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求不得”到“无所得”——谈《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佛教哲学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敬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0-52,共3页
《红楼梦》十二支曲,氤氲着佛教的慈悲气象与悲悯精神。曲辞对十二钗命运的概括,揭示出人生的种种痛苦,表达了超越痛苦的精神企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超越的动力,正是佛教"体怨进道"的精神;其超越的经历,正是由"求不得&q... 《红楼梦》十二支曲,氤氲着佛教的慈悲气象与悲悯精神。曲辞对十二钗命运的概括,揭示出人生的种种痛苦,表达了超越痛苦的精神企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超越的动力,正是佛教"体怨进道"的精神;其超越的经历,正是由"求不得"达到"无所得"的过程。在小说中,这一过程具有思想与结构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十二支曲 “求不得” “无所得” 佛教哲学
下载PDF
论《原君》中小儒对“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曲解——兼从《庄子·让王》看黄宗羲对“君臣之义”的突破
2
作者 杨清琦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14,共6页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抨击了维护君主专制的人(小儒),认为他们所谓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为君权辩护的无耻说辞。“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本出自《庄子·人间世》,《庄子·让王》对此问题进行了呼应,通过文本可...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抨击了维护君主专制的人(小儒),认为他们所谓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为君权辩护的无耻说辞。“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本出自《庄子·人间世》,《庄子·让王》对此问题进行了呼应,通过文本可以发现《原君》中的小儒对其内涵进行了曲解:其一是对君主本位的曲解,其二是对君臣关系的曲解,其三是对反抗暴政的曲解。“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与《原君》篇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并不矛盾,黄宗羲并没有否认君臣存在于历史中的事实,其辨明君主职位的指向也正是处于“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前提之下的社会职能问题。同时,黄宗羲也道破了“君臣之义”的历史性,破解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易被曲解的逻辑难题,是对原句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夷待访录·原君》 《庄子·让王》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君臣之义”
下载PDF
“廓然大公”与“无所偏倚”——王阳明“四句教”之“无善无恶”原义探微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国元 秦佳慧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5-31,共7页
基于“四句教”先于嘉靖六年“天泉证道”的事实性前提,《稽山承语》第25条是考察阳明“四句教”最基本的文献,并以之推定阳明提出“四句教”的时间当在嘉靖四年十月至嘉靖五年春末之间。阳明对“正心”、“未发之中”的诠释,揭示心体... 基于“四句教”先于嘉靖六年“天泉证道”的事实性前提,《稽山承语》第25条是考察阳明“四句教”最基本的文献,并以之推定阳明提出“四句教”的时间当在嘉靖四年十月至嘉靖五年春末之间。阳明对“正心”、“未发之中”的诠释,揭示心体“廓然大公”、“无所偏倚”的本质。以“廓然大公”、“无所偏倚”为本质,心体在“发用”上呈现出“物来而顺应”的特点。心体“廓然大公”与“无所偏倚”的本质,是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的基本义理,“四句教”“无善无恶”的提出,是对心体“廓然大公”、“无所偏倚”本质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廓然大公” “无所偏倚” “物来而顺应”
下载PDF
“无所……”摭谈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兴才 郝从燕 徐虹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9-66,共8页
汉语中的"无所",既有短语形式的"无所1",也有句法结构的"无所2",还有已经凝结固化的"无所3"。在梳理"无所1"→"无所2"→"无所3"历时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具体探究... 汉语中的"无所",既有短语形式的"无所1",也有句法结构的"无所2",还有已经凝结固化的"无所3"。在梳理"无所1"→"无所2"→"无所3"历时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具体探究了其内在的机制和动因,并针对"无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所 历时演进 机制动因 问题讨论
下载PDF
跨层结构“无所”的词汇化
5
作者 张丽梅 《新余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对“无所”跨层词汇化的过程、特点、演变动因和机制进行了探析。“无所”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动宾短语;二是组成“无所X”的跨层结构,层次是“无/所X”,意思是“没有X的东西、事情、人……”。在历时发展中,跨层结构“无所”... 对“无所”跨层词汇化的过程、特点、演变动因和机制进行了探析。“无所”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动宾短语;二是组成“无所X”的跨层结构,层次是“无/所X”,意思是“没有X的东西、事情、人……”。在历时发展中,跨层结构“无所”发生了词汇化。“所”作特殊代词的功能消失,逐渐演变为语素,进入跨层词汇化形成的双音词之内,与“无”组合形成双音节否定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所 词汇化 过程 特点 演变动因
下载PDF
《殽之战》词句辨释之一:“勤而无所,必有悖心”辨
6
作者 刘会山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8-60,共3页
《殽之战》是《大学语文》中的重要篇目。本文试就其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数句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专家同好商讨。
关键词 “勤”的施向 “无所”的特指 “悖心”的特指
下载PDF
大鹏是否逍遥——再论《逍遥游》的篇章结构与论证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赟 《文教资料》 2011年第33期88-91,共4页
《逍遥游》中大鹏是否逍遥,历来聚讼纷纭,其实这是误读庄子产生的假问题。从《逍遥游》的论证思路看,庄子在文中并不关心大鹏逍遥与否,仅仅是用大鹏寓言来说明“小大之辨”,为“无己”“无功”“无名”这个惊世骇俗的论点出场做心... 《逍遥游》中大鹏是否逍遥,历来聚讼纷纭,其实这是误读庄子产生的假问题。从《逍遥游》的论证思路看,庄子在文中并不关心大鹏逍遥与否,仅仅是用大鹏寓言来说明“小大之辨”,为“无己”“无功”“无名”这个惊世骇俗的论点出场做心理铺垫。大鹏寓言与逍遥之境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假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把庄子无端崖的“卮言”当做传统的逻辑论证“庄语”来阅读了。研读《庄子》,应该对“卮言”这种诗性的论证方式予以充分重视,从语言修辞入手,方不至于胶柱鼓瑟、郢书燕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有所待” “无所待” “小大之 辨” “卮言”
下载PDF
论胡适的知识分子言责观
8
作者 陈占彪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5-39,共5页
胡适相信知识分子是"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可以丧邦"的,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发言论时要用"公心和理智去思考","无所苟",有根据,可实行,负责任。为此,知识分子要抱有一种哀矜敬慎的态度,这种... 胡适相信知识分子是"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可以丧邦"的,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发言论时要用"公心和理智去思考","无所苟",有根据,可实行,负责任。为此,知识分子要抱有一种哀矜敬慎的态度,这种小心谨慎的言说态度主要是"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认识所致。要保证知识分子言说的负责任,在胡适看来,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开放舆论,不可禁锢言论;二是实地调查,不要空发议论;三是秉公直书,不能因私害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知识分子 “无所苟” “哀矜敬慎”
下载PDF
“无所为”和“有所为”:论张栻的理欲、义利之辨
9
作者 路鹏飞 《朱子学刊》 2018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张栻以'无所为'和'有所为'统合义与利、天理与人欲、为人者与为己者、王者之政与霸者之政等的划分。在这种对举的概念辨析中,他主张明天理,遏人欲;赞成举仁义,行仁政,反对功利之学与霸政。张栻认为义利之辨为孔孟入门之... 张栻以'无所为'和'有所为'统合义与利、天理与人欲、为人者与为己者、王者之政与霸者之政等的划分。在这种对举的概念辨析中,他主张明天理,遏人欲;赞成举仁义,行仁政,反对功利之学与霸政。张栻认为义利之辨为孔孟入门之处,他详细辨析了理欲、义利的多种含义。他分别以礼学、六经、命等来解释'天理',以公理、道义、体用、仁政等来解释'义',在这种辨析过程中,确立了'无所为'和'有所为'的区分,主张圣贤的'无所为',反对'有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理欲 义利 “无所为” “有所为”
原文传递
《论语》语词琐记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逢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0,95,共4页
"思无邪"的"思"仍是语助词,孔子没有将它作"思想"解,因为《论语》时代"思"还没有产生出用作名词表示"思想"的义位。"所以"表示行事的方法和途径,"所由"表示如... "思无邪"的"思"仍是语助词,孔子没有将它作"思想"解,因为《论语》时代"思"还没有产生出用作名词表示"思想"的义位。"所以"表示行事的方法和途径,"所由"表示如此行事的缘由,"所安"是所赖以生存,所赖以安身立命者之意。"民无得而称"的"得而"已经虚化,故此句意为民众对泰伯无所称述。"笃志"意为"笃于其志","笃"意为厚实坚固,先秦及汉初时多特指思想品德方面诚而厚重,心意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思无邪 所以 所由 所安 得而 笃志
原文传递
Estimates for wave and Klein-Gordon equations on modulation spaces 被引量:4
11
作者 CHEN JieCheng FAN DaShan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12年第10期2109-2123,共15页
We prove that the fundamental semi-group e^it(m^2│△│)^1/2 (m≠ 0) of the Klein-Gordon equation is bounded on the modulation space M^8p,q(R^n) for all 0 〈 p, q ≤∞ and s ∈ R. Similarly, we prove that the wa... We prove that the fundamental semi-group e^it(m^2│△│)^1/2 (m≠ 0) of the Klein-Gordon equation is bounded on the modulation space M^8p,q(R^n) for all 0 〈 p, q ≤∞ and s ∈ R. Similarly, we prove that the wave semi-group e^it│△│^1/2 is bounded on the Hardy type modulation spaces μ^εp,q(R^n) for all 0 〈 p, q ≤ ∞, and s ∈R. All the bounds have an asymptotic factor t^n│1/p-1/2│ as t goes to the infinity. These results extend some known results for the case of p ≥ 1. Also, some applications for the Cauchy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emi-group eit(m^2I+│△│)1/2 are obtained. Finally we discuss the optimum of the factor t^n│1/p-1/2│ and raise some unsolved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ein-Gordon equation wave equation modulation sp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