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启蒙”与“后启蒙”:两种启蒙话语系统对话的可能 |
张宝明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2
|
“新时期”女性主义批评与“新启蒙”思潮的重合与差异 |
张慎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20 |
2
|
|
3
|
“新启蒙”与“后启蒙” |
张宝明
|
《青年思想家》
|
2005 |
0 |
|
4
|
“新启蒙辩证法”——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 |
汪行福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5
|
“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王彬彬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6
|
“新启蒙运动”期间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阐释 |
王先俊
|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
2010 |
4
|
|
7
|
《八一宣言》、“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王彬彬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8
|
纪念《讲话》再说“新启蒙” |
李希凡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9
|
论“新左派”思潮之意义及局限 |
王莉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10
|
启蒙思潮与“阿Q”的精神谱系 |
关尚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1
|
反思立场和历史视野——“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 |
赵黎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困惑与选择:新媒体时代启蒙的可能向度 |
李有亮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新启蒙主义”文学态度及其文学实践 |
刘复生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14
|
“启蒙”之真义与重倡“新启蒙主义”之文学 |
|
《新华文摘》
|
2010 |
0 |
|
15
|
历史规约与文学的自律性——评董之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 |
刘复生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6
|
教育重建论 |
张华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5
|
|
17
|
“寻根文学”接受的文化意识与思想格局 |
张慎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8
|
王元化先生三次反思引领我学术思考和精神追求的印记 |
涂光社
|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2020 |
0 |
|
19
|
“反腐败”小说的表意模式与叙事成规 |
刘复生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20
|
“一二·九”与王瑶先生的学术起点 |
姜涛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