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之为“何”?--浅谈“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中的“我”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琼 伍晓莉 江思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6期17-20,共4页
王国维的“境界说”历来备受关注,其中关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问题更是争议不断,这些争议的实质乃是对于“我”之解读的差异。通过对既往研究现状的分析找到了其内部的相似特征,进而以类分处理的方法逐一排除了“我”之为“... 王国维的“境界说”历来备受关注,其中关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问题更是争议不断,这些争议的实质乃是对于“我”之解读的差异。通过对既往研究现状的分析找到了其内部的相似特征,进而以类分处理的方法逐一排除了“我”之为“主体”、为“情”、为“意”的可能性,并通过对王氏概念之理论来源的梳理,发现其为康德美学意义上的“无功利”审美之产物,得到“我”指代的乃是“利害关系”或“物我关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是从物我关系而言的”“有我之境”就是诗歌审美境界当中存在着“利害关系”是一种“非自然”抒写;而“无我之境”则是审美境界当中泯灭了“利害关系”,是一种“自然”抒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我之境 “我”之概念 本义
下载PDF
中国化诗学的主体建构——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新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青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9-183,共5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创造性地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类型,以"无我"这样一个具有深厚中国文化渊源的术语表达了不同于西方存在主义的主体观,更接近于纯粹的哲人境界、审美境界。王国维意境理论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创造性地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类型,以"无我"这样一个具有深厚中国文化渊源的术语表达了不同于西方存在主义的主体观,更接近于纯粹的哲人境界、审美境界。王国维意境理论有助于主体超越"唯我论"的偏狭,走向人与世界万物的和谐统一;对于生命体验的强调,丰富了人自身的多维度存在,为"完整的人"提供了美学层面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我之境 中国化诗学 主体性
下载PDF
诗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刍议
3
作者 雷义成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7年第11期60-61,共2页
诗歌是通过意境来宣泄心灵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意境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生活图景,甚至可以是人物或事物形象,而无论哪种类型的意境,都终究不过是诗人宣泄心灵的一种凭借,是诗人心灵的图像。这个图像中可以有诗人自身的形象,也... 诗歌是通过意境来宣泄心灵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意境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生活图景,甚至可以是人物或事物形象,而无论哪种类型的意境,都终究不过是诗人宣泄心灵的一种凭借,是诗人心灵的图像。这个图像中可以有诗人自身的形象,也可以没有诗人自身的形象,前者就是所谓的"有我之境",后者就是所谓的"无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诗歌 艺术样式 自然景象 诗人 心灵
下载PDF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从历史文献学角度探赜倪瓒画风的转变
4
作者 苏典娜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试图通过元四家中的代表人物倪瓒及其绘画创作的相关历史文献(包括元明史书、绘画著作、倪瓒本人书信、倪瓒文集等)的分析,探讨其画风(绘画风格、意境变迁)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重点是从历史文献学视角探索倪瓒的画风转变... 本文试图通过元四家中的代表人物倪瓒及其绘画创作的相关历史文献(包括元明史书、绘画著作、倪瓒本人书信、倪瓒文集等)的分析,探讨其画风(绘画风格、意境变迁)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重点是从历史文献学视角探索倪瓒的画风转变,看其作品如何从早期的“无我之境”走向“有我之境”。本文在李泽厚所认为的倪瓒是“有我之境”代表人物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倪瓒的美学意境之演变,转变以《秋林野兴图》(1339年作)这样的早期作品为代表,因历史和个人因素而逐渐发生变化。首先,笔者认为《秋林野兴图》糅合了李成、郭熙、董源等“有我之境”代表人物的风格,较客观地表现出自然对象的细节或整体,即使画中有人物也不轻易直接流露情感,其中又有画家与理想化自然山水的“牧歌式”关系,画面上更多是“再现”,在其间“可游”“可居”,因此其进入了李泽厚所言的“多义性的‘无我之境’的美学范畴”;其次,笔者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在此之后倪氏的代表作品如何转向“表现”,走向“有我之境”,从而揭示以倪瓒为代表的元末明初文人画家的心理特征与所受时代环境影响,以论证倪氏此阶段山水画从“无我之境”发展到“有我之境”这一境界过程转变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历史文献 我之境 有我之境 山水画
下载PDF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辨 被引量:3
5
作者 凌晨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02,共6页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历来被认为是集中体现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资源内部矛盾的一对概念范畴。要界定"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内在涵义,一方面不可忽视"境界"说作为审...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历来被认为是集中体现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资源内部矛盾的一对概念范畴。要界定"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内在涵义,一方面不可忽视"境界"说作为审美理想论的统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关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对这对概念的建构作用。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涵义进行阐释和评价既要顾及王国维对传统诗学词学话语进行创新改造的用心,又要重视它们所蕴含的中西文化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审美理想“界”说
下载PDF
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由阿炳的塑造看王宏伟歌剧表演艺术追求
6
作者 游暐之 《歌剧》 2024年第9期70-79,共10页
2017年,民族歌剧《二泉》在无锡首演,王宏伟领衔主演阿炳(华彦钧)。当时我曾经撰写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王宏伟饰演的阿炳“还是立住了”。七年之后,回想起当年饰演的阿炳,王宏伟以为:“那时候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只是演下来而已,对人物、... 2017年,民族歌剧《二泉》在无锡首演,王宏伟领衔主演阿炳(华彦钧)。当时我曾经撰写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王宏伟饰演的阿炳“还是立住了”。七年之后,回想起当年饰演的阿炳,王宏伟以为:“那时候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只是演下来而已,对人物、对音乐的理解都还不够深邃。”王宏伟的自我评价与我当年的观感不谋而合,这说明,一个演员在台上的艺术呈现达到多少火候,台下的观众就能体会到多少温度,完整的舞台艺术是台上的艺术家与台下的观众共同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衔主演 民族歌剧 阿炳 舞台艺术 华彦钧 艺术呈现 歌剧表演艺术 我之境
下载PDF
实境教学在线上国际中文思政教育中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步延新 孙红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在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基于情境学习和实境学习理论的实境教学成为线上国际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中文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实境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镜头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 在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基于情境学习和实境学习理论的实境教学成为线上国际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中文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实境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镜头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引发学习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其对中文学习的渴望,将思政教育融合在线上国际中文教学之中。这在《四合院》一课的实境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实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广泛性、融合性、扩展性可以充分将语言知识和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语言教学中,且教学效果显著,受到海外中文学习者的欢迎。由此可见,实境教学是对海外中文学习者进行思政教育,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断——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探源 被引量:33
8
作者 罗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72,共32页
论文追溯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及与之相关的“造境、写境”,“优美、宏壮”诸种范畴的思想来源。指出上述范畴是分别依据叔本华美学和席勒肇端的西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美学建构起来的。这两... 论文追溯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及与之相关的“造境、写境”,“优美、宏壮”诸种范畴的思想来源。指出上述范畴是分别依据叔本华美学和席勒肇端的西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美学建构起来的。这两种美学传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反映在王国维围绕着“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建构的理论体系中,并最终导致这一理论体系的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王国维 探源 《人间词话》 西方现实主义 美学建构 思想来源 理想主义 美学传统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植物景观生成设计——以花境平面图生成为例
9
作者 冯璐 余辰雯 +1 位作者 孙雨婷 赵晶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8,共10页
【目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科学性和技术性兼备。探索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过程的效率。【方法】以花境平面图生成设计为例,建立了基于细致... 【目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科学性和技术性兼备。探索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过程的效率。【方法】以花境平面图生成设计为例,建立了基于细致筛选优化的植物平面数据集。数据集标注基于植物分类,考虑了植物的种类、搭配原则及空间布局规律。引入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ycleGAN)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学习,实现花境平面设计的自动生成。【结果】CycleGAN模型在以花境为代表的植物景观设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花境平面图生成模型能够准确识别条形场地边界,并在色彩再现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和可识别性。生成平面图的空间布局中,色块大小、平面布局形态和位置展示了各种植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能够复现部分潜在搭配组合,生成了符合美学和生态原则的设计方案。然而,模型在部分场地边框的准确识别和设计结果的多样性方面仍存在局限。【结论】证明了CycleGAN在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潜力,并为实践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创新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景观设计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循环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新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柯汉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61-68,135-136,共10页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有”“无”境界的学说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本义入手,对土国维的两种境界说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有我之境”乃超越“小我”之儒家境界,“无我之境”乃超越“大我”之道家境界;“以我观物”...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有”“无”境界的学说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本义入手,对土国维的两种境界说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有我之境”乃超越“小我”之儒家境界,“无我之境”乃超越“大我”之道家境界;“以我观物”是以一巳之情现物,仍末忘我,“以物观物”是以万物之理现物,即以“道心”观物,是为忘我大达,高于前者,因而,“无我之境”高于“有我之境”。王氏推崇“无我之境”,实为道家“贵无”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我之境 以我观物 以物观物
下载PDF
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概念形成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荣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5,共8页
对"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研究,以往主要是从王国维的美学接受出发,就理论描述的相似处判断其理论来源,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至迄今为止仍无定论。事实上,这些讨论均未触及王国维"有我之境"、&qu... 对"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研究,以往主要是从王国维的美学接受出发,就理论描述的相似处判断其理论来源,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至迄今为止仍无定论。事实上,这些讨论均未触及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概念形成的根源。王国维提出这对概念,根本在于他引入了西方的两"我"说:主观之我与客观之我。由于晚清是西学输入的早期阶段,为便于国人理解,西方的两"我"说在输入中土时被本土化,具体的做法是以佛教的义理"真我"(或径称为"我")与"非我"(亦曰"无我")来对译或指称这两个概念。这样,"有我之境"自然就指的是有"真我"的主观之境;"无我之境"则指的是"非我"(或仅有物性之我)的客观之境。同时,王国维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描述语言,如"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等,也都采用的是这种"格义"的方法。通过这种梳理,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概念形成的渊源不仅清晰可见,其理论内涵亦可得确解,而且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诸多疑难问题也大体可据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非我 有我之境 我之境
下载PDF
境界、意境、无我之境——读《论情境》与王文生教授商榷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良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71,共9页
王文生先生的《论情境》 ,对《人间词话》的“境界”、“无我之境”、“造境”诸说予以否定。本文从诸说的历史传承考辨 ,认为 :秦、汉时已出现作为表述物理空间的“境界” ,经过两度转换 (心境、诗境 )而成王国维以之与叔本华“理念”... 王文生先生的《论情境》 ,对《人间词话》的“境界”、“无我之境”、“造境”诸说予以否定。本文从诸说的历史传承考辨 ,认为 :秦、汉时已出现作为表述物理空间的“境界” ,经过两度转换 (心境、诗境 )而成王国维以之与叔本华“理念”对应的“境界”说 ,“意境”与“情境”不可替代 ;“无我”不是“没有我” ,是“无欲之我”的简化 ,“无我之境”在中国文学中确实存在 ,是心与物高度融洽的“情的物化”之境 ;“造境”从释皎然到梁启超、林琴南均有其说 ,决非王国维杜撰……以上诸说 ,经《人间词乙稿序》之揣摩 ,至《人间词话》而成型 ,其于诗词美学的卓越贡献不能轻易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情 王文生 《人间词话》 “无我之境 王国维 《人间词乙稿序》 诗词美学
下载PDF
成都市花境色彩配置模式研究
13
作者 郄亚微 韩玮 杨玲莉 《色彩》 2024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境色彩配置的主要原则,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占比及其比例变化的精细调控,以及其他色彩构成因子的合理搭配,将其共同构成花境色彩设计的基础框架。针对成都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提出了花境色彩配置模式的优化... 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境色彩配置的主要原则,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占比及其比例变化的精细调控,以及其他色彩构成因子的合理搭配,将其共同构成花境色彩设计的基础框架。针对成都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提出了花境色彩配置模式的优化路径:强调色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色彩间的相互作用与视觉平衡,通过植物色彩随季节更迭展现自然之美,融入文化元素,使花境设计富含地域文化韵味,持续监测与评估。通过成都市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花境色彩配置的案例设计,展示了色彩配置的景区自然衔接技巧,指出应当考虑季节性色彩变换的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配置 配置模式
下载PDF
超越与复归——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的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妍 《文艺评论》 2017年第10期97-102,共6页
王国维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是最早介绍并融会中西方美学思想的人物。他深受西方哲学和美学影响,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为统摄构架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这一理论框架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对... 王国维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是最早介绍并融会中西方美学思想的人物。他深受西方哲学和美学影响,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为统摄构架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这一理论框架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对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解读,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考虑到王国维本人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因而将之建立在唯意志论哲学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王国维 解读 现象学 中国现代美学 复归 西方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分析——以丽水市处州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敏华 虞洁 杨子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长效型花境是今后花境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提出了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要以种类丰富、群落稳定、观赏期长、季相丰富、养护简便、经济低碳为原则。以丽水市处州公园西侧入口处花境改造方案为... 长效型花境是今后花境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提出了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要以种类丰富、群落稳定、观赏期长、季相丰富、养护简便、经济低碳为原则。以丽水市处州公园西侧入口处花境改造方案为例,从主题设计、季相设计、植物群落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地域特色不够明显、乡土植物使用不多的问题,并且要进一步优化植物种类选择、进一步创新植物配置手法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型花 植物配置 丽水市
下载PDF
《人间词话》无我之境的道家文化阐释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0-81,共2页
《人间词话》的精华“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体现了道家体道的人生境界。本文通过对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及陶渊明的山水诗,阐述了“无我之境”的道家思想内涵,折射出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国文化格局和中国文人人格模式的影响和渗透。
关键词 我之境 《人间词话》 道家思想 王国维 庄子 陶渊明
下载PDF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与艾略特的“无个性文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78,共15页
 20世纪初,王国维引西方哲学来观察分析中国文学历史和现象,第一次提出了“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及其有关的“以物观物”、“以我观物”和“优美”、“壮美”等等概念,给中国文艺思想研究带来了一种外来的推动力。它既产生了正面...  20世纪初,王国维引西方哲学来观察分析中国文学历史和现象,第一次提出了“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及其有关的“以物观物”、“以我观物”和“优美”、“壮美”等等概念,给中国文艺思想研究带来了一种外来的推动力。它既产生了正面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艺实践和文艺思想的种种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与艾略特的“无个性文学”观念加以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文学 “无我之境 艾略特 文艺思想 王国维 文艺实践 中国文学 西方哲学 以物观物 优美
下载PDF
异同之辨:“客观对应物”与“无我之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国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和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是中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间有契合之处,它们都强调诗人应当隐蔽自己的主观情感,都主张文学的无功利性,但二者对客观化强调的程度不同,这是它们各自秉承... 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和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是中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间有契合之处,它们都强调诗人应当隐蔽自己的主观情感,都主张文学的无功利性,但二者对客观化强调的程度不同,这是它们各自秉承的批评传统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王国维 客观对应物 我之境 有我之境
下载PDF
历来关于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寇鹏程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上世纪以来,关于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各自出发点不一样,对于“有我”“无我”的解释多达19种观点。
关键词 王国维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汉赋中的昆仑神境与昆仑文化
20
作者 田胜利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汉赋里的昆仑是专称,可视作仙都,这源于它包藏的深厚仙道文化底蕴,同时昆仑也可以是泛称,或代指广阔辽远的西域地区,或代指不具名的高山。汉赋中的昆仑出产葡萄、大雀鸟、迷迭、木禾、不死树、瑶繠等名物,又是大川黄河的发源地,笼统而... 汉赋里的昆仑是专称,可视作仙都,这源于它包藏的深厚仙道文化底蕴,同时昆仑也可以是泛称,或代指广阔辽远的西域地区,或代指不具名的高山。汉赋中的昆仑出产葡萄、大雀鸟、迷迭、木禾、不死树、瑶繠等名物,又是大川黄河的发源地,笼统而言均指向西部,但具体所指又不完全相同,兼综现实与虚拟两端。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它向上可通达天庭,坐落于人间但又远离尘界,是汉代辞赋作家作品中理想的仙都神境,令世人神往。传说中昆仑神境有县圃、增城、阆风,充满神奇,汉赋在描绘人间都城时,往往拿它们来比拟形容,这成了汉代都城书写的一抹夺目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昆仑神 名物 昆仑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