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电子媒介对“无思”时代的生产及其教育消解
1
作者 刘爽 《科教文汇》 2014年第25期23-24,共2页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电子媒介以图像为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娱乐性的,以铺天盖地的气势席卷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电子媒介的飞速发展...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电子媒介以图像为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娱乐性的,以铺天盖地的气势席卷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电子媒介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无思"时代的到来。面对这种"无思"的普遍潮流,我们的教育要逆流而上,扭转错误的媒介意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挽狂澜,使人们早日走出"无思"的荒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无思” 时代 娱乐至上 媒介意识对话教学
下载PDF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坠入“无思”的深渊——思维的极限与极限的思维
2
作者 孙红娟 《兰州学刊》 2004年第2期60-62,共3页
极限就好比所有无法靠科技手段达到的存在者 ,或者直接指向永恒存在的造物主。思维的极限是指主体人自身思维的限度。而极限的思维则是对永恒存在探索的限度。这两种限度的存在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证明。
关键词 极限 “无思” 奉普慈特慈 真主 信仰 世俗化
下载PDF
孔子“思无邪”之“思”解诂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付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9-102,共4页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其中的"思"字,歧解颇多。然而,无论将"思"解作实词"思想"的类义还是语助词虚词,都没有抓住解读"为政"话语框架下"思无邪&q...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其中的"思"字,歧解颇多。然而,无论将"思"解作实词"思想"的类义还是语助词虚词,都没有抓住解读"为政"话语框架下"思无邪"的要旨。事实上,"思"当解作"使","无邪"的逻辑主语系"闻诗者""歌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无邪 使
下载PDF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宁新昌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40,共5页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宁新昌在儒家的思想中,道问学与尊德性统一,为学与做人统一。对承续这一思想的宋明新儒家来说,他们的道问学主要是对本体的探索,他们的尊德性则体现在论及人生境界。在他们那里,本体呈现的是一个本然的世界...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宁新昌在儒家的思想中,道问学与尊德性统一,为学与做人统一。对承续这一思想的宋明新儒家来说,他们的道问学主要是对本体的探索,他们的尊德性则体现在论及人生境界。在他们那里,本体呈现的是一个本然的世界,人的思想境界则是这一本然世界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人生境界 “无思” 《宋元学案》 “诚” 道德主体 “无我”之境 《易传》 无我之境 《太极图说》
下载PDF
谁是实践的主体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家琪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对传统的“实践”概念进行了清理,从语言交往、意义生成的角度重新强调了实践活动的“先验前提”,这就是“无思”的本体论,以此扭转只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讲真理、只把近代自然科学实在论所建构起来的世界当成唯一的客观现实... 本文对传统的“实践”概念进行了清理,从语言交往、意义生成的角度重新强调了实践活动的“先验前提”,这就是“无思”的本体论,以此扭转只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讲真理、只把近代自然科学实在论所建构起来的世界当成唯一的客观现实的哲学倾向。并且着重探究非主体的实践活动及其意义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实践 “我思” “无思” 语言交往
下载PDF
“自得”之文——苏轼散文研究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玉兰 《乐山师专学报》 1996年第4期28-30,40,共4页
苏轼《又答王痒书》是一篇讨论读书之法的绝妙篇什,其间所谓“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及“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云云,真可谓夫子自道,是苏轼一生求学读书的经验之谈.然而苏轼之后,人们往往惊叹其来去无端,如行云流水,“读子瞻书,见才矣,然... 苏轼《又答王痒书》是一篇讨论读书之法的绝妙篇什,其间所谓“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及“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云云,真可谓夫子自道,是苏轼一生求学读书的经验之谈.然而苏轼之后,人们往往惊叹其来去无端,如行云流水,“读子瞻书,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书而使人感觉“似不读书”,这正是苏轼散文的功夫所在.而这功夫,笔者认为就是苏轼的“闲暇自得”.对于“自得”,苏轼本人是颇以为自豪的.他平日论文,一贯反对“程式文章,千人一律”,主张“闲暇自得”,不赞成为作文而作文,说文章“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说自己“未尝敢有作文之意”.纵览苏轼的散文,大率都是缘乎己情己心的“自得”之文,而绝少应酬阿谀之体,这是得到时人和后人的首肯的.“自得”而冠以“闲暇”并不意味作者“无思”“无虑”、文字游戏,除人们常说的自然为文外,还体现了多方面的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得” 苏轼散文 文艺性散文 苏拭 生活态度 咏物赋 “无思” 《记承天寺夜游》 审美倾向 随物赋形
下载PDF
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
7
《福建教育》 2016年第28期8-8,共1页
姜勇、郑楚楚在《基础教育》2016年第3期撰文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有一种可预测的、理想化的现实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大数据时代,片面追求教育的可测度性也是有其危害的,它会使教育进入“无思”境地,进入缺乏... 姜勇、郑楚楚在《基础教育》2016年第3期撰文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有一种可预测的、理想化的现实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大数据时代,片面追求教育的可测度性也是有其危害的,它会使教育进入“无思”境地,进入缺乏可能性和生长性的境地,进入一种毫无审美和艺术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境遇” 现实可能性 人生 “无思” 理想化 生长性
下载PDF
Marker_Free: a Novel Tendency of Transgenic Plants 被引量:9
8
作者 开国银 张磊 +3 位作者 张红宇 许铁峰 唐克轩 张汉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8期883-888,共6页
Marker free is a rapidly developed strategy that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elimination of public concerns caused by the selectable marker genes conferring antibiotic or herbicide resistance and so on. Furthermore,... Marker free is a rapidly developed strategy that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elimination of public concerns caused by the selectable marker genes conferring antibiotic or herbicide resistance and so on. Furthermore, marker_free transgenic plants (MFTPs) have a number of special advantages, such as decreasing the concerns about safety of selectable marker and stacking transgenes progressively into transgenic plants, which significantly owns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Major approaches developed recently for obtaining MFTP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er_free transgenic plants (MFTPs) co_transformation CRE/LOX transposable element multi_auto_transformation (MAT) vector
下载PDF
《论语》语词琐记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逢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0,95,共4页
"思无邪"的"思"仍是语助词,孔子没有将它作"思想"解,因为《论语》时代"思"还没有产生出用作名词表示"思想"的义位。"所以"表示行事的方法和途径,"所由"表示如... "思无邪"的"思"仍是语助词,孔子没有将它作"思想"解,因为《论语》时代"思"还没有产生出用作名词表示"思想"的义位。"所以"表示行事的方法和途径,"所由"表示如此行事的缘由,"所安"是所赖以生存,所赖以安身立命者之意。"民无得而称"的"得而"已经虚化,故此句意为民众对泰伯无所称述。"笃志"意为"笃于其志","笃"意为厚实坚固,先秦及汉初时多特指思想品德方面诚而厚重,心意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无邪 所以 所由 所安 得而 笃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