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有无之境”没毛病?——兼向叶朗先生请教
1
作者 江思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1期49-52,共4页
对于《人间词话》中"有无之境"的评价,历来都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观点:赞赏、肯定的与批评、质疑的。持否定意见的学者中尤以美学家叶朗先生最为有名,其观点的影响力也最大,但通过对叶先生观点的梳理,发现叶先生在论述这个... 对于《人间词话》中"有无之境"的评价,历来都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观点:赞赏、肯定的与批评、质疑的。持否定意见的学者中尤以美学家叶朗先生最为有名,其观点的影响力也最大,但通过对叶先生观点的梳理,发现叶先生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混淆了"宏壮"与"壮美"这两个近似概念;第二,误解了"优美""宏壮"之理论来源;第三,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推理过度"。所以叶先生对"有无之境"的否定并不成立。"有无之境"并无毛病,至少是一组可以"自洽"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之境” 叶朗 宏壮 理论来源 推断过度
下载PDF
出入“有”“无”之境: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实相与命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祖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9,共8页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需要直面市场化体制实践中社会利益冲突所带来的"变化了的总体"和"差异化现实",着眼于实现具有时代高度的"历史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新突破。一方面,需要对由马克...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需要直面市场化体制实践中社会利益冲突所带来的"变化了的总体"和"差异化现实",着眼于实现具有时代高度的"历史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新突破。一方面,需要对由马克思哲学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复杂特质,以及在这种实践中所生成的诸多"观念"本身,作出属于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念确认与剖解;另一方面,这同时意味着需要诉诸"明心见性"的修行功夫,明确当代实践中进而文化公共性逻辑生成过程中,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所面临的窘迫的真实、真切的生存与生活难题,坚定地以社会公共价值优位和人民群众利益本位的立场,校正马克思哲学"真现实化"的合法化路径,最终形成并确立自己的独特立场、境界、理论品质、个性化的新的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优良心性秩序生成过程中的"实践自足"、"理论圆融"与"文化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之境” 差异化现实 马克思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