... “文革语言”是当时政治高压和国人心理变异的产物,它违背了言语交际的三条基本原则。首先,违背了合作原则:国人集体说谎,无诚信;大、空、套、废话克斥整个社会,但提供的信息却不足;日常生活对话中往往插入一些同题旨、目的风马牛不相关的政治套语或口号等;言语隐晦,语义不明。其次,违背了礼貌原则:抛却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语言文明礼貌传统,言语行为损人利己,制造矛盾。再次,违背了协调原则:话语不适题、适境、适位;言语行为元向善性和可接受性;“造反派”实施“暴力语言”,其言语行为没有与交际对象相接相配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言语交际基本原则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协调原则 暴力语言 违背
下载PDF
浅淡“文革语言”现象
3
作者 汤韵旋 《福建史志》 2004年第1期56-57,59,共3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因此,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词汇是所有语言符号的总汇,语法是语言符号组合表意的规则。语言本来是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因此,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词汇是所有语言符号的总汇,语法是语言符号组合表意的规则。语言本来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不为哪一个阶级所占有和独享。但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词汇 汉语 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关于“文革语言”的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金立鑫 阿宣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文革语言” 诚实性 社会语言 中国
全文增补中
“文革”语言特征研究述评
5
作者 刘苹 李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77-81,98,共6页
目前学界"文革"语言研究主要涉及其修辞特征、语言风格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性别语言特征等。这些特征是"文革"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其根源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群众的特定心理状况。"文革"语言镌... 目前学界"文革"语言研究主要涉及其修辞特征、语言风格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性别语言特征等。这些特征是"文革"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其根源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群众的特定心理状况。"文革"语言镌刻着特殊的文化印记,具有格式化、刻板化、标准化、粗野化的特征,这种语言固然通俗易懂、平白上口,然而强烈的政治色彩遮蔽了语言使用者的个体情感,因而语言内涵日益苍白,表意功能日益弱化,语言活力日益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修辞 风格 语用 性别语言
下载PDF
“文革”语言特征研究述评
6
作者 刘苹 李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前学界"文革"语言研究主要涉及其修辞特征、语言风格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性别语言特征等方面。这些特征是"文革"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其根源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群众的特定心理状况。"文革"语... 目前学界"文革"语言研究主要涉及其修辞特征、语言风格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性别语言特征等方面。这些特征是"文革"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其根源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群众的特定心理状况。"文革"语言镌刻着特殊的文化印记,具有格式化、刻板化、标准化、粗野化的特征,这种语言固然通俗易懂、平白上口,然而强烈的政治色彩遮蔽了语言使用者的个体情感,因而语言内涵日益苍白,表意功能日益弱化,语言活力日益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修辞 风格 语用 性别语言
下载PDF
“文革”语言的研究对象及其反思
7
作者 刘苹 李松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文革"语言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领域中的语言、文艺作品中的语言与日常社会中的语言。"文革"政治语境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文革"语言的斗争... 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文革"语言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领域中的语言、文艺作品中的语言与日常社会中的语言。"文革"政治语境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文革"语言的斗争思维对人们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形成了社会生活中普遍的语言暴力现象。重建友好、和谐、文明的语言环境需要破除政治社会文化中二元对立的斗争思维与你死我活的仇恨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研究对象 文化反思
下载PDF
“文革”语言的本体研究及其反思
8
作者 刘苹 李松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27-130,共4页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政治观念、乌托邦想象和潜意识的精神结构。"文革"语言诞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当时社会生态的镜像再现。"文革"语言的本体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风格...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政治观念、乌托邦想象和潜意识的精神结构。"文革"语言诞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当时社会生态的镜像再现。"文革"语言的本体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风格四个方面,研究"文革"语言可以透视毛泽东时代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与情感,了解"人说语言"与"语言说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语言如何通过人际交流参与现实政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政治生态和社会意识的变迁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风格
下载PDF
“文革”新词语考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刁晏斌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为数众多,本文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音节形式和构成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期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其他阶段的新词语长,而在构词上,则有高频使用的构词成分多、“数字构词”... “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为数众多,本文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音节形式和构成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期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其他阶段的新词语长,而在构词上,则有高频使用的构词成分多、“数字构词”多、“军事构词”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新词语
下载PDF
“文革”时期的“极端词语”及其使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刁晏斌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9-82,共4页
"文革"时期,各类"极端词语"的使用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最"和"大"的使用。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极端词语
下载PDF
试论“文革”时期词语的贬义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晏斌 《励耘语言学刊》 2006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文革”时期,大量的词语实现了由中性或褒义到贬义的变化,或者是新增了贬义的色彩,本文对此分别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词语贬义化的原因以及几种不同的变化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感情色彩
下载PDF
“文革”数词略语探析
12
作者 齐文艳 杨小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6-19,共4页
数词略语是"文革"语言的一大构词特色,对"文革"时期的数词略语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对其语言特色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其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革"语言的认识,而且能够增强对"文革"文化... 数词略语是"文革"语言的一大构词特色,对"文革"时期的数词略语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对其语言特色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其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革"语言的认识,而且能够增强对"文革"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语言 数词略语 分类 特色
下载PD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 Cultural and Textual Approach to the E-C Translation of Response to Modernity-A Hi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in Judaism
13
作者 YU Ji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7年第9期569-575,共7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Michael Meyer’s Response to Modernity-A Hi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in Judaism. As the translator of this book,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confronted in the co...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Michael Meyer’s Response to Modernity-A Hi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in Judaism. As the translator of this book,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confronted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lexical, phrasal, sentential, and textual levels, meanwhile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ng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The cultural strategy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while the textual approach enhances the readability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 The translation of Response to Modernity into Chinese is of significant reference value for Chinese scholars dedicated to Jewish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to Modernity-A Hi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in Judaism cultural translation textual trans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