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析戏曲“新程式”创造的走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安怡 《辽宁高职学报》 2006年第4期122-123,136,共3页
从职业戏曲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引发出对戏曲理论“新程式”创造提法的思考。文中从戏曲“表演程式”的定义与概念入手,结合新时期以来戏曲舞台艺术实践的具体实例,深入戏曲程式体系的内部核心予以辨析、论述,以期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指明... 从职业戏曲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引发出对戏曲理论“新程式”创造提法的思考。文中从戏曲“表演程式”的定义与概念入手,结合新时期以来戏曲舞台艺术实践的具体实例,深入戏曲程式体系的内部核心予以辨析、论述,以期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指明戏曲艺术实践在未来发展中可能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新程式” 创造 表演程式
下载PDF
“新程式”的舞台呈现——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2
作者 雷雅涵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36-38,共3页
作为传入中国的舶来品,戏剧工作者们应持续重视并探索着将话剧本土化,致力于吸收中国传统戏曲中写意性、程式化的精华瑰宝。我国新锐导演丁一滕在戏剧实践中贯彻自己的“新程式”创作方法,他主张以身体为表演内核,从传统的戏曲程式表演... 作为传入中国的舶来品,戏剧工作者们应持续重视并探索着将话剧本土化,致力于吸收中国传统戏曲中写意性、程式化的精华瑰宝。我国新锐导演丁一滕在戏剧实践中贯彻自己的“新程式”创作方法,他主张以身体为表演内核,从传统的戏曲程式表演中借鉴美学原则运用于新的戏剧表演创作,以达到中西表演创作的跨文化融合。其导演的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即是创作典范,在表演创造、舞美呈现、人物形象上皆印证了其“新程式”方法,使观众产生新颖生动的观剧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程式” 我不是潘金莲 女性形象 形象
下载PDF
身体·媒介·共通感——丁一滕“新程式”戏剧导表演实践论
3
作者 张梦杨 《当代戏剧》 2023年第3期22-27,共6页
丁一滕的“新程式”戏剧是中国当代戏剧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新程式”戏剧以无限的身体为其表演体系的内核,以多元的媒介技术作为丰富“新程式”的手段,并藉由古今和中外之间的两重对话,构建了以“戏剧人类学”为目标的情感共同体。而... 丁一滕的“新程式”戏剧是中国当代戏剧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新程式”戏剧以无限的身体为其表演体系的内核,以多元的媒介技术作为丰富“新程式”的手段,并藉由古今和中外之间的两重对话,构建了以“戏剧人类学”为目标的情感共同体。而这既利于推动戏剧的本土化、民族化进程,也向世界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戏剧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一滕 “新程式”戏剧 身体 媒介 共通感
原文传递
浪漫主义的挽歌——《西哈诺》在当代中国的剧场实践
4
作者 杜怡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4年第2期11-20,共10页
《西哈诺》是法国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于19世纪末所创作的浪漫主义戏剧。20世纪20年代末该剧传入中国,30年代数次登上戏剧舞台,获得了国内戏剧爱好者的好评。在当代剧场中,戏剧导演丁一滕在保留原作《西哈诺》的内核基础上,进行了... 《西哈诺》是法国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于19世纪末所创作的浪漫主义戏剧。20世纪20年代末该剧传入中国,30年代数次登上戏剧舞台,获得了国内戏剧爱好者的好评。在当代剧场中,戏剧导演丁一滕在保留原作《西哈诺》的内核基础上,进行了跨文化的改编、移植、创排与表演,使罗斯丹剧作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剧场中得以复苏与更新。丁一滕版《西哈诺》将不同文化传统的戏剧元素进行整合、挪用,彰显出导演一以贯之的“新程式”美学理念,同时也彰显出新锐导演在当代中国剧场实践领域的先锋性与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丁一滕 “表演性”欲望 “新程式”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