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微生物杀虫剂对点尾尺蛾幼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1
作者 王姝婕 刘子业 +2 位作者 孙斌 卢小军 温俊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6,共8页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点尾尺蛾Ourapteryx nigrociliaris的微生物杀虫剂,发展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等药用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苏云金芽胞杆菌B...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点尾尺蛾Ourapteryx nigrociliaris的微生物杀虫剂,发展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等药用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对点尾尺蛾幼虫的致死效应,并使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TDM模型均通过Hosmer-Lemo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4种微生物杀虫剂处理10 d的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达到79.31%、86.21%、93.10%和72.41%,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81×10^(6)PIB/mL、2.71×10^(3)IU/mL、9.40×10^(6)孢子/mL以及9.86×10^(6)孢子/mL。综合考虑药剂致死率和致死速度,球孢白僵菌、苏云金芽胞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效果优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更具应用潜力。本研究为点尾尺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尾尺蛾 粗榧 微生物杀虫剂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钾摄入量与死亡率及肾脏病进展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2
作者 冯倩 朱梦霞 +2 位作者 李淑贤 齐士坤 韩晓苇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钾摄入量与死亡率及肾脏病进展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检索关于CKD...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钾摄入量与死亡率及肾脏病进展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检索关于CKD患者钾摄入量与死亡率、肾脏病进展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进行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队列研究,包括53694例患者。线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钾摄入量与CKD患者死亡风险无显著相关(RR=0.875,95%CI:0.746~1.027,P=0.100)。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钾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L型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10);钾摄入量与CKD进展无明显的非线性趋势(非线性检验P=0.226),线性趋势结果显示CKD患者钾摄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CKD进展风险降低21.6%(RR=0.784,95%CI:0.625~0.983,P=0.03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过低的钾摄入量不利于降低CKD患者的死亡与肾脏病进展的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摄入量 死亡率 慢性肾脏病进展 剂量-反应关系
下载PDF
甲维盐·氟铃脲复配剂对甜菜夜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许文耀 游文莉 陈章艳 《华东昆虫学报》 2004年第2期84-90,共7页
以甜菜夜蛾 (SpodopteraexiguaH櫣bner) 2龄幼虫为试虫 ,测定了 5种配比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 )与氟铃脲混配剂的毒力 ,测定结果建立了“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结果 ,甲维盐与氟铃脲混配后增效显著... 以甜菜夜蛾 (SpodopteraexiguaH櫣bner) 2龄幼虫为试虫 ,测定了 5种配比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 )与氟铃脲混配剂的毒力 ,测定结果建立了“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结果 ,甲维盐与氟铃脲混配后增效显著 ,5种配比中以甲维盐∶氟铃脲 =1∶10为最佳配比。其 2 4~ 6 0h 4个时段的共毒系数在 4 0 0~ 6 0 0之间 ,用 2 0、 1 0 μg·mL- 1浓度处理后的LT50 分别为 18 4 6和 3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复配剂 甜菜夜蛾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寒冷地区电液制动器的油液黏度-时间模型及制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泽河 邢磊 +3 位作者 孙亚楠 王磊 魏福生 魏建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9,共9页
针对寒冷地区电液制动器制动力和制动力矩不足等导致水闸制动系统发生溜车问题,基于液压油Vogel黏温模型以及当地温度变化数据,构建了油液黏度随时间变化的黏度-时间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电液制动器制动过程中油液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然... 针对寒冷地区电液制动器制动力和制动力矩不足等导致水闸制动系统发生溜车问题,基于液压油Vogel黏温模型以及当地温度变化数据,构建了油液黏度随时间变化的黏度-时间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电液制动器制动过程中油液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对电液制动器制动性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制动过程中,电液制动器液压油压力主要分布在活塞底腔,且随着黏度增大而逐渐增大,当油液黏度为662.4 Pa·s时,压力达到1.455×10^(-3)MPa,电液制动器液压油在叶轮中心轴部位会出现涡流循环,其循环强度随着油液黏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给定工况下,该电液制动器的最小制动力为1098 N,最小制动力矩为274 N·m。而这一制动力矩已低于该电液制动器工作力矩范围,此时可以通过更换该月份黏度更小的液压油或增设预加热系统等措施来提高其制动力和制动力矩,从而实现正常制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制动器 寒冷地区 黏度-时间模型 流场特性 制动特性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七种蚜虫的感染反应——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冯明光 唐启义 +1 位作者 胡国成 黄世文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1期22-33,共12页
通过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SGBB8601系列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液(10<sup>4</sup>~10<sup>8</sup>孢子/mL)对俄罗斯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麦... 通过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SGBB8601系列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液(10<sup>4</sup>~10<sup>8</sup>孢子/mL)对俄罗斯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禾谷缢管蚜(R padi)和忽布疣额蚜(Phorodon humuli)等七种蚜虫的体表接种试验,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该菌株作用于上述寄主的剂量、时间及其互作效应。所测菌株对所有蚜虫均具有毒力,接种后七日的LD<sub>50</sub>为1.25×10<sup>5</sup>~114.82×10<sup>5</sup>孢子/mL,毒力因蚜种而异,双尾蚜和忽布疣额蚜最为敏感,玉米蚜与禾谷缢管蚜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余居间。这些结果表明所试菌株具有作为蚜虫微生物防治候选因子的潜势。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方法较传统的Probit或Logit分析方法有显著的优越性,将时间和剂量效应的分析统一到一个模型中,使时间与剂量效应的互作评价成为可能。笔者介绍了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和建模步骤,并讨论了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球孢白僵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毒力
下载PDF
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6
作者 戈悦 李建伟 +14 位作者 梁宏开 侯六生 左六二 陈珍 卢剑海 赵新 梁静漪 彭岚 包静娜 段佳欣 刘俐 毛可晴 曾振华 胡鸿彬 陈仲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例,验证组101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VAECMO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呈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预测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最终模型包括了高血压(OR=3.694,95%CI 1.582-8.62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OR=9.661,95%CI 4.103-22.745)、钠离子(OR=1.048,95%CI 1.003-1.095)、血红蛋白(OR=0.987,95%CI 0.977-0.998)。建模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29(95%CI 0.770-0.889),高于4个单独危险因素(AUC<0.800)、APACHE II评分[AUC=0.777(95%CI 0.714-0.840)]、SOFA评分的[AUC=0.721(95%CI 0.647-0.796)]。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 0.679-0.869),拟合优度检验结果χ2=4.629,P>0.05。结论构建的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均较好,优于常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评估重症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风险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谢宁 王中康 +2 位作者 张建伟 陈环 殷幼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5×107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达85.2%。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测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了该制剂对蛴螬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土壤中含有3×107、5×107和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10.18、8.42、6.79d。当土壤含有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死亡率可达90%以上,LT90为10.50d。该绿僵菌制剂在蛴螬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蛴螬 金龟子绿僵菌 乳粉剂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XJBb3005对茶丽纹象甲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定锋 刘丰静 +2 位作者 李慧玲 张辉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07-811,共5页
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死亡率随着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1,处理7d后,累计死亡率达100%。运用时间... 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死亡率随着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1,处理7d后,累计死亡率达100%。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TDM)对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了拟合,所建模型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的拟合良好,并由此模型估计出了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接种后第7d,LC50估计值为4.86×104孢子·mL-1,LC90估计值为4.26×106孢子·mL-1。用浓度为1.0×108、1.0×107、1.0×106、1.0×105和1.0×104个孢子·mL-1菌液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3.97、4.45、5.01、6.49和7.87d。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8、1.0×107和1.0×106孢子·mL-1处理时,LT90值分别为4.98、6.48和7.84d。由此表明该球孢白僵菌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茶丽纹象甲 致病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Bb84对Q型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艳秋 周婷婷 +3 位作者 林华峰 金鹏 李茂业 陈德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为获得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具有高毒力的杀虫真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5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B.bassiana 84(Bb84)菌株对烟... 为获得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具有高毒力的杀虫真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5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B.bassiana 84(Bb84)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菌株中,Bb84菌株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速度快、致死率最高,逐日死亡率随着Bb84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其对2、4龄烟粉虱若虫也有较高的毒力。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随着Bb84菌株接种时间的延长,相应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当Bb84菌株处理浓度为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时,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44、4.61和4.05 d,即LT50值随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间效应增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球孢白僵菌Bb84菌株的浓度高于1.0×10^8孢子/m L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Bb84菌株 Q型烟粉虱 毒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晶 田浩楷 +3 位作者 刁红亮 付淑慧 郝赤 马瑞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烟粉虱 致病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硫酰氟对德国小蠊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建明 王宇平 +6 位作者 李西标 李金有 高博 柯秋璇 郑燕平 许卿 李枢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 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 目的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 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1.5、2.0、2.5和3.0 g/m3熏蒸10 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 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和2.44 g/m3。结论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酰氟 德国小蠊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对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联德 黄建 +1 位作者 林谷园 梁智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以叶片浸液接种法测定了烟粉虱对蜡蚧轮枝菌菌株(Vp28和Vl6063)的感染反应.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作了拟合.接种后4-8d,Vl6063的LC50分别为3.98×108,3.55×107、6.31×106、1.17×106... 以叶片浸液接种法测定了烟粉虱对蜡蚧轮枝菌菌株(Vp28和Vl6063)的感染反应.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作了拟合.接种后4-8d,Vl6063的LC50分别为3.98×108,3.55×107、6.31×106、1.17×106、6.03×105孢子·mL-1;Vp28的LC50分别为6.61×106,1.95×106、1.10×106、7.76×105和6.03×105孢子·L-1.2个菌株的LT50值为105-106孢子·mL-1(约为5.5-10.0d).在小于105孢子·mL-1的剂量下,Vp28的LT50值大于Vl6063;在大于106孢子·mL-1剂量下,Vl6063的LT50值则大于Vp28、Vp28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蜡蚧轮枝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叶片浸液接种法 生物测定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斯氏线虫对麦叶蜂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向辉 王运兵 +2 位作者 韩日畴 张中印 秦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85-5286,共2页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8 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600线虫/虫;在4 500、2 250、1 130、560、280、140线虫/虫6个剂量...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8 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600线虫/虫;在4 500、2 250、1 130、560、280、140线虫/虫6个剂量处理中斯氏线虫的LT50分别为36,40,44,48,51,54 h。与传统机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同时考虑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适于评价昆虫病原线虫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叶蜂 斯氏线虫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时间窗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暂态频率预测
14
作者 邓贤哲 姚伟 +4 位作者 黄伟 翟苏巍 郑超 李文云 文劲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1562,I0049,I0050,共14页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频率响应特征更加复杂,现有频率在线预测方法难以兼顾准确性和及时性。基于此,提出基于自适应时间窗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暂态频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离线训练多个具有不同长度...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频率响应特征更加复杂,现有频率在线预测方法难以兼顾准确性和及时性。基于此,提出基于自适应时间窗的数据-模型融合驱动暂态频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离线训练多个具有不同长度时序数据输入的频率曲线循环预测模型;其次,利用参数辨识方法离线建立各发电集群的通用等值频率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有功-频率物理机理快速分析模型;最后,串行融合前述频率曲线循环预测模型与有功-频率物理机理快速分析模型,并提出“可信度量化评估指标”,实时分析在线预测过程中不同评估时刻下预测结果的精度,自适应调整输入时序数据长度,直至预测结果满足要求并输出。含风电的IEEE3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风电渗透率或不同扰动下均能快速、准确地预测暂态频率响应曲线,相较于其他在线预测方法具有更优的评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模型融合驱动 自适应时间窗预测 暂态频率预测 广域量测技术
下载PDF
我国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
15
作者 骆萌 丁明峰 +3 位作者 李改云 梁天虎 赵红梅 王晓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19-2524,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以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2 321名6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结... 目的:探索我国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以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2 321名6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2 321名空巢老年人中918人被检出抑郁症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9.55%,男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1.25%,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9.81%,睡眠时间<5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2.47%,5~<7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1.15%,7~<9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55%,9~<11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81%,≥11 h的空巢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5 h和5~<7 h病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是7~<9 h病人的2.529倍和1.549倍(P<0.05)。R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整体分析还是按性别分层,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1,非线性检验P<0.01)。结论:空巢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足是其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改善空巢老年人睡眠环境,降低空巢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老年人 睡眠时间 抑郁 剂量-反应关系 护理
下载PDF
麦叶蜂幼虫感染异小杆线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16
作者 任向辉 王运兵 +2 位作者 韩日畴 马召辉 王延果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5-37,40,共4页
在异小杆线虫LN2品系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48 h该品系的LD50为1 840线虫/虫。在9 000线虫/虫、4 500线虫/虫、2 250线虫/虫、... 在异小杆线虫LN2品系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48 h该品系的LD50为1 840线虫/虫。在9 000线虫/虫、4 500线虫/虫、2 250线虫/虫、1 130线虫/虫、560线虫/虫、280线虫/虫6个浓度梯度的处理下,LT50依次为41、44、47、51、56和61 h。和几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兼顾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可以用于昆虫病原线虫毒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叶蜂 异小杆线虫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17
作者 孙小霞 王榆平 +2 位作者 思美丽 朱静 钟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数据,选择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分析指标,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变化情况,并计...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数据,选择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分析指标,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上升2.80%和1.79%。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0~74岁达到峰值29.09/10万(95%CI:23.66/10万~35.75/10万);死亡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上升趋势,85~89岁达到峰值31.85/10万(95%CI:28.30/10万~35.84/10万)。1990—2019年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逐渐上升,死亡风险在1990—1994年至1995—1999年时期呈下降趋势,以2000—2004年(RR=1.00)为对照组,2005—2009年时期呈上升趋势,随后呈下降趋势;出生越晚的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越高,死亡风险越低。结论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晚出生的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越高,应进一步加强宫颈癌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一种简洁的电压-时间型配电终端动作逻辑研判数学模型
18
作者 骆育腾 苏磊 +3 位作者 吴凡 罗青青 吴江雄 桂海涛 《广西电力》 2024年第1期8-11,18,共5页
针对电力系统中投运后电压-时间型配电终端的动作逻辑分析需求,构建了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数学模型。在该数学模型中,引入了电压-时间型配电终端动作后的逻辑值概念,并针对其制定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动作逻辑值可以正确反映电压-时间型... 针对电力系统中投运后电压-时间型配电终端的动作逻辑分析需求,构建了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数学模型。在该数学模型中,引入了电压-时间型配电终端动作后的逻辑值概念,并针对其制定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动作逻辑值可以正确反映电压-时间型配电终端的状态特征,进而正确研判出电压-时间型配电终端的动作逻辑,具有逻辑清晰简洁、结果准确、容易实现落地等特点。通过实际验证,这一数学模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动作逻辑的研判,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配电终端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动作逻辑异常情况。这一研究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时间 配电终端 馈线自动化FA 动作逻辑 数学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烧伤发病率及死亡率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绍彬 唐世杰 张万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死亡率在年龄、时期及队列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ofdiseasestudy,GBD)数据库,从中收集1990年-2019年关于全球及中国热力烧伤相关资料,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索中国... 目的: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死亡率在年龄、时期及队列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ofdiseasestudy,GBD)数据库,从中收集1990年-2019年关于全球及中国热力烧伤相关资料,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索中国烧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及队列效应。结果:中国烧伤标准化发病率在过去3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76.3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87.08/10万,总体上升14.1%。中国烧伤标化死亡率几乎持续下降,从1990年的1.90/10万下降至2019年的0.72/10万,总体下降62.1%。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发病率的影响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时期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队列则为上升趋势。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死亡率影响表现在70岁后快速上升,而时期及队列则为持续下降。结论:结合年龄效应及队列效应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人群,应注意该年龄段人群的安全教育及环境安全管理。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死亡率影响最明显,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应注意做好该年龄段人群的陪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桃蚜对吡虫啉次亚致死用量反应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顿玉慧 冯明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5-618,共4页
采用电动弥雾法测定了桃蚜对吡虫啉次亚致死浓度 (0 0 1~ 1 0 μg·ml-1)为期 1周的反应 .所获数据经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拟分析 ,获得了根据不同期望杀蚜水平的致死浓度和致死时间 ,且二者互为函数关系 ,即达到同一期望杀蚜水... 采用电动弥雾法测定了桃蚜对吡虫啉次亚致死浓度 (0 0 1~ 1 0 μg·ml-1)为期 1周的反应 .所获数据经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拟分析 ,获得了根据不同期望杀蚜水平的致死浓度和致死时间 ,且二者互为函数关系 ,即达到同一期望杀蚜水平的时间越长 ,所需药液浓度越低 ,反之亦然 .以弥雾后第 1d和第 5d为例 ,LC50 及其 95 %置信限分别为 2 8(1 8~ 4 6 )和 0 5 (0 4~ 0 6 ) μg·ml-1,LC90 分别为 7 1(3 8~ 13 0 )和1 2 (1 0~ 1 5 ) μg·ml-1,LC99分别为 11 9(6 0~ 2 3 9)和 2 0 (1 5~ 2 8) μg·ml-1.当药液浓度为 1 0、2 0和 3 0 μg·ml-1时 ,LT50 分别为 2 9、1 4和 1 0d ,LT90 分别为 5 8、3 6和 2 4d .结果表明 ,吡虫啉的田间常规使用浓度 (~ 33μg·ml-1)是按快速击倒要求确定的 ,它比 2 4h内LC99的上限还高 ;稍放宽时间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吡虫啉 次亚致死剂量弥雾 生物测定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