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吉祥图像及其“文-图-语音”对应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凇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对中国艺术史上的“吉祥图像”进行了历史性检索和思考,通过新的材料和一些以前不被注意的材料,以吉祥图像的发展史为线索,在文字文献、图像图形、语音双关三个方面进行了联系,描述了其从民间到宫廷的变化轨迹,揭示了中国吉祥图像... 本文对中国艺术史上的“吉祥图像”进行了历史性检索和思考,通过新的材料和一些以前不被注意的材料,以吉祥图像的发展史为线索,在文字文献、图像图形、语音双关三个方面进行了联系,描述了其从民间到宫廷的变化轨迹,揭示了中国吉祥图像、文字的语意与字形、语音的互相转换关系,并对这种联系的逻辑合理性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 “文-图-语音”关系 谐音 《历代帝王
下载PDF
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语-图”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包兆会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5,共4页
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一直作为理论传统,也作为诗学、美学等永恒话题而延续。在笔者看来,"语-图"的关系是复杂的"缝合"关系,它们既相互补充、相互统一,相互赋予对方活力,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和野性。但遗憾的是,对&q... 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一直作为理论传统,也作为诗学、美学等永恒话题而延续。在笔者看来,"语-图"的关系是复杂的"缝合"关系,它们既相互补充、相互统一,相互赋予对方活力,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和野性。但遗憾的是,对"语-图"关系的认识,人类一直处在二元区分和褒此贬彼的状态;在过去,是文字压抑了图像,如今,在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图像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图像在无形之中压抑了文字。本文着重以当代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为例,对后者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关系 缝合 二元区分 视觉 学名著
下载PDF
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文学理论教学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史修永 刘静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07,共3页
本文探讨文学理论教学以语-图关系问题为基础和主线,贴近文学现实来优化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尝试性地探索和创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
关键词 - 关系 学理论 研究型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形象文本中的“语-图”互文关系——以扬州八怪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学广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8,共4页
"形象文本"这一概念是指那些把形象和文本结合起来的合成的综合性作品,它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考察视觉艺术中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一般来说,在形象文本中,视觉媒介与语言媒介往往并置于同一个空间中,异质的媒介不是相互&qu... "形象文本"这一概念是指那些把形象和文本结合起来的合成的综合性作品,它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考察视觉艺术中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一般来说,在形象文本中,视觉媒介与语言媒介往往并置于同一个空间中,异质的媒介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关系 艺术媒介 扬州八怪 人画
下载PDF
图像本身就是历史:图-文关系不对应的四个案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军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4,共8页
本文拟以图-文关系不对应的四个案例出发,指出为了建立一部真正的“历史图像学”,不能忽略艺术或图像本身的历史。
关键词 历史 -关系
下载PDF
“语-图互文”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关于图像与文学关系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陆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37-42,共6页
历史上的图像与小说关系就是图像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字争夺叙事主导权的一个过程,但无论怎样,二者始终是不可分的,共同促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图像化将会对文学的接受和传播带来积极的影响;文学... 历史上的图像与小说关系就是图像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字争夺叙事主导权的一个过程,但无论怎样,二者始终是不可分的,共同促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图像化将会对文学的接受和传播带来积极的影响;文学(这里主要是小说)图像化,为我们的叙事理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文学或是文学研究将走向一种语-图互文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
下载PDF
连续性的“文”的观念下的中国古代语-图关系的形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泰然 《天府新论》 CSSCI 2018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中国古代的"文"的传统建立在一种连续性的"文"的观念基础之上,表现为自然与人文、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一体性,也体现为这种整体性的"文"的观念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连续性的"文"的观念使得... 中国古代的"文"的传统建立在一种连续性的"文"的观念基础之上,表现为自然与人文、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一体性,也体现为这种整体性的"文"的观念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连续性的"文"的观念使得中国古代的语-图关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以新的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发生西方意义的语-图关系的对立和紧张。语-图关系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文"的内涵不断被改写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文"的意义赋予语图关系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一旦图像逻辑试图独立发展,"文"的传统总是进一步对图像予以新的赋义。在宋元以后,中国文化中的图像逻辑被"文"的传统彻底归化,而那种独立性的图像逻辑在中国文化中则始终没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语-关系 像逻辑 中国古代 归化
下载PDF
不超过7阶的3-关系图的刻画
8
作者 黄茹雅 龙旸靖 詹鹏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给定一个图G,如果存在一个边标号树T,使得树T的叶子集等于图G的顶点集,并且树T任何叶子x到叶子y的唯一路径上的边标号之和为3当且仅当xy为图G的边,那么称图G是一个3-关系图.该文讨论了什么样的图是3-关系图,证明了图G是3-关系图的必要... 给定一个图G,如果存在一个边标号树T,使得树T的叶子集等于图G的顶点集,并且树T任何叶子x到叶子y的唯一路径上的边标号之和为3当且仅当xy为图G的边,那么称图G是一个3-关系图.该文讨论了什么样的图是3-关系图,证明了图G是3-关系图的必要条件为图G是二部图,即只要图G包含奇圈,则图G不是3-关系图.更进一步,完全刻画了圈为3-关系图的充要条件,即一个圈是3-关系图当且仅当圈为偶圈,并且给出了偶圈相对应的边标号树.最后讨论了比较小的图为3-关系图的条件,即证明了阶至多为7的图是3-关系图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图G是二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关系 边标号树 二部
下载PDF
“文字不如绘画”:直感经验与视觉成规——论《湘行书简》《湘行散记》中的语-图关系
9
作者 刘泰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9-192,共14页
关于图像与文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媒介意识贯穿于《湘行书简》和《湘行散记》两部作品的始终。对于沈从文而言,文字的遮蔽性更大于绘画,而绘画相对于他的直感经验而言,也是无力的。无论对于文字还是对于绘画,沈从文都是不得已而用之。... 关于图像与文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媒介意识贯穿于《湘行书简》和《湘行散记》两部作品的始终。对于沈从文而言,文字的遮蔽性更大于绘画,而绘画相对于他的直感经验而言,也是无力的。无论对于文字还是对于绘画,沈从文都是不得已而用之。但他通过文字和绘画的并置互文,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平衡综合,在各种的视觉成规与表征体系的裂缝间做种种补缀的工作,尝试着传达他所感知到的完整的湘西,而实际上,那样一个湘西永远只在裂缝中隐约地闪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 直感经验 视觉成规 -关系 “如画”意识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汉语文本-可视语音合成(英文)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志明 蔡莲红 艾海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4-1063,共10页
计算机文本-可视语音合成系统(TTVS)可以增强语音的可懂度,并使人机交互界面变得更为友好.给出一个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基于样本方法)的汉语文本-可视语音合成系统,通过将小段视频拼接生成新的可视语音.给出一种构造汉语声韵母视觉混淆树... 计算机文本-可视语音合成系统(TTVS)可以增强语音的可懂度,并使人机交互界面变得更为友好.给出一个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基于样本方法)的汉语文本-可视语音合成系统,通过将小段视频拼接生成新的可视语音.给出一种构造汉语声韵母视觉混淆树的有效方法,并提出了一个基于视觉混淆树和硬度因子的协同发音模型,模型可用于分析阶段的语料库选取和合成阶段的基元选取.对于拼接边界处两帧图像的明显差别,采用图像变形技术进行平滑并.结合已有的文本-语音合成系统(TTS),实现了一个中文文本-视觉语音合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转换系统(TTS) -可视语音合成系统(TTVS) 视位 协同发音
下载PDF
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的更新传统土壤图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琳 Fahmy Sherif +4 位作者 Jiao You Hann Sheldon 朱阿兴 秦承志 徐志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9-1049,共11页
传统土壤图是流域管理、生态水文模型所需土壤空间分布信息的主要数据源。然而,受传统制图技术和基础数据质量所限,传统土壤图的空间详细度和属性精确度并不高。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可获取的高质量空间数据和现代空间分析... 传统土壤图是流域管理、生态水文模型所需土壤空间分布信息的主要数据源。然而,受传统制图技术和基础数据质量所限,传统土壤图的空间详细度和属性精确度并不高。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可获取的高质量空间数据和现代空间分析技术来更新传统土壤图显得十分必要。基于传统土壤图中的土壤多边形与通过模糊聚类所得环境因子组合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这一假设,本文提出了一种从传统土壤图中提取土壤-环境关系知识并利用该知识更新传统土壤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四个步骤:对环境数据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获取环境因子组合;利用传统土壤图建立环境因子组合与土壤类型间的对应关系;提取土壤-环境关系知识;进行土壤推理制图。将该方法应用于加拿大New B runsw ick省的W akefield研究区,以更新该区现有的1∶20 000的传统土壤图。应用结果表明:更新后的数字土壤图显示了更详细的空间分布信息;经野外独立验证点验证,所得土壤图(制图单元为土壤组合-排水等级)精度高出原土壤图约20%。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更新传统土壤图的方法,可增加土壤图的空间详细度、提高土壤图的属性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土壤 土壤-环境关系知识 模糊C均值聚类 环境因子组合 土壤-环境推理模型(SoLIM)
下载PDF
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赵宪章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1,共5页
传媒时代图像文化的泛滥不仅使文学边缘化,同时也将文学传媒化和图像化;我们的文学受众不仅越来越少,而且正在放弃面对白纸黑字的"阅读"而转为通过图像"观看"文学。对于文学所遭遇的这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的文学... 传媒时代图像文化的泛滥不仅使文学边缘化,同时也将文学传媒化和图像化;我们的文学受众不仅越来越少,而且正在放弃面对白纸黑字的"阅读"而转为通过图像"观看"文学。对于文学所遭遇的这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的文学理论不应该一味的诅咒和责难,而应该从学理上探讨个中原委,特别应该就其不同的媒介形式及其互文关系进行美学研究,从而有可能将亚里斯多德所设定的文学媒介理论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媒介 -
下载PDF
“语-图”互文之中叙述主体的生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德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本文从语言和图像这两种叙述媒介的各自特征及其互文关系入手,重新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有关叙述主体的诸问题,尤其着重分析了"语-图"互文语境中叙述主体的生成特征及其所影响的中西不同的艺术风貌。这一研究不仅弥补了西方叙... 本文从语言和图像这两种叙述媒介的各自特征及其互文关系入手,重新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有关叙述主体的诸问题,尤其着重分析了"语-图"互文语境中叙述主体的生成特征及其所影响的中西不同的艺术风貌。这一研究不仅弥补了西方叙事学有关"叙述者"问题的研究缺失,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叙述美学拓展了一个新的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互 叙述主体 定点透视方法 抒情主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语-图”互文现象及其叙事功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德山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5,共11页
“叙与画合”的文本存在形式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意味着什么,这种“语—图”互文的形式对中国小说叙事的叙事机制与叙事风貌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目前,这些问题还有待学界的进一步重视与研究。本文从“语-图”互文现象入手,认为“语-图”... “叙与画合”的文本存在形式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意味着什么,这种“语—图”互文的形式对中国小说叙事的叙事机制与叙事风貌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目前,这些问题还有待学界的进一步重视与研究。本文从“语-图”互文现象入手,认为“语-图”互文现象不仅可以“还原”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文本存在与传播的本初形态,其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众多困绕学界的疑难问题,揭示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独特的叙事形式与叙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小说 “语-”互现象 叙事形式 叙事机制 “叙与画合” 本形式 章回体 空间叙事
下载PDF
古代小说语-图互文现象初探——以插图本《三国演义》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162,共10页
明清小说插图的绘图者们热衷于通过对最具"孕育性"顷刻的把握、特殊的时空分割方式以及独具意蕴的静态绣像描画以达到最真实、准确再现文字信息的目的;而插图对故事场景进行的带有情感倾向的取舍、图题的褒贬寄寓以及有意无... 明清小说插图的绘图者们热衷于通过对最具"孕育性"顷刻的把握、特殊的时空分割方式以及独具意蕴的静态绣像描画以达到最真实、准确再现文字信息的目的;而插图对故事场景进行的带有情感倾向的取舍、图题的褒贬寄寓以及有意无意的图、文不符现象,又表明绘画者试图对小说作出符合自身审美习惯解读的努力。在插图本小说中,文字与图像之间呈现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明清以来各插图本《三国演义》,正是明清插图小说语-图互文规律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 《三国演义》 小说插
下载PDF
“语-图”关系认知考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表意符号,语言和图像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呈现为一种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互协作的共生关系。"语-图"关联的建立实质上就是语言在共时纬度上的社会约定性向图像的传递,图像则以其空间性而能超越特定语言... 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表意符号,语言和图像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呈现为一种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互协作的共生关系。"语-图"关联的建立实质上就是语言在共时纬度上的社会约定性向图像的传递,图像则以其空间性而能超越特定语言规则、系统的束缚,并对语言有着反制约作用。"语-图"关联形成了一种相互协作机制,共同实现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处理,这一机制既是包括人在内的自然存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类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理解方式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关系 认知过程 约定 反制约 协作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交通流速度-密度关系随机基本图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义勇 管星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26,共7页
为了准确模拟仿真交通流速度-密度关系,基于分位数回归建立交通流速度-密度关系随机基本图模型。利用分位数回归对速度-密度曲线进行参数拟合,获得不同分位数水平的速度-密度曲线簇,对参数值进行了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计算,并对拟合结... 为了准确模拟仿真交通流速度-密度关系,基于分位数回归建立交通流速度-密度关系随机基本图模型。利用分位数回归对速度-密度曲线进行参数拟合,获得不同分位数水平的速度-密度曲线簇,对参数值进行了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计算,并对拟合结果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反映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交通流速度和密度的关系,其中Northwestern分位数模型相较于Greenshields分位数模型和Newell分位数模型误差值分别降低了54.1%和33.6%;所提出的方法为交通流随机基本图模型构建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可以推广到其他未来交通流模型,在交通流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基本 速度-密度关系 分位数回归 参数拟合
下载PDF
遗民情结与文人兰花诗画传统的图-文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兴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6,191,192,共11页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怀的典型载体之一。他们围绕兰花创造了一系列文学母题、图像模式和思想结构,在以往以文字为系统表达形式之外,赋予了另一个以图像为核心的新系统,将孔子"空谷幽兰"和屈原"香草美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现传统与意义再生产机制推向了新的阶段。可以通过具体的兰花诗画作品,从图-文互文性角度梳理、解读这些审美、思想与意义系统,探讨其中蕴含的复杂的遗民情结、儒家人格理想与超越性精神,这是一条进入中国古代文人心灵和历史世界的通幽曲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遗民情结 -性结构 赵孟坚 郑所南 赵孟瞓 八大山人 石涛 金农
下载PDF
电影中的语-图关系研究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清波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12期56-62,共7页
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图像化景观,影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影是囊括了语言、影像、声音等多种表意元素的复合性视听媒介,对电影中的语言和影像展开研究是思考影像时代语-图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无声电影中... 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图像化景观,影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影是囊括了语言、影像、声音等多种表意元素的复合性视听媒介,对电影中的语言和影像展开研究是思考影像时代语-图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无声电影中并不是完全没有语言,字幕文本在无声电影中发挥着连接和指示等作用;有声电影中的对白、旁白等语言文本与影像和声音共同促成了影片整体言说的实现。随着现代声音技术的发展和声音研究的深入,对电影中语言与影像关系的探讨逐渐突破了单一的二元结构模式,将声音作为重要的表意元素纳入电影的意义建构系统中,走向一种声音-语言-影像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声音-语言-影像
下载PDF
视觉隐喻观照下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的“语-图”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72-578,共7页
本文以视觉隐喻为理论契入点,经过研究发现,如果说由耶稣基督、圣母、圣徒等构成的圣像是以感性意象为单位,按照某种特定的意图,以融合或聚合的方式编织起来的具有合成性结构的图像,那么,作为虚拟时间的空间化构型,圣像视觉隐喻通过图... 本文以视觉隐喻为理论契入点,经过研究发现,如果说由耶稣基督、圣母、圣徒等构成的圣像是以感性意象为单位,按照某种特定的意图,以融合或聚合的方式编织起来的具有合成性结构的图像,那么,作为虚拟时间的空间化构型,圣像视觉隐喻通过图像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形态,不仅反映了人类隐喻性思维过程中语言和图像的悖论性共存与相互协作关系,而且揭示了圣像视觉隐喻典型的"语-图"关系折射出的时空观念:耶稣是人类为自己的内禀时间属性所作的宗教意义上的空间性塑形,即在天上和人间重建正义、仁爱王国的"神人"结合体。在这一意义上,耶稣不仅是神、人和神人之间媒介的三位一体,而且是时间、空间与人的形象三者合一的视觉隐喻——耶稣以承载人类原罪、作为人类赎罪的形象,在视觉时间理性的强力压制中,逐渐开启了人们对于内禀时间属性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像破坏运动 视觉隐喻 "语-关系 时空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