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断裂调整聚集成藏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迎朝 朱伟林 高阳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3,共9页
针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问题,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构造解析方法,开展了中新世构造运动背景下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中新统珠江组油藏的调整、次生油藏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地层界面T_(41)(珠江组一段Ⅳ油组顶)为界的珠江组上、下部油藏,分别具有... 针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问题,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构造解析方法,开展了中新世构造运动背景下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中新统珠江组油藏的调整、次生油藏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地层界面T_(41)(珠江组一段Ⅳ油组顶)为界的珠江组上、下部油藏,分别具有"晚期聚集"和"晚期断裂调整"特征,下部油藏原油密度高、黏度大;上部油藏原油密度低、黏度小。珠江组上、下部油藏油气来源相同。中中新世的NWW—SEE走向雁列式断裂体系沟通了珠江组上、下部油藏,起到了调整改造下部油藏和向上部运移油气的双重作用。提出了"晚期断裂调整、晚期聚集"油气成藏模式,即由于晚期断裂的垂向沟通,早期形成的珠江组下部油藏中局部油气沿断裂向上部运聚,调整后的下部油藏、晚期聚集的上部油藏垂向叠置,形成"下重上轻"、多油水系统的油田,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断裂调整、晚期聚集”油藏 成藏模式 中新统珠江组 琼海凸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原油特征和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汉林 江同文 +2 位作者 顾乔元 牛玉杰 张秋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8-346,共9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内部存在着由北向南原油密度等物性呈现规律变化的特征。西北部的"重质油"(密度〉0.934g/cm3)与中-南部的"轻质油"(密度〈0.934g/cm3)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但原油族组成、原油成份等方面的特...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内部存在着由北向南原油密度等物性呈现规律变化的特征。西北部的"重质油"(密度〉0.934g/cm3)与中-南部的"轻质油"(密度〈0.934g/cm3)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但原油族组成、原油成份等方面的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东河砂岩油藏的原油可能不是直接来自于烃源岩,而是来源于古油藏,原油物性的差异是晚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晚海西期形成的古油藏发生调整并在运移过程中造成的成份分异等原因所致。哈得逊鼻隆构造高点至今仍在迁移,东河砂岩油藏正处于充注、调整之中,导致了其油-气-水界面的大幅度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油藏 晚期调整 东河砂岩 哈得逊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 2005年第3期296-298,共3页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南山 因素分析 燕山运动 加里东晚期 构造运动 油藏形成 印支运动 构造圈闭 逆冲断裂 上覆盖层 构造抬升 破坏因素 主导因素 借鉴意义 油气勘探 中国南方 背斜 烃源岩 复杂化 热裂解 印支期 差异性 生气 气藏 剥蚀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探讨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汉林 江同文 +2 位作者 顾乔元 牛玉杰 张秋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1,共5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存在3个相互独立的油藏: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及中泥岩段薄砂层油藏、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油藏。它们的油气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具有相同的区域性盖层。多种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分析显示它们却具有不同的成藏时期...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存在3个相互独立的油藏: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及中泥岩段薄砂层油藏、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油藏。它们的油气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具有相同的区域性盖层。多种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分析显示它们却具有不同的成藏时期。本文通过油气生排烃期、输导体系、断裂活动期等综合分析显示,它们都形成于海西晚期,但由于晚期的构造活动导致了它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油气调整过程,现今东河砂岩和薄砂层油藏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得出的结果,其实是古油藏晚期调整后形成的新油藏。提出了成藏研究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常规和非常规生标是否适用古老烃源岩;(2)现今常规成藏期次的研究方法如何识别出调整改造后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输导体系 断裂活动期 晚期调整聚集 哈得逊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裂陷盆地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气性控制因素分析——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渠永红 付晓飞 王洪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6,共9页
塔南凹陷中西部发育典型的断圈,形成典型的断层遮挡型油藏。在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影响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性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充注的程度;二是侧向封闭能力;三是后期改造的程度。充注程度表现为“供烃”、“输导”和“聚集”... 塔南凹陷中西部发育典型的断圈,形成典型的断层遮挡型油藏。在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影响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性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充注的程度;二是侧向封闭能力;三是后期改造的程度。充注程度表现为“供烃”、“输导”和“聚集”三方面的耦合,高效供烃有两种模式:即侧向运移持续供烃模式,砂泥薄互层烃源岩早期分散型聚集之后断裂活动高效汇聚模式。沿断裂运移的油气必须在“顶封”作用下才能大规模聚集。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断圈的有效性,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断层封闭的烃柱高度大于断圈的幅度,断圈完全有效;二是断层封闭的烃柱高度小于断圈的幅度,断圈部分有效;三是断层开启,断圈无效。断圈油气保存受控于成藏期后断裂活动性,成藏关键时刻之后活动断裂将破坏盖层连续性,在浅层形成次生油藏或散失,不活动的断圈油气得以保存。因此,断圈含油性需要从断裂输导、遮挡和保存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三个条件必须合理匹配,油气才能大规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圈闭 断裂变形 早期聚集 侧向封闭性 晚期活动 调整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3
6
作者 米立军 张忠涛 +4 位作者 庞雄 刘军 张博 赵庆 冯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2-913,共12页
针对白云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利用大量地震、钻井和地质等油气勘探资料,对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认为油气富集受到以下因素控制:(1)巨型烃源岩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烃源... 针对白云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利用大量地震、钻井和地质等油气勘探资料,对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认为油气富集受到以下因素控制:(1)巨型烃源岩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烃源岩差异生烃及油气差异聚集作用控制油气有序分布及聚集:生烃空间差异性控制"内气外油"总体平面分布格局,而油气差异聚集作用控制了白云东洼"内气外油"的油气平面分布;生烃时效性控制"上气下油"的油气差异分布;(3)晚期断裂/底辟带和继承性构造脊控制新近系油气优势汇聚:晚期断裂/底辟带控制新近系圈闭形成及油气纵向高效输导,继承性构造脊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以上认识有力指导了白云凹陷及周边地区的勘探实践,为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或其他类似凹陷或盆地的勘探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凹陷 巨型烃源岩 差异生烃 差异聚集 晚期断裂/底辟带 构造脊
下载PDF
渤海海域蓬莱19-3油田油气成藏特征新认识 被引量:23
7
作者 郭永华 周心怀 +3 位作者 凌艳玺 李建平 王飞龙 王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7-332,共6页
蓬莱19-3油田是中国近海海域迄今发现的最大油田,油气来源和晚期超大规模成藏研究是其发现以来地质家不断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认为:1)蓬莱19-3油田原油主要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部分源于东营组(渤中凹陷为主)烃源岩。油田周边存在两... 蓬莱19-3油田是中国近海海域迄今发现的最大油田,油气来源和晚期超大规模成藏研究是其发现以来地质家不断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认为:1)蓬莱19-3油田原油主要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部分源于东营组(渤中凹陷为主)烃源岩。油田周边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油气充注方向,即:油田的北西方向(渤中凹陷)和东南方向(庙西凹陷)。2)渤中凹陷极为丰富的油源、长期的低势区和郯庐断裂的能量释放以及以不整合面为主导输导体系的优势成藏模式是蓬莱19-3油田形成的先决条件。3)油藏内部井间温度的显著差异、原油密度、粘度和气体的变化规律,以及直至海底的‘气烟囱’较大面积存在等,说明油藏油气源非常充足,油田北侧至今存在超强充注,晚期成藏特征明显。证实了蓬莱19-3油田是渤海海域一种典型的晚期大规模快速成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郯庐断裂 气烟囱 新近系油藏 晚期成藏 蓬莱19-3油田 渤海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