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血流感染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1
作者 高存亮 王丹丹 +6 位作者 李文强 范文晋 陈标 李仁哲 曹晓花 马金娈 谢颖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目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ESBL-E)已成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探讨ICU内ESBL-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ESBL-E)已成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探讨ICU内ESBL-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其诊断预测的模型,可为临床医生在ESBL-E的早期识别、防控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建模组(n=255),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51),建模组根据是否产ESBLs将患者分为产ESBLs组(n=131)和非产ESBLs组(n=12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BL-E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诊断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校准曲线、C指数、Brier评分、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获益率,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并通过验证组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15)、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3)、2个月内使用过头孢菌素、2个月内使用过喹诺酮类抗生素是ICU中ESBL-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ESBL-E血流感染诊断预测模型回归方程=−1.718+APACHE II评分(>15)×0.989+NRS 2002评分(≥3)×0.989+2个月内使用过头孢菌素×0.648+2个月内使用过喹诺酮类抗生素×0.806。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预测建模组ESBL-E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 0.781~0.881),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72.6%。净重新分类指数显示该模型优于单一因素模型。Hosmer-lemeshow结果显示感染诊断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P=0.482);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C指数为0.831,Brier评分为0.213。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07~0.70范围内净获益率均大于0。临床影响曲线显示当阈值概率大于0.7后,预测模型判定为ESBL-E感染高风险人群与实际发生ESBL-E人群高度匹配,证实该预测模型临床有效率高。外部验证中应用该模型预测验证组ESBL-E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80.0%,验证结果与实际一致性较高。结论:ICU患者病情越危重、营养不良、近期应用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增加ESBL-E血流感染的风险。基于APACHE II评分(>15)、NRS 2002评分(≥3)、2个月内使用过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构建的诊断预测模型对ICU患者ESBL-E血流感染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肠杆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血清IL-6、TLR-2水平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云鹏 李艳 +1 位作者 韩朋 苏晓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2-1049,共8页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参数及血清IL-6、TLR-2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影响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筛选出的因素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此模型。结果 共纳入446例行隆乳术患者,平均年龄(28.50±3.39)岁。其中感染组42例(9.42%),未感染组404例(90.58%)。感染组患者IL-6和TLR-2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IL-6和TLR-2水平是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前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8(95%CI:0.804~0.911)和0.842(95%CI:0.799~0.890),切点值为0.56,内部验证前后灵敏度分别为88.1%、88.2%,特异度分别为92.3%、91.7%,准确度良好。结论 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RP、WBC、IL-6和TLR-2水平对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可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临床治疗方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TOLL样受体2 假体隆乳术 假体周围感染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IL2rg^(-/-)大鼠支持人RSV在体内的长期感染
3
作者 熊芮 吴勇 +8 位作者 杨艳伟 屈哲 刘甦苏 王誉雅 马丽颖 付瑞 彭宜红 梁春南 范昌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察感染期(0~35 d)的临床表征、体重及体温变化;记录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11、20、35天)鼻腔、气管、肺等呼吸道脏器的病毒总拷贝数;在观察终点(滴鼻感染后第35天)对感染动物的靶器官进行病理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20、35天)外周血T、B、NK、NKT细胞的变化及不同时间点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1)通过鼻内接种hRSV后,纯合的IL2rg基因敲除大鼠的呼吸道内能保持较高的病毒载量,鼻腔中病毒的平均峰值滴度能快速升至1×10^(10 )copies/g,至第5周时,病毒依然能维持复制,病毒载量亦可达到1×10^(7)copies/g。(2)但其鼻、气管和肺组织,无明显病变。(3)感染hRSV的IL2rg^(-/-)大鼠外周血B细胞含量有上升。(4)IL-6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都在感染前期上升,在观察终点回落。结论本研究基于TALEN技术建立了IL2rg^(-/-)大鼠模型,并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支持hRSV高水平复制和并长期感染,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抗hRSV抗体体内效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g-/-大鼠 TALEN基因编辑技术 NK细胞缺陷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动物模型
下载PDF
TLR/NF-κB信号轴预测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感染的价值
4
作者 秦航 范士洁 +1 位作者 罗智成 罗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82-88,共7页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Toll样受体(TLR)/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轴关键因子动态变化对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围术期发生骨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5例为骨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围术期未发生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110例为...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Toll样受体(TLR)/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轴关键因子动态变化对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围术期发生骨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5例为骨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围术期未发生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110例为未感染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血清常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TLR/NF-κB信号轴关键因子(TLR4、NF-κB)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骨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手术前后血清TLR/NF-κB信号轴关键因子变化值(变化值的绝对值以△表示)预测发生骨感染的价值,并与血清常规炎症因子进行比较。根据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预测围术期发生骨感染的价值。结果骨感染组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于未感染组,Gustilo类型Ⅲ型、伤口深度≥2 cm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血清CRP、IL-6、PCT、TLR4、NF-κ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骨感染组血清CRP、IL-6、PCT、TLR4、NF-κB水平及变化值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Gustilo类型Ⅲ型、伤口深度≥2 cm以及△CRP、△IL-6、△PCT、△TLR4和△NF-κB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IL-6、△PCT、△TLR4、△NF-κB预测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833、0.772、0.826、0.736。ROC曲线分析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围术期发生骨感染的AUC为0.893(95%CI:0.834~0.952),预测效能较高。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其在预测骨感染发生风险方面拥有良好临床效用。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TLR/NF-κB信号轴关键因子动态变化对术后发生骨感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正向净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围术期 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轴 炎症因子 感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益气活血生肌方对肛瘘术后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Vimentin、TNF-α和IL-4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飞功 李犹龙 严桦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9期1525-1528,1563,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生肌方对肛瘘术后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皮形蛋白(Vimen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后的1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清创,涂抹0.2 g凡...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生肌方对肛瘘术后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皮形蛋白(Vimen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后的1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清创,涂抹0.2 g凡士林膏)、模型组(生理盐水清创并以无菌纱布覆盖)、湿润烧伤膏组(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覆盖创面)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覆盖创面,3 mL益气活血生肌方灌胃),每组28只,连续治疗两周。动态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分泌物、水肿及治疗3、7、14 d后大鼠创面组织中Vimentin、IL-4、TNF-α表达情况。结果治疗7、14 d后,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空白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各组大鼠的肛瘘创面分泌物及水肿评分、创面肉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分泌物及水肿评分、创面肉芽评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分泌物及水肿评分、创面肉芽评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TNF-α、IL-4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与模型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TNF-α、IL-4水平显著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生肌方治疗肛瘘急性感染效果确切,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创面分泌物及水肿情况,改善创面Vimentin蛋白含量,降低创面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4水平,提高机体抗肛瘘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术后 急性感染 益气活血生肌方 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皮形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大鼠
下载PDF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中-重度感染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传飞 余佩 宣传富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中-重度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RS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99例为建模组、100例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重度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中-重度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RS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99例为建模组、100例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重度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评分模型。结果建模组299例RSV感染患儿中,判定为中-重度48例、轻度251例。根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体重、喂养史、是否喘息、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压积等影响因素(P均<0.05),用于拟合联合诊断,制作临床评分模型。该临床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 0.703~0.853),诊断阈值为1.365,此时灵敏度为0.829、特异度为0.604,内部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建立了预测RSV中-重度感染的临床评分模型,该评分模型具有一定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 -重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B型链球菌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
7
作者 张悦 季忠庶 申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18(IL-18)、胎盘生长因子(PIGF)、降钙素原(PCT)水平构建B型链球菌(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对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 目的分析基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18(IL-18)、胎盘生长因子(PIGF)、降钙素原(PCT)水平构建B型链球菌(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对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80例GBS感染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期未发生GBS感染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另对研究组孕妇随访至分娩,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与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ADMA、IL-18、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PI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MA(高)、IL-18(高)、PCT(高)、PIGF(低)、IgA(低)、IgM(低)、IgG(低)、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GBS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P<0.01)。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67%、91.12%、90.38%、0.933。结论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的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GBS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链球菌 感染 孕妇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18 胎盘生长因子 降钙素原 妊娠结局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邻域K-shell分布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亚丽 任远光 +3 位作者 董昂 周傲然 吴学金 郑帅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精准识别对于网络结构稳定和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K-shell方法仅通过节点在网络中所处位置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导致区分度不高。基于此,综合考虑了节点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对节点重要性的影响,提... 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精准识别对于网络结构稳定和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K-shell方法仅通过节点在网络中所处位置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导致区分度不高。基于此,综合考虑了节点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对节点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邻域K-shell分布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节点邻域Ks值定义节点的熵,从而反映邻居节点的K-shell分布特征。通过11个网络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并区分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 K-SHELL 易感-感染-恢复模型(SIR)
下载PDF
一类疾病垂直感染的生态-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丽萍 李自珍 +1 位作者 王文婷 马智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7-132,共6页
研究了捕食者-食饵模型中食饵染病且能垂直感染的具有密度制约因素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分析了解的有界性,讨论了非负平衡点的存在性,得到了平衡点局部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非负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分别得到了捕食者绝灭、疾... 研究了捕食者-食饵模型中食饵染病且能垂直感染的具有密度制约因素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分析了解的有界性,讨论了非负平衡点的存在性,得到了平衡点局部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非负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分别得到了捕食者绝灭、疾病消失和疾病成为地方病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行病模型 垂直感染 平衡点 稳定性
下载PDF
运用决策树模型对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颅内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春 莫凡露 +1 位作者 秦幸楠 张宏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分析国产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商品名:来可信)和进口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商品名:稳可信)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颅内感染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 目的:分析国产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商品名:来可信)和进口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商品名:稳可信)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颅内感染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MRSA颅内感染并使用来可信或稳可信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来可信115例,稳可信42例,以有效率(包括临床治愈和临床好转)为效果指标,运用决策树模型对来可信和稳可信治疗MRSA颅内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分别以成本下降10%和有效率下降10%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来可信的有效率为85.21%,期望成本为13 125.96元,成本-效果比(CER)为15 404.25;稳可信的有效率为78.57%,期望成本为15 619.17元,CER为19 879.31,来可信与稳可信治疗MRSA颅内感染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无差异。结论:来可信和稳可信治疗MRSA颅内感染的有效性相当,但来可信的CER低于稳可信的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模型 来可信 稳可信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颅内感染 成本-效果比
下载PDF
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耀华 白顺 +6 位作者 郑磊 覃晓琳 曾维英 黄进梅 吴兴中 欧江丽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0-13,17,共5页
目的:建立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衣原体感染Mc Coy细胞,实验组加入0.5 ng/m L IFN-γ诱导沙眼衣原体,对照组无IFN-γ诱导,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Mc Coy细胞,培养72 h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 目的:建立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衣原体感染Mc Coy细胞,实验组加入0.5 ng/m L IFN-γ诱导沙眼衣原体,对照组无IFN-γ诱导,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Mc Coy细胞,培养72 h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诱导后衣原体的细胞形态。实验组72 h解除IFN-γ诱导,继续培养48 h,观察衣原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在0.5 ng/m L IFN-γ作用72 h后,碘液染色发现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比对照组减少,包涵体变小;荧光抗体染色显示衣原体包涵体质地疏松,染色不均匀;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包涵体变小和网状体体积增大等特征的典型异形包涵体。去除IFN-γ作用后,包涵体内致密的EB颗粒数量增加。对照组培养72 h后碘液染色和荧光染色可见典型包涵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典型的网状体和原体,充满整个包涵体。结论:成功建立了IFN-γ体外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进行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沙眼衣原体 持续性感染 细胞模型
下载PDF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振洁 李际强 张毅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1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主要是对近 2 0年来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VZV)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并逐一对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豚鼠、大鼠、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病毒检测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不断完善 VZV感染的动物模型 ,并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 本文主要是对近 2 0年来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VZV)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并逐一对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豚鼠、大鼠、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病毒检测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不断完善 VZV感染的动物模型 ,并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对于探索 VZV感染的机理及研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诊病毒感染 动物模型 疫苗
下载PDF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振洁 李际强 张毅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对近 2 0年来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VZV)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并逐一对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豚鼠、大鼠、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病毒检测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VZV感染的动物模型的不断完善及其系统、深入的研究 ,对于探索 VZV... 对近 2 0年来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VZV)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并逐一对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豚鼠、大鼠、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病毒检测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VZV感染的动物模型的不断完善及其系统、深入的研究 ,对于探索 VZV感染的机理及研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 动物模型 病毒感染 VZV
下载PDF
IRF-7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肝脏中的表达变化分析
14
作者 王磊 常琳 +1 位作者 彭辉 陈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2-575,共4页
目的本文拟通过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变化,以期探讨IRF-7在HBV急性感染清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压水动力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BV基因组... 目的本文拟通过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变化,以期探讨IRF-7在HBV急性感染清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压水动力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BV基因组1.3倍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BV1.3)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NC组)、模型组(pHBV组)及空载体组(pcDNA组)小鼠肝脏中IRF-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HBV组在6 h即可检测到肝脏内HBsAg及HBcAg阳性,抗原表达在12 h达峰值,至第5天逐渐消失。pHBV组肝脏组织中IRF-7 mRNA和蛋白表达在6 h均显著上调(P<0.05),12 h达最高,随后下降,48 h恢复至正常水平。而pcDNA组与正常组的IRF-7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了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肝脏组织IRF-7 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与肝脏内HBV抗原表达变化趋势一致,提示肝脏内IRF-7可能参与了HBV的急性感染清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7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感染 小鼠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LSTM-SIR-EAKF的流感样病例预测
15
作者 李进 魏艳龙 +1 位作者 薛红新 梁海坚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4年第9期38-44,共7页
探索基于机器学习模型与传染病模型的组合方法来预测流感趋势,为医疗机构提供意见方便做好预防措施。为了准确捕获流感样病例的时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易感-感染-康复(SIR)模型和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EAKF)的... 探索基于机器学习模型与传染病模型的组合方法来预测流感趋势,为医疗机构提供意见方便做好预防措施。为了准确捕获流感样病例的时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易感-感染-康复(SIR)模型和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EAKF)的组合预测模型(LSTM-SIR-EAKF)。首先,使用LSTM学习流感样病例的时序关系。其次,利用SIR模型模拟流感的传播过程。最后,EAKF对SIR模型生成的流感样病例预测值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流感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3个时间段流感样病例的预测,LSTM-SIR-EAKF模型的拟合优度R2分别是0.996、0.991、0.995,且预测结果的评价指标均优于对比模型。LSTM-SIR-EAKF模型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在时间方面对流感做了长期预测,以及传染病模型在空间中模拟了流感人群的变化,有效提高了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易感-感染-康复模型 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基于改进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思远 谭瀚霖 李东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进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自动修正COVID-19基本再生数(R0),对中国湖北省和韩国的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的湖北省COVID-19疫情顶点在2020年2月21日,现有确诊病例数约为50000例(2月19日),预计疫情将于3月4日回落至30000例以下,并在5月10日左右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显示,确诊人数顶点为53371例。模型预测的韩国疫情峰值在3月7日,将于4月底结束。结论改进的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在COVID-19疫情早期实现了较准确的数据预测,政府相关部门在疫情中及时、有效的强力干预明显影响了疫情的发展进程,东亚其他国家如韩国的疫情在3月仍处于上升期,提示中国需要提防输入性疫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 疫情数据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准则决策的亚胺培南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风险-效益评价
17
作者 蔡晓佳 王映芬 王文娟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2期1862-1867,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多准则决策对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效益-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9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单一治疗组... 目的评价基于多准则决策对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效益-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9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单一治疗组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的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建立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控制感染时间、药物治疗时间、肺功能指标恢复时间、细菌学检查复常时间与单一治疗组相比显著缩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CRP、PLT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效益值为78、风险值为72、总效益-风险值为75,而单一治疗组分别为60、56和58,联合治疗组的效益-风险100%高于单一治疗组,多准则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的治疗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模型 重症感染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效益 风险
下载PDF
创伤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光亮 王方艺 +1 位作者 李良 张翼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73-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积水(PTH)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VPS治疗的250例PTH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评估感染情况,包括VPS相关的颅内感染、切口感染、腹腔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积水(PTH)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VPS治疗的250例PTH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评估感染情况,包括VPS相关的颅内感染、切口感染、腹腔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随访1年,32例(12.8%)发生感染,其中8例脑室端感染,14例腹腔端感染,3例腹腔假性囊肿,7例感染后脑脊液蛋白及纤维素含量过高引起分流管阻塞;表皮葡萄球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革兰氏阴性菌6例,其他细菌3例;31例治愈,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366,95%CI 0.153~0.877,P=0.024)、合并糖尿病(OR=0.153,95%CI 0.053~0.445,P=0.001)、去骨瓣减压术(OR=0.213,95%CI 0.084~0.536,P=0.001)、分流管暴露时间≥30 min(OR=0.178,95%CI 0.071~0.446,P<0.001)是PTH病人VPS后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6个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感染的列线图总分为330分,当分值>180分时,PTH病人VPS后感染的风险预测值>90%;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曲线下面积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去骨瓣减压术及分流管暴露时间长是PTH病人VPS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PTH病人VPS后感染的临床预判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占玲俊 卢锦标 +2 位作者 唐军 陈保文 秦川 《微生物与感染》 2016年第1期59-64,共6页
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复发是新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其中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较大,使耐药LTBI复发的防控成为结核病研究的重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是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控相关机制研究、... 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复发是新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其中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较大,使耐药LTBI复发的防控成为结核病研究的重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是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控相关机制研究、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和疫苗研究的基础。目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缺乏,而已有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潜伏-复发感染模型存在缺陷,如小鼠模型的潜伏期荷菌量偏高、复发期变异大,而猴模型的潜伏期和复发期不可预测。模型的可控性差使其应用困难,且缺乏可用的免疫学评价指标,导致远期复发无法预测。因此,基于现有H37Rv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展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通过选用新的抑菌剂和诱导剂,制备有稳定潜伏期、潜伏时长适中、复发起点和复发水平变异小的动物模型,是未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 稳定性 可控性
下载PDF
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并注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建立尿路感染大鼠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天文 粟宏伟 +3 位作者 邱玉环 朱永生 罗松涛 刘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目前传统尿路感染模型操作过程复杂、易于感染,而单纯经尿道注射细菌模型又不够稳定。文章探究采用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加注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建立尿路感染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目前传统尿路感染模型操作过程复杂、易于感染,而单纯经尿道注射细菌模型又不够稳定。文章探究采用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加注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建立尿路感染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无异物7、14 d组,异物7、14 d组。异物组经尿道置入异物加注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液,无异物和空白组分别注入等量菌液和无菌等渗盐水。检测双侧肾重指数、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计数、尿液及肾细菌学和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左、右肾重指数[(32.13±1.10)×10^(-2),(32.18±0.90)×10^(-2)]比较,异物7 d组左、右肾重指数[(42.83±1.43)×10^(-2),(41.28±1.55)×10^(-2)]增加(P<0.01),异物14 d组左、右肾重指数[(38.15±1.40)×10^(-2),(39.10±3.01)×10^(-2)]增加(P<0.01);与无异物7d组比较,异物7d组左、右肾重指数增加[(31.08±0.91)×10^(-2)vs (42.83±1.43)×10^(-2),(31.62±0.81)×10^(-2)vs (41.28±1.55)×10^(-2),P<0.01];与无异物14 d组比较,异物14 d组左、右肾重指数均增加[(32.97±0.64)×10^(-2)vs(38.15±1.40)×10^(-2),(33.17±0.27)×10^(-2)vs (39.10±3.01)×10^(-2),P<0.01]。空白组、无异物14d组肾及尿液均未培养出细菌;无异物7 d组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33.3%)、肾未培养出细菌;异物7、14 d组肾及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100%。异物组肾及尿液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肾和尿液7 d培养计数分为106CFU/g、107CFU/mL,14 d培养计数分为103CFU/g、106CFU/mL。与空白组比较,异物7 d组白细胞总数升高(P<0.05),异物7 d组、异物14 d组中性粒百分率升高(P<0.01)。与无异物7 d组比较,异物7 d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百分率升高(P<0.05);与无异物14 d组比较,异物14 d组中性粒百分率升高(P<0.01)。异物7 d组上皮细胞有严重的水肿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细菌菌落、少许上皮细胞脱落,异物14 d组上皮细胞连续性完全中断、大量的上皮细胞脱落及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成团的细菌菌落。镜下肾HE染色:异物7 d组广泛的肾盏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小脓肿、出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异物14 d组肾盏有炎症改变,肾小管萎缩、扩张、坏死脱落等管型改变,部分肾小球形态改变及周围少许纤维组织形成。结论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加注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可建立高成功率、稳定的尿路感染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模型 尿路感染 膀胱异物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