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新社会因素”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振良 《理论视野》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在自己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生成了种种的社会化的形式,出现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种种表现。那么,它的性质如何又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怎样呢?资本主义在... 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在自己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生成了种种的社会化的形式,出现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种种表现。那么,它的性质如何又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怎样呢?资本主义在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中是否在社会内部产生了社会主义因素呢?这是需要我们在这里进一步研究说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新社会因素”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
下载PDF
资本主义社会孕育“新社会因素”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锋业 刘传华 刘孔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金融危机深度肆虐的国际局势下,重新学习和反思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胚胎中孕育着新社会因素"的科学论断,并对这一论断进行历史考察和现实关照,能够使人们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而且能够培育社会主义因素、社... 在金融危机深度肆虐的国际局势下,重新学习和反思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胚胎中孕育着新社会因素"的科学论断,并对这一论断进行历史考察和现实关照,能够使人们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而且能够培育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运动、建设和改革以及"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这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条件所做出的自我调适,尤其对其中所蕴含的"新社会因素"进行本原性认识,以及对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新社会因素” “两个必然” “两个绝不会”
下载PDF
对马克思恩格斯“新社会因素”的多重语义分析
3
作者 花凤春 《文化软实力》 2021年第2期69-77,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并生长着“新社会因素”。“新社会因素”作为论证“两个必然”的理论硬核,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始终。马克思恩格斯的“新社会因素”有不同的用语表达;在具体表现形式上,综合体现为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并生长着“新社会因素”。“新社会因素”作为论证“两个必然”的理论硬核,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始终。马克思恩格斯的“新社会因素”有不同的用语表达;在具体表现形式上,综合体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革命性、否定性和扬弃性因素;在具体实践形式上,要求发挥无产阶级暴力革命作用,依托现实社会生产的革命力量,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自我反噬力量,并要求根据具体形式提出具体的实现方式。此外,还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下的“新社会因素”内涵丰富具有多重语义,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主义因素”,但其发展趋势必然是指向实现社会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新社会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
下载PDF
“新社会因素”探究与高校思政教育
4
作者 杨晴 《女人坊》 2021年第23期265-267,共3页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因素”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矛盾体中的否定因素,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新事物,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能够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形态过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新...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因素”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矛盾体中的否定因素,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新事物,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能够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形态过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新社会因素”有合作经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对“新社会因素”的探究将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 “新社会因素” 高校思政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新社会因素”论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海山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7,共5页
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对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在理解和运用该论断时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不仅要依据马克思的具体阐述,更要把它放在整个马... 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对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在理解和运用该论断时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不仅要依据马克思的具体阐述,更要把它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当中来认识,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社会因素”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马克思“新社会因素”论解析
6
作者 吴海山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12年第2期22-26,48,共6页
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对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在理解和运用该论断时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不仅要依据马克思的具体阐述,更要把它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对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在理解和运用该论断时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新社会因素”论,不仅要依据马克思的具体阐述,更要把它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当中来认识,这样才自匕得出客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社会因素”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How People Use Earthquake In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Household Preparedness in New Zealand 被引量:1
7
作者 Julia Susan Becker David Moore Johnsto~ +1 位作者 Douglas Paton Kevin Ron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6期673-681,共9页
Forty-eight interviews were undertaken with residents in Timaru, Wanganui and Napier, New Zealand, in 2008 to explore how people understand and use information about earthquake hazards and preparedness, and how this p... Forty-eight interviews were undertaken with residents in Timaru, Wanganui and Napier, New Zealand, in 2008 to explore how people understand and use information about earthquake hazards and preparedness, and how this process affects actual preparedness. Three main types of information were identified as being utilized by people: passive information (e.g., newspapers, brochures, TV, radio, websites),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e.g., community activities, school activities~ and workplace activities), and experiential information (e.g., experiencing a hazardous event, responding to an event, and working in an organization that deals with hazards). People tended to either contextualize hazard and preparedness information around any prevailing beliefs they had or form new beliefs on exposure to information. A number of core beliefs were identified as crucial for helping people consider that preparing is important and motivating actual adjustment adoption. Society also has an influence on how people interpret information and form intentions to prepare. People are often influenced by the opinions of others, and as preparing for disasters is not seen as a societal norm, this can cause people not to prepare. Feeling a responsibility for others (e.g., children) appears to be a major driver of preparedness. Other societal factors such as trust, leadership and sense of community also influence interpretation, dissemination and use of hazards and preparedness information. Finally, a number of resource issues can help or hinder prepare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S PREPAREDNESS public edu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