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然”到“新自然”--马克思主义自然美理论的新媒介延伸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8,121,共8页
建立在"自然人化"基础上的"自然"和自然美理论不仅确立了实践在美学基本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而且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发现"自然"的人文含义,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然而不容忽视的... 建立在"自然人化"基础上的"自然"和自然美理论不仅确立了实践在美学基本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而且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发现"自然"的人文含义,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代新媒介引发了人类文化形态的深刻变革,创造了不同以往的"新自然"。与以往的自然不同,"新自然"表现为自然的虚拟化和自然状态的消逝。从美学角度来看,"新自然"呈现出两大审美特征:第一,与现实自然的脱离;第二,呈现出明显的艺术化倾向。"新自然"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自然美理论必须回应的新挑战,需要认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化 自然 媒介 “新自然”
下载PDF
“新里山”共生规划的构建与应用探讨——以西安杜陵风景旅游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越 文静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2期219-225,F0003,共8页
以当前我国城市郊区自然风景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针对开发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提出了"新里山"共生规划体系,旨在阐明"新里山"共生规划对保护自然风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首先,从"里山、共生、规划&qu... 以当前我国城市郊区自然风景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针对开发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提出了"新里山"共生规划体系,旨在阐明"新里山"共生规划对保护自然风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首先,从"里山、共生、规划"入手,提出"共生规划"新概念。其次,将"里山"与"共生规划"相结合,构建出"新里山"环境优化模式和"新里山"共生规划系统,进而确立"新里山"共生规划体系。最后,对"新里山"共生规划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证,表明它是推动城市郊区自然风景环境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途径。以陕西省西安市杜陵风景旅游区规划为例,将"新里山"共生规划运用其中,阐明该体系在城市郊区自然风景环境中的价值取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山 共生规划 自然“新里山” 人文“新里水” 生态“新里林”
下载PDF
陶渊明的儒学观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亚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1-46,共6页
关于陶渊明思想人们历来众说纷纭,有将它归为儒家的.有将它归为道家的,也有将它归为玄学的。本文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实质是儒学的,在玄学盛行、佛教东传的时代背景下,陶渊明坚持住了儒学,并融道入儒发展了儒学。
关键词 陶渊明 儒学本质 融道入儒 陈寅恪 “新自然说”
下载PDF
陶渊明诗歌中的时间意识:“委运自然”与“素位之乐”
4
作者 许迪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2,共5页
陶渊明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体现在"委运自然"的顺时时间观与"素位之乐"的农耕时间升华两个方面。"委运自然"的顺时时间观体现在:其一,物我两忘、顺应自然的超脱与顺乎大化迁移的必然性;其二,养气而顺从内在... 陶渊明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体现在"委运自然"的顺时时间观与"素位之乐"的农耕时间升华两个方面。"委运自然"的顺时时间观体现在:其一,物我两忘、顺应自然的超脱与顺乎大化迁移的必然性;其二,养气而顺从内在精神世界的本真自性。而"耕隐"生活中的"素位之乐"则突破了时间的外在指令价值,实现了农耕时间的升华。这双重维度的时间意识是以其"新自然说"或"真自然说"为基础的,是将"自然""道"和"真"落实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然说” 时间意识 自然 素位之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