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晏”一字分化说
1
作者 尉侯凯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甲骨文“■”象在女子的脖颈之处画一指事符“○”表示缨饰,是《说文》训为颈饰的“婴”的表意初文。当“○”与“女”分离后,它的表意效果已不显著,故保留“女”旁,而把指事符“○”替换成声符“賏”,由此产生后世常见的“婴”。“■... 甲骨文“■”象在女子的脖颈之处画一指事符“○”表示缨饰,是《说文》训为颈饰的“婴”的表意初文。当“○”与“女”分离后,它的表意效果已不显著,故保留“女”旁,而把指事符“○”替换成声符“賏”,由此产生后世常见的“婴”。“■”亦可用来形容女子安娴、晏安之貌。当指事符“○”与“女”脱离,“○”进一步讹变为“日”,再将“女”替换为读音更加明确的“安”,最终形成“晏”的固定写法。一言以蔽之,“■”应该是“婴”“晏”二字的共同表意初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字分化
下载PDF
“宴”与“晏”
2
作者 朱文献 《语文天地》 2003年第06M期23-23,共1页
北京大学辜鸿铭教授,一次讲授《晏子春秋》,板书时将“晏”误成了“宴”。听课的学生当即有人指出。辜先生一面改正,一面自言自语:“汉字真有点讨厌。你看这‘宴’与‘晏’,只不过把‘日’的上下位置换一下。
关键词 “宴” “晏” 高中 语文 形声字 混用
下载PDF
《晏子春秋》词句考辨六则
3
作者 谢祥娟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等相关知识,对《晏子春秋》中的六处词句进行辨析。“臣不敢不知”中的第二个“不”应为衍文,“不敢知”是一个古成语,大体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难保、不敢保,不敢说”。“固”是一个表程度高的程度副词,用在谓词... 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等相关知识,对《晏子春秋》中的六处词句进行辨析。“臣不敢不知”中的第二个“不”应为衍文,“不敢知”是一个古成语,大体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难保、不敢保,不敢说”。“固”是一个表程度高的程度副词,用在谓词性词语“多心”之前,可释为“本来、确实”。“言不疾、指不及血者死”,不属于盟誓内容,而是交待故事情节发展的叙述性语言。“可立而以闻”中的“立”,应为“泣”之借字,“使吏养之,可立而以闻”是一个假设复句。“臣闻下无直辞……”中的“闻”后,当有“之”字;“仲尼闻之”中的“之”字,也应保留,两者均是回指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春秋》 歧义辨析 古籍整理 汉语史
下载PDF
论何晏的思想轨迹和在正始玄学中的历史地位
4
作者 韩国良 李华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10-12,共3页
何晏是正始玄学的实际领导者,他早年倡导绝对贵无论,晚年则转向王弼的相对贵无论,这和他与曹魏皇权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正始玄学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弄清正始玄学的发展线索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意义... 何晏是正始玄学的实际领导者,他早年倡导绝对贵无论,晚年则转向王弼的相对贵无论,这和他与曹魏皇权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正始玄学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弄清正始玄学的发展线索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意义非常之大。对正始玄学的支柱之一何晏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轨迹不能客观地去评价,对正始玄学的面貌就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轨迹 正始玄学 历史地位 玄学思想 王弼
下载PDF
妟鼎铭文与西周绎祭
5
作者 刘婧妍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3,139,140,共14页
甲骨卜辞习见肜祭,“殷曰肜,周曰绎”,但周代的绎祭于出土文献中却长期隐没未显。本文通过解读妟鼎铭文揭示出绎祭由绎哀而来,因绵延寻绎亲丧之哀思而绎祭,绎祭的意义便在于在以吉祭易丧祭之际表明礼虽有变,但孝子之哀思绵续不绝。将这... 甲骨卜辞习见肜祭,“殷曰肜,周曰绎”,但周代的绎祭于出土文献中却长期隐没未显。本文通过解读妟鼎铭文揭示出绎祭由绎哀而来,因绵延寻绎亲丧之哀思而绎祭,绎祭的意义便在于在以吉祭易丧祭之际表明礼虽有变,但孝子之哀思绵续不绝。将这一宗旨仪节化呈现,绎祭便广泛施行于需设神尸的正祭之后,成为礼仪定制。另外,妟鼎铭文表明,绎祭作为相对于正祭存在的复祭应由小宗主持,这对于探讨西周早期的宗法制度而言也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妟鼎 绎祭 宾尸
原文传递
词坛沉寂与“南词”北进——宋初百年词坛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沈松勤 楼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宋朝立国后的七八十年间,"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词坛萧条寥落,其背后体现了政治文化的取向与重南轻北格局。随着北宋大一统政权的深入运行,南方文人士大夫的政治地位逐渐提高,歌伎歌舞佐酒的社会风气日趋盛行,作为南方人的... 宋朝立国后的七八十年间,"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词坛萧条寥落,其背后体现了政治文化的取向与重南轻北格局。随着北宋大一统政权的深入运行,南方文人士大夫的政治地位逐渐提高,歌伎歌舞佐酒的社会风气日趋盛行,作为南方人的文学,词的文化生态也日渐成熟。经过近百年的涵养,至仁宗朝,汴京新声竞繁,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等词人先后由南入北,将词从南方送至北方,取得"南词"北进的重大进展,使汴京成为继西蜀成都、南唐金陵之后的词坛中心,承先启后,融合南北,开创宋词一代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坛沉寂 四大词人(柳永 张先 欧阳修) “南词”北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