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范基公
-
机构
北京二中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0-32,共3页
-
文摘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即“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其最高法则。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即以教育者的“无为”促进受教育者的“有为”。
-
关键词
教育艺术
“无为”教育
自我教育
教育意图
教育手段
教师
家庭教育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班级管理呼唤“无为”教育
- 2
-
-
作者
荣俊红
-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
-
出处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52-152,共1页
-
-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无为”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学生
教育意图
教育方式
班主任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无为”教育:教育的一种追求
- 3
-
-
作者
张世明
-
机构
江苏扬州市开发区八里中心小学
-
出处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第10期6-7,共2页
-
文摘
不久前,笔者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项调查显示,孩子认为父母应该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父母尊重孩子个人爱好,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仅有3.7%的学生能接受父母现行的教育方式。这就不难发现,当今家庭(包括学校)有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已经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情况屡见不鲜。
-
关键词
“无为”教育
教育方式
个人爱好
成长空间
自主意识
互联网
父母
青少年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无为”教育艺术初探(续)
- 4
-
-
作者
范基公
-
出处
《教育艺术》
1999年第11期35-36,共2页
-
-
关键词
“无为”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者
“不教而教”
理论修养
学者型教师
杨振宁
教育哲学
创设情境
垃圾道
-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无为”教育艺术初探
- 5
-
-
作者
范基公
-
出处
《教育艺术》
1999年第10期19-21,共3页
-
-
关键词
“无为”教育
受教育者
受教育意识
自我教育
“不教而教”
教育艺术
“无”
无为管理
教育意图
教育现象
-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班主任的“无为”教育
- 6
-
-
作者
张丽芳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
-
出处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09年第3期19-21,共3页
-
文摘
"无为"教育是一种创设情境、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感悟的教育策略。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引入"无为"教育艺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是一个值得班主任研究的问题。根据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阐明"无为"管理的内涵和特征,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无为”教育
策略
-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于“无为”教育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 7
-
-
作者
王强
-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小学
-
出处
《天津教育》
2019年第21期29-30,共2页
-
文摘
班主任的“无为”教育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教育方式之一,对学生的意识和自觉性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从挖掘生活资源、设置公共岗位、给予时间空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
关键词
“无为”教育
自主管理
班主任管理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初中阅读教学的“无为”教育
- 8
-
-
作者
王刚
-
机构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校初中部
-
出处
《学周刊(中旬)》
2013年第8期96-97,共2页
-
文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似乎更习惯去讲评和赏析文本,而疏忽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独立阅读体验。尝试"无为"的阅读教学,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法官"形象,别限制学生自主理解的范围,不使归类教学绝对化。这样的教学,就是要弱化教师对学生理解的干预,让学生去探索其中的乐趣。
-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无为”教育
-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探索“无为”的教育艺术
- 9
-
-
作者
梅汝莉
-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教管系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3-24,共2页
-
文摘
北京2中范基公老师积极倡导“无为”教育的研究,消息传来,令人振奋。“无为”,竟然从历史的深处,走到教育改革的实际生活中来了。这显示出人们吸取历史智慧的力度正在加大。我认为,“无为”作为一种教育艺术,很值得大家研究。“有”与“无”、“正”与“反”,本是...
-
关键词
教育艺术
隐性课程
道家
无为无不为
“无为”教育
不言之教
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态度
领导者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论“无为”的三个环节及其对卢梭自然教育的解读
- 10
-
-
作者
胡万山
滕文乾
-
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
-
出处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5-77,共3页
-
文摘
道家的"无为"包含"不为""为无为"和"无不为"三个环节,这在卢梭的自然教育中有充分的体现,尤其是第二阶段中的"消极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无为,需要围绕"我怎样做才能逐渐放手?"等问题进行反思。
-
关键词
卢梭
自然教育
“无为”教育
-
Keywords
Rousseau
natural education
inaction education
-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无为”思想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的运用
- 11
-
-
作者
李慧男
辛玲
-
机构
伊春职业学院中文系
-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5-56,共2页
-
文摘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技术和技巧。结合中文教育的特点,从无为教育的特征和策略等方面入手,探索以教师的"无为"促学生的"有为",进而提高中文教学的效果。
-
关键词
“无为”教育
中文教学
情境策略
迂回策略
-
Keywords
"inaction"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 tactics
circuitous tactics
-
分类号
G642.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师生心理沟通的艺术
- 12
-
-
作者
杨祥雨
-
出处
《教育艺术》
1999年第11期33-35,共3页
-
-
关键词
心理沟通
教师与学生
师生关系
心理距离
教学工作
“无为”教育
相容性
学生心理健康
班级授课制
冲突化解
-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谈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 13
-
-
作者
廖江燕
-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
-
出处
《课外阅读(中下)》
2012年第13期346-347,共2页
-
文摘
“无为”的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的“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师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即“无背道而行,顺其自然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最高法则。“无为”教育艺术的特点在于教育意图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间接性,教育者自身的示范性和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常用的方法有垂范、倾听、激励、体验、对比、迂回、空白、宽容等。所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的学生自我教育,即以教育者的“无为”促进学生的“有为”,这是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相吻合。以“不教而教”为主要特征的“无为”教育,能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可谓教育艺术的极致。
-
关键词
“无为而治”
班级管理
“无为”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
“无为”教育
学生自我教育
现代教育学
风化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