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松棻哲学追问与文学创作中的左翼坚守——兼论保钓运动中的批判“新殖民主义”发言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之涵 朱双一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7-125,共9页
郭松棻早年服膺左派理论。1970年保钓运动爆发后,又积极投入运动,拓宽视野,发展出批判美、日"新殖民主义"的左翼话语,建立起他的社会主义身份认同,并将保钓运动推向中国统一运动。保钓退潮后,他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对马克思主义... 郭松棻早年服膺左派理论。1970年保钓运动爆发后,又积极投入运动,拓宽视野,发展出批判美、日"新殖民主义"的左翼话语,建立起他的社会主义身份认同,并将保钓运动推向中国统一运动。保钓退潮后,他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上,试图为运动的挫败找到理论突破的出口。1983年,郭松棻中断了抽象的哲学追问,重回感性的文学创作。在《月印》等小说中,他通过描写光复初期那段暗潮汹涌的台湾经验,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凸显出其左翼的历史视野及祖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松棻 左翼 保钓运动 批判“新殖民主义”
下载PDF
中非关系的若干质疑及其回应
2
作者 王龙林 韦民 《亚非研究》 2017年第2期81-102,共22页
进入21世纪后,中非关系的深化和加强开始逐步引起国际观察者的广泛关注。除赞美外,大量的批评和抨击也随之而来。与我国学术界以往侧重依赖国内文献、单方面回应、单独回应个案甚至回避国际社会的批评不同,本文大量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 进入21世纪后,中非关系的深化和加强开始逐步引起国际观察者的广泛关注。除赞美外,大量的批评和抨击也随之而来。与我国学术界以往侧重依赖国内文献、单方面回应、单独回应个案甚至回避国际社会的批评不同,本文大量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献资料,在中非关系之外引入欧非、美非关系等横向对比,并采用将对象国归类分析的模式对"新殖民主义"的论调进行了正面回应。首先,笔者从宏观的经济、政治和安全三个方面将中非、西方与非洲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对比。其次,笔者进一步将对象国分为三类,并分别挑选代表性个案以分析中非关系对这些国家的具体影响。最后,笔者发现,西方所谓的"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存在故意夸大、缺乏横向对比等根本性问题。实际上,中国的对非政策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整体上极大地推动了非洲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殖民主义” 中国 非洲 不干涉内政
下载PDF
国有企业“走出去”与当代中国外交海外困局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欣 《国际展望》 2012年第2期15-26,133,共12页
伴随中国经济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有关能源开发、工程承包、投资安全、领事保护等海外事务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当代中国外交政策新的参与者。然而,由于自身认识、经验、能力等主观条件及客观的... 伴随中国经济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有关能源开发、工程承包、投资安全、领事保护等海外事务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当代中国外交政策新的参与者。然而,由于自身认识、经验、能力等主观条件及客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所限,日趋独立的国有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当代中国外交的海外行动制造了一些棘手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怪兽” “不公平竞争者” “代理者” “新殖民主义者” “挟持者”
下载PDF
Revisionary Reconstructions of Urban Spaces" Claiming The Barrio as "Homely" Site in Nicholasa Mohr's Nilda
4
作者 Emine Lale Demirttirk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1年第3期151-157,共7页
Although ghetto fic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geographical peripheries of white metropolis, its long-term strategy is to effect a radical restructuring of cityscape. This is not to state a criticism of neocolonial val... Although ghetto fic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geographical peripheries of white metropolis, its long-term strategy is to effect a radical restructuring of cityscape. This is not to state a criticism of neocolonial values upon which the city is built in opposition to the ghetto but rather of demonstr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white city and the ghetto are already deeply implicated within each other. In a ghetto novel, the white city is the subtext that we must recover, because history of ghetto formation itself is the subject of its discourse. Revaluation of the ghetto prepares us for later attempts to revive an urban and "ghettocentric" American identity. In contrast to some ghetto fiction where the ghetto is denounced as a place adverse to emancipatory "progress", Nicholasa Mohr's literary ghetto in Nilda (I 986) is not a narrative reinforcing the stereotypical representations of how racioethnic urban life and violent crime define each other. It is not, in other words, a location of unproblematic inherited identities but a place where orient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s are negot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io URBAN nuyorican ghetto youth culture
下载PDF
Kosik's Dialectics of Concrete Totality
5
作者 Denko Skalovsk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6期273-281,共9页
Setting out from the categories of totality and histori(ci)sm in Kosik's Dialectics of the Concrete, we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xis: empty, abstract totality versus concrete, reified and ali... Setting out from the categories of totality and histori(ci)sm in Kosik's Dialectics of the Concrete, we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xis: empty, abstract totality versus concrete, reified and alienated practice (Lukacs, Habermas, Honneth); a bad totality, in which the real polydimensional subject is replaced by the one-dimensional, mythologized, fetishized, and economistically reduced "subject" of consummation (Marcuse, Baudrillard). The dialectics of concrete totality implies a marxistic critique of the ethical and juristic universalism,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sitive" side of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al unilateralism, as a concrete, militant, hegemonistic, post-colonial, and neo-imperial practice (Apel, Habermas, Chomsky, Zinoviev); globalization as totali(tari)zation, the "last man,"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end" of dialectics in its neo-liberal, eschatological, empty ideological "realization" (Hegel, Marx, Fukuyama, Arendt); the totality of the (invariable) being as a pseudo-concrete and pseudo-dialectical ontologistic speculation (Heidegger): A "return" to a concrete history and a return of the "positive" dialectics as a critical awareness, mind, and method in the discourse "game" of human's cognitive, creative, and practical powers. The assumption of Kosik's humanism is a synchrony of nature and history in the "absolute" totality of human's concrete existence (Lukacs, Goldmann, Adorno, Sartre, Ko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ITY history nature DIALECTICS CONCRETE GLOBALIZATION MORAL REIFICATION
下载PDF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逆不平等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艳 李俊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2,共8页
我国在"逆全球化"浪潮此消彼长的背景下,提出并积极践行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遭受了国际社会诸如"中国在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种种质疑。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 我国在"逆全球化"浪潮此消彼长的背景下,提出并积极践行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遭受了国际社会诸如"中国在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种种质疑。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际不平等理论及其新发展的"国际交融不平等"理论出发,提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矛盾是国家间发展的不平等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出路不应是"逆全球化",而应是"顺应全球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大抵抗、限制、约束全球的"不平等性"问题,即"逆不平等性"的力度。本文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顺应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也担负着"逆不平等性"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解决全球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逆全球化” “新殖民主义” “逆不平等”
原文传递
西方对中非合作的歪曲及其证伪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若谷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的不断升温,有关中国在非洲实施"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不绝于耳。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运用大量事实与数据,对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分析与说明,论证了中非合作对非洲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力地驳斥... 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的不断升温,有关中国在非洲实施"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不绝于耳。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运用大量事实与数据,对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分析与说明,论证了中非合作对非洲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对中非合作的歪曲与误导,并通过中国与西方对非关系的比较,揭示了中非双方互惠合作与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 “新殖民主义”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非关系发展辨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华琼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22,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些西方舆论对此表露了担心、怀疑、非议,甚至诬蔑。这些舆论只看到了中非关系的个别现象和经济层面,而忽视了它的历史和其他层面。中非关系源于双方在历史上的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些西方舆论对此表露了担心、怀疑、非议,甚至诬蔑。这些舆论只看到了中非关系的个别现象和经济层面,而忽视了它的历史和其他层面。中非关系源于双方在历史上的友好交往和相似经历,不是凭空出现的突发事件;中非关系着眼于互利合作与共同发展,与殖民主义毫无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在双方关系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中非关系的可持续性有重要保障;中非关系已经成为推进世界体系朝着进一步公正、合理与和谐方向发展的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关系 “新殖民主义” 《非洲发展伙伴计划》 中非合作论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