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秩序观的理性转向与“新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基础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树勇 于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2,156,共30页
以纯粹个体理性为理性基础的全球秩序观在世界政治互动中产生了现实困境。基于对旧秩序观的反思,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政治理论中以关系理性与交往理性为代表的两条理性转向路径超越了个体理性范式,为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纯粹个体理性为理性基础的全球秩序观在世界政治互动中产生了现实困境。基于对旧秩序观的反思,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政治理论中以关系理性与交往理性为代表的两条理性转向路径超越了个体理性范式,为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基础提供了借鉴。关系理性与交往理性分别以本体层面创新与设立交往情境的方式避免了行为体的孤立化。两者均强调行为体的社会属性,但在观察行为体的视角、对互动本质的理解以及解释行为逻辑的前提假设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的互鉴与融合进一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性"基础带来了启示:结合观察行为体的社会结构视角与对话视角,"新理性"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个体理性的利益观。融合对互动本质的理解,"新理性"强调互动生成新知识的社会效果。"新理性"以行为体接受和谐共生的存在状态作为解释行为逻辑的前提假定。为了使这一假定成为现实中的共识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新理性"重视通过互动实践培育行为体间的共同感、塑造"命运共同体一员"的身份认同以及形成对国际伦理与国际责任的共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秩序观 关系理性 交往理性 “新理性”
原文传递
理性危机中的重建——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2-119,96,共9页
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与中国的理性都大致经历了被崇拜、畸形发展、泛滥到几乎遭受抛弃的命运。面对理性的危机、感性泛滥的中国现实,钱中文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重新矫正了理性与感性、非理性、反理想的关系,以恢... 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与中国的理性都大致经历了被崇拜、畸形发展、泛滥到几乎遭受抛弃的命运。面对理性的危机、感性泛滥的中国现实,钱中文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重新矫正了理性与感性、非理性、反理想的关系,以恢复理性的活力。他还把"新理性精神"落实到文学艺术上,提出了系统的"新理性精神文论"。"新理性精神文学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意识,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回应文学、艺术、价值、道德领域的困境,促进了人文理性的价值重建,至今仍具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钱中文 理性 理性 感性 理性 “新理性精神文论” 文艺思想 人文精神
下载PDF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立元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99-105,共7页
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论 ,以“新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核心 ,以“现代性”阐述为理论基点和中心话题 ,以“交往对话”的综合思维方式为思考理路和逻辑方法。这三个方面的相辅相成 ,相互渗透 ,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结构。这... 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论 ,以“新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核心 ,以“现代性”阐述为理论基点和中心话题 ,以“交往对话”的综合思维方式为思考理路和逻辑方法。这三个方面的相辅相成 ,相互渗透 ,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结构。这就是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性精神”文论 内在结构 人文精神 现代性 交往对话
下载PDF
哈贝马斯论人道的科技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孟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是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体系下的,他试图通过对失落的启蒙理性的反拨,建立一种"新理性"图景下的合理化科学技术发展路径。他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祛除种种弊端,成为符合人道要求的社会进步力量...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是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体系下的,他试图通过对失落的启蒙理性的反拨,建立一种"新理性"图景下的合理化科学技术发展路径。他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祛除种种弊端,成为符合人道要求的社会进步力量。不过,在肯定其批判理论的当代效应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审慎观察哈贝马斯理论建构的偏颇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意识形态批判 “新理性” 人道科技观
下载PDF
理性危机中的重建——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学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世涛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1年第1期1-17,共17页
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与中国的理性都大致经历了被崇拜、畸形发展、泛滥到几乎遭受抛弃的命运。面对理性的危机、感性泛滥的中国现实,钱中文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重新矫正了理性与感性、非理性、反理想的关系,以... 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与中国的理性都大致经历了被崇拜、畸形发展、泛滥到几乎遭受抛弃的命运。面对理性的危机、感性泛滥的中国现实,钱中文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重新矫正了理性与感性、非理性、反理想的关系,以恢复理性的活力;他还把"新理性精神"落实到文学艺术上,提出了系统的"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新理性精神文学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意识,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回应文学艺术、价值、道德领域的困境,促进了人文理性的价值重建,至今仍具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理性 感性 理性 “新理性精神文学论”
原文传递
新理性精神与中国当代文论的话语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叶世祥 《东方丛刊》 2002年第3期19-28,共10页
“新理性精神”虽然是国内知名学者钱中文先生于1995年初提出来的,但我觉得,这远不只是他个人的一种学术主张。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新理性精神的内涵。其一,它是对新时期以来以钱中文为代表的包括童庆炳、王元骧、... “新理性精神”虽然是国内知名学者钱中文先生于1995年初提出来的,但我觉得,这远不只是他个人的一种学术主张。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新理性精神的内涵。其一,它是对新时期以来以钱中文为代表的包括童庆炳、王元骧、杜书瀛、饶芃子、朱立元等在内的文论界学者群学术研究取向的集中概括;其二,它是在对“众声喧哗”的文论研究现状的宏观审视中,为文论话语重建及未来文论研究走向确立的一种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性精神” 钱中文 中国当代文论 文论话语 为文 众声喧哗 话语转型 应该 名学 个人
原文传递
试析“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立元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7,共6页
自1995年钱中文先生首次提出“新理性精神”文学理论的主张以来,八年过去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在世纪之交的回眸与展望中,在价值和精神重建的不断努力和艰难奋斗中,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伴随着新世纪的降临而跨入了一个新... 自1995年钱中文先生首次提出“新理性精神”文学理论的主张以来,八年过去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在世纪之交的回眸与展望中,在价值和精神重建的不断努力和艰难奋斗中,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伴随着新世纪的降临而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八年的建设,中文先生所倡导的“新理性精神”文论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获得了理论、学术界的越来越广泛的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结构 钱中文 “新理性精神” “新人文精神” “现代性”
原文传递
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心理效应(等8则)
8
作者 金红勤 《社会科学论坛》 2003年第8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知识失业 社会心理效应 市民社会 儒学 “新理性精神”
下载PDF
新时期钱中文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4
9
作者 祁志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如果我们站在20世纪学术积累的高度,并兼顾其学术影响,来综览和评判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那么我们不得不说,钱中文是继刘再复之后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刘再复在新时期前十年文艺理论园地里发生重大影响、作出重要贡献... 如果我们站在20世纪学术积累的高度,并兼顾其学术影响,来综览和评判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那么我们不得不说,钱中文是继刘再复之后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如果说刘再复在新时期前十年文艺理论园地里发生重大影响、作出重要贡献的是人的“丰富性”(“性格组合论”)和“主体性”学说,那么,钱中文先生在新时期后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园地中作出重大贡献、产生广泛影响的则是“审美意识形态”说、“新理性精神”论和“亦此亦彼”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 “新理性精神” “亦此亦彼” 方法论
原文传递
Single atom doping induced charge-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Cu1-TiO_(2)for selective aniline oxidation via a new mechanism
10
作者 Jiaheng Qin Wantong Zhao +6 位作者 Jie Song Nan Luo Zheng-Lan Ma Baojun Wang Jiantai Ma Riguang Zhang Yu Lo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2024年第9期98-111,共14页
Utilizing single atom sites doping into metal oxides to modulate their intrinsic active sites,achieving precise selectivity control in complex organic reactions,is a highly desirable yet challenging endeavor.Meanwhile... Utilizing single atom sites doping into metal oxides to modulate their intrinsic active sites,achieving precise selectivity control in complex organic reactions,is a highly desirable yet challenging endeavor.Meanwhile,identifying the active site also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obstacle,primarily due to the intricate electronic environment of single atom site doped metal oxide.Herein,a single atom Cu doped TiO_(2)catalyst(Cu_(1)-TiO_(2))is prepared via a simple“colloid-acid treatment”strategy,which switches aniline oxidation selectivity of TiO_(2)from azoxybenzene to nitrosobenzene,without using additives or changing solvent,while other metal or nonmetal doped TiO_(2)did not possess.Comprehensive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and DFT calculations unveil that Ti-O active site is responsible for triggering the aniline to form a new PhNOH intermediate,two PhNOH condense to azoxybenzene over TiO_(2)catalyst.As for Cu_(1)-TiO_(2),the charge-specific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isolated Cu and TiO_(2)generates unique Cu_(1)-O-Ti hybridization structure with nine catalytic active sites,eight of them make PhNOH take place spontaneous dissociation to produce nitrosobenzene.This work not only unveils a new mechanistic pathway featuring the PhNOH intermediate in aniline oxid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but also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constructing single-atom doped metal oxides and exploring their intricate active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atom doped metal oxide Aniline oxidation Selectivity New mechanism Active si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