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写实”:现实主义的新天地 被引量:6
1
作者 汤学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8-64,共7页
“新写实”文学出现以来,理论批评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褒之者,称它继承中有扬弃,借鉴中有创新,激发了“写实力”的再生,推动了中国文学整体上的“自我完善”,以“全新的姿态”在文坛树起一种“新的艺术风范”,预示着顺应时代发展的“... “新写实”文学出现以来,理论批评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褒之者,称它继承中有扬弃,借鉴中有创新,激发了“写实力”的再生,推动了中国文学整体上的“自我完善”,以“全新的姿态”在文坛树起一种“新的艺术风范”,预示着顺应时代发展的“好兆头”.贬之者,责它失却了“时代的主旋律”,失落了“理想之光”,丧失了“理性批判精神”,放弃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给文学酿成了“巨大的损失”;有的甚至惊叹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件“大可悲哀的事”.两种意见,相去何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 现实主义文学 “原生态” 典型环境 中国文学 现实观 典型性格 叙事策略 次生态 真实性
下载PDF
重复模式与日常生活——几部“新写实”小说中的市民形象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一川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66-71,共6页
80—90年代,我国的文学和哲学先后都从事“日常生活批判”。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当文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形象生动有力地呈现出日常生活对于人的生存的重要性时,就需要哲学来作出全面而深刻的理性反省。“新写实”小说在面向日常生活... 80—90年代,我国的文学和哲学先后都从事“日常生活批判”。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当文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形象生动有力地呈现出日常生活对于人的生存的重要性时,就需要哲学来作出全面而深刻的理性反省。“新写实”小说在面向日常生活时更多地品尝到个人生存的现实的卑微性,其市民形象表现出若干鲜明的特征。面对日常生活,“新写实”呈现了理想性与现实性两种不同状况。应从中发现当今知识分子对世纪初以来的精英传统作痛切反省和对市民社会作浪漫畅想时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间的冲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新写实”小说 重复模式 都市平 重复叙述 精英人物 知识分子 市民社会 烦恼人生 《一地鸡毛》
下载PDF
论“新写实”文学思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学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95,共5页
“新写实”小说是近两年小说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我看来,“新写实”不单是在某一文体创作和某一部分作家中盛行,它实际上已渗透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成为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创作倾向,形成了一个对文坛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 “新写实”小说是近两年小说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我看来,“新写实”不单是在某一文体创作和某一部分作家中盛行,它实际上已渗透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成为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创作倾向,形成了一个对文坛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的文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文学思潮 作品 交叉融合 写实小说 原生态 传统现实主义 范小青 还原生活 生活流
下载PDF
浅谈“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元龙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56-58,共3页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内容、意义、功能等,评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认为其是由传统现实主义的注重对生活选择、主题提炼还原到对生活的纯客观的描写、主题意识的消解;也有认为“新写实”小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主观真实的表达性”等...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内容、意义、功能等,评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认为其是由传统现实主义的注重对生活选择、主题提炼还原到对生活的纯客观的描写、主题意识的消解;也有认为“新写实”小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主观真实的表达性”等。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生存环境 主观真实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 《一地鸡毛》 典型人物 刘震云 典型环境 时代精神 社会属性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叙事话语的比较
5
作者 王桂荣 龚宏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因为,"展示""属于通过状态、事件的细节性、场景性的表现,并以最有限的叙述者介入为特征的类型",而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的小说文本恰恰具备了"展示"这种话语类型的文本特征。所以,我们说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都是以"展示"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本创作,二者在叙述话语上具有可比性:对叙事对象都进行"隐匿式"的文本叙述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新写实”小说 “隐匿式”文本叙述 反讽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风情民生的实录──“新写实”小说论
6
作者 蔡兴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33-42,共10页
“新写实”小说勃兴于80年代末,它以独特的品性和丰厚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关注,本文择取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苏童等代表作家,围绕精当、详实的例子,阐释这一流派的共同特征及个人风格。“新写实”作家葆有民本思想与现代意识融... “新写实”小说勃兴于80年代末,它以独特的品性和丰厚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关注,本文择取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苏童等代表作家,围绕精当、详实的例子,阐释这一流派的共同特征及个人风格。“新写实”作家葆有民本思想与现代意识融于一炉的复杂心态,以哀婉的笔融传达世纪末的社会情绪,对生与死的价值意义做出形而上的探寻;作家以“民”的身份塑造“民”的群像,正视现实,反思历史,对陈旧价值体系进行富有现代意义的解构与重建;作家怀着陈达民情的灼热衷肠,但在创作中又进行冷却和淡化处理,给人一副貌似无情却深情的苦涩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20世纪末期 作家 刘震云 政治文化 小人物 文学作品 “人” 价值体系 现代意义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叙事姿态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王桂荣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都借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来"破译自我",完成对今天人类生存状况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二者在叙事姿态上明显地呈现出趋同的一面,但更为主要或根本的还是异趋,正是这... 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都借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来"破译自我",完成对今天人类生存状况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二者在叙事姿态上明显地呈现出趋同的一面,但更为主要或根本的还是异趋,正是这种异趋,导致了二者小说文本意蕴的不同与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新写实” 叙事姿态 叙事态度 叙事气度 叙事姿势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价值取向探讨
8
作者 赵卫东 《天中学刊》 1998年第4期52-54,共3页
“新写实”小说的影响之巨使其当然地成为评论界的中心话题。在话题纷扰的密林里,人们感到炫目的疲倦,也许需要来点尖锐的、从其价值形态上的理论整合。
关键词 “新写实” 小说 中心 地点 评论 价值取向 目的 理论整合
下载PDF
“文学生产”与“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发生
9
作者 陈小碧 邱强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5期88-92,共5页
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的出现,总是要依赖于各种文化因素的合力作用和引发,其中主要包括作家、批评家、期刊杂志等,他们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的互动文学场域。按照布迪厄的说法,“文学场就是一个遵循文学自身运行和变化规律的空间,组... 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的出现,总是要依赖于各种文化因素的合力作用和引发,其中主要包括作家、批评家、期刊杂志等,他们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的互动文学场域。按照布迪厄的说法,“文学场就是一个遵循文学自身运行和变化规律的空间,组成其内部结构的团体或个人,包括由文学杂志、出版社等组成的文学生产机构;由批评者、文学史写作者、评奖委员会、沙龙等组成的文学价值认定机构;以及作家——文学的直接生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产 文学思潮 “新写实”小说 文学现象 合力作用 文化因素 期刊杂志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诗性消解:主体的隐匿与人的沉沦——刘震云“新写实”系列小说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宝亮 倪素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0-65,共6页
诗性消解是刘震云《单位》和《一地鸡毛》为代表的新写实系列小说的最外在特征。而诗性消解的根本原因是主体的隐匿。知识分子是主体中的主体,主体的隐匿是知识分子身份危机的表征。这样,边缘化与市民化了的知识分子便还原为凡俗的人... 诗性消解是刘震云《单位》和《一地鸡毛》为代表的新写实系列小说的最外在特征。而诗性消解的根本原因是主体的隐匿。知识分子是主体中的主体,主体的隐匿是知识分子身份危机的表征。这样,边缘化与市民化了的知识分子便还原为凡俗的人。而人日常沉沦着,忍受着“常人”的暴虐独裁。刘震云的小说生动地表现了人的日常沉沦这一事实。这种沉沦不仅存在于高度官僚化的“办公室”,而且还存在于灰色的日常生活中。如此一来,就使刘震云的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沉沦 诗性 系列小说 消解 “新写实” 《单位》 隐匿 主体 知识分子
全文增补中
“新写实”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荆溪 李玉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52-56,共5页
本文对“新写实”小说重新加以审视 ,主要从产生原因、美学特征、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关系以及对它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旨在使中国当代文学从“新写实”小说中吸取经验教训 。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现实主义 生存状态 真实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忠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15,共3页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政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俗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展示人们的琐碎生活和...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政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俗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展示人们的琐碎生活和生存烦恼,还原了生活原生态。"新写实"小说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社会转型期的嬗变,表现出从典型化转向世俗化价值取向,以作家主观情感的隐匿,颠覆了被长期奉为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 现实主义 典型化 嬗变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历史、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荣莉 施海涛 《嘉应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64-67,共4页
“新写实”小说曾是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道绚烂的风景。在反动以往小说的主题与技法、开启新一代文学潮流上 ,有着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着力从社会史和文学史两方面考察“新写实”小说崛起的背景 ,把它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 “新写实”小说曾是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道绚烂的风景。在反动以往小说的主题与技法、开启新一代文学潮流上 ,有着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着力从社会史和文学史两方面考察“新写实”小说崛起的背景 ,把它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如今的发展轨迹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并在对照当今文坛现状与发展趋向的基础上 ,提出“新写实”小说的生命和未来主要还是在于一个“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 历史 未来
下载PDF
尴尬的“存在”——从余华小说世界看“新写实”小说创作中存在主义审美表征和困境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慧君 《襄樊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表现了对人的日常生活境遇以及人生苦难的关怀,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审美表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存在主义接受的简单性,以余华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无法体现纯粹意义上... 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表现了对人的日常生活境遇以及人生苦难的关怀,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审美表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存在主义接受的简单性,以余华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无法体现纯粹意义上的存在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新写实”小说 存在主义
下载PDF
孟繁华专栏:名作重读之四——回望“新写实”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繁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7,共4页
在文化漂流的时代,对“文化英雄”或“精英”意识的反思成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如果说幻灭与自弃的心态以激进的方式反映了部分作家对百年来知识分子自我设定的“历史主体”进行了否定和撕裂的话,那么,关切视点的下移。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写实小说 刘震云 日常生活 作家 生活场景 烦恼人生 文学观 历史主体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新写实”之后:杨争光小说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明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3-36,共4页
“新写实”小说在一片狂躁的喧嚣声中退潮。虽然“先锋的精神、传统的躯壳”和“现实主义+寻根意识+先锋意识=新写实”等卓有见识的理论概括力图肯定它在新时期文学思潮中的地位而且业已达到目的,虽然它所主张的“原生态”、“零度感情... “新写实”小说在一片狂躁的喧嚣声中退潮。虽然“先锋的精神、传统的躯壳”和“现实主义+寻根意识+先锋意识=新写实”等卓有见识的理论概括力图肯定它在新时期文学思潮中的地位而且业已达到目的,虽然它所主张的“原生态”、“零度感情”、“淡化典型”、“消解文体结构”等创作原则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技能,但它终因自身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例如主题意蕴的单薄,典型形象的匮乏,哲学思想的肤浅,历史和现实视野的狭窄等等而不得不退居文学史的后台,拭目等待新的浪潮把文学之波推向更高的峰巅。这决不是说“新写实”小说家们已经偃旗息鼓,相反,他们频有新作问世,只是这些作品已远不能列在“新写实”的名目之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争光 “新写实”小说 感觉语言 作家 黑风 复沓 母猫 现实主义 人性 善和恶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的形与魂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5-27,共3页
最近一段时间关注文学的视觉焦点集中在“新写实”小说上。 十年来文学新潮迭起,曾谓之“各领风骚三五天”,近两年来又一批新人活跃文坛,使前几年那批风云人物似乎有一种退居幕后的感觉。现在引人瞩目的名字是刘恒、王朔、叶兆言、李晓... 最近一段时间关注文学的视觉焦点集中在“新写实”小说上。 十年来文学新潮迭起,曾谓之“各领风骚三五天”,近两年来又一批新人活跃文坛,使前几年那批风云人物似乎有一种退居幕后的感觉。现在引人瞩目的名字是刘恒、王朔、叶兆言、李晓、刘震云、池莉、余华、格非、苏童等人。尽管他们各具特色,有些令人眼花缭乱,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探索,显现出一种明显的倾向和特质。使这些作品与以前那些作品比较起来,有一种特殊意味和异质感。如果从宏观上鸟瞰就会发现,它是一种被夹在两个山头之间的狭谷现象。它的一边是我国现代文学中历史长久的以社会问题小说为主要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潮小说 现实主义 叶兆言 生活流 刘震云 直面人生 世俗生活 刘恒 目的名
下载PDF
“新写实”作家的集体退隐现象——来自叙述学角度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亚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7-39,共3页
当“后新潮”小说由于解读的困难而逐渐“衰退”时,“新写实”小说却以其对生存事实及故事本身的关注而相对繁荣起来。当我们面对“新写实”小说人物视角的大量运用,冷漠的“展现”叙述法,充满隐喻的叙述空间等这样一些美学倾向时,我们... 当“后新潮”小说由于解读的困难而逐渐“衰退”时,“新写实”小说却以其对生存事实及故事本身的关注而相对繁荣起来。当我们面对“新写实”小说人物视角的大量运用,冷漠的“展现”叙述法,充满隐喻的叙述空间等这样一些美学倾向时,我们是否还能那么自信,这是一只能将新时期小说带出困境的诺亚方舟? 任何一种美学倾向都受着创作主体的内在牵引。纵观新写实小说的大部分作品,我们再也难寻“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用心灵拥抱生活的真诚与激情;再也难寻“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期待民族振兴、重构民族精神的意志与信心。是干预生活不可能,还是粉饰生活不愿意?总之,昔日激情满怀、指点江山的创作主体集体大隐遁了。面对悠悠历史、茫茫现实、芸芸众生,文学家还要不要继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骚动的心显然已疲惫。困惑与惆怅之余,唯有“怎样才是生存”被放大和凸现在每—个人面前。有人认为,“小说不再教人以心腹医生成上帝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而是“教人用—个在城中漫步,除眼前景象外视野别无他物的人的眼睛去观看世界”。那么,“新写实”的作家又是如何观看世界的呢?我们又从“新写实”小说中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呢?这便是本文运用叙述学理论解读的目的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作家 自叙 述学 叙述者 时期小说 全知全能视角 小说派 人物视角 创作主体
下载PDF
文学史意义的失构──“新写实”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学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1-297,共17页
关键词 “新写实” 现实主义作家 文学史意义 现实主义文学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为人生” 《文学评论》
下载PDF
飞入寻常百姓家——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写实小说的差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晓沫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新写实”小说仍然属于写实小说流派,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它是传统(经典)写实与新写实思潮的对峙中,采取写实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写实小说流... “新写实”小说仍然属于写实小说流派,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它是传统(经典)写实与新写实思潮的对峙中,采取写实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写实小说流派。或者说,“新写实”小说以其特有的话语方式,从艺术空间、小说人物、叙述态度、表达技巧等方面对传统写实小说作了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写实小说 传统 现代主义思潮 差别 百姓 小说流派 写实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