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词“无论”语法化的机制与诱因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亚恒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5-69,共5页
“无论”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连词。它经常放在一个短语或句子前面,引出一些条件。连词“无论”出现于隋唐时期,是上古汉语的跨层结构“无论”(又写作“毋论”、“勿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结果。双... “无论”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连词。它经常放在一个短语或句子前面,引出一些条件。连词“无论”出现于隋唐时期,是上古汉语的跨层结构“无论”(又写作“毋论”、“勿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结果。双音化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环境和重新分析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论 连词 跨层结构 语法化
下载PDF
张家口方言一些特殊形式的选择连词——现实性对立和主观性差异 被引量:4
2
作者 宗守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8-449,共12页
张家口方言有一些特殊形式的选择连词:"无论/无了/无""爱""还是/是/也不是"。这些选择连词既相对立也有互补:"无论/无了/无"和"爱"用于非现实情态,前者是客观性语言成分,后者是主观... 张家口方言有一些特殊形式的选择连词:"无论/无了/无""爱""还是/是/也不是"。这些选择连词既相对立也有互补:"无论/无了/无"和"爱"用于非现实情态,前者是客观性语言成分,后者是主观性语言成分;"还是/是/也不是"用于现实情态。在演变方面,这些选择连词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三者都经历了并列项离析的过程,"无论/无了/无"还经历了联系项单用、复合句整合两个过程;"爱"只通过等同项删略成为选择连词;"还是/是/也不是"则主要通过联系项单用成为选择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方言 选择连词 无论 也不是
原文传递
“卑之无甚高论”的误解误用--兼论辞书存在的问题
3
作者 汪维辉 李雪敏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3,256,共8页
“卑之无甚高论”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源出《史记·张释之列传》(《汉书》照抄),“无”作“毋”,原意是“放低你的论调,不要过于高谈阔论”。宋人把它误读作一句,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此后这个误解误用义一直沿用... “卑之无甚高论”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源出《史记·张释之列传》(《汉书》照抄),“无”作“毋”,原意是“放低你的论调,不要过于高谈阔论”。宋人把它误读作一句,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此后这个误解误用义一直沿用,直至今天。误解的关键在于“甚”是个同形字,宋人把“甚_(1)”(音shèn,义为“很;太;过于”)误读成了“甚_(2)”(音shén,义为“何,什么”),结果导致这句话里的每个字都被重新解读了。误解误用之所以发生在宋代,主要原因是“甚_(2)”在宋代的普遍行用,同时也跟宋人喜读《汉书》的时代风气有关。此类例子在汉语史上并不鲜见,辞书释义宜细加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卑之无甚高论” “甚” 《汉书》 误解误用 宋代 辞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