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待效应”失灵,更深层的误区在哪里?——读《莫让“期待”成为教育枷锁》一文后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兰霞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较之其它教育艺术,“期待”更多了一份神秘和奇妙,因为它的背后有着皮格马利翁神话的浪漫和罗森塔尔心理实验的雄辩,而且“期待”的教育效应在不少中外教育者的实践中获得过令人鼓舞的验证。但是,《莫让“期待”成为教育枷锁》一文... 较之其它教育艺术,“期待”更多了一份神秘和奇妙,因为它的背后有着皮格马利翁神话的浪漫和罗森塔尔心理实验的雄辩,而且“期待”的教育效应在不少中外教育者的实践中获得过令人鼓舞的验证。但是,《莫让“期待”成为教育枷锁》一文却从反面提出例证,指出“教育期待”确有可能成为“教育枷锁”,读来触人眼目,激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效应” 教育艺术 误区 心理实验 罗森塔尔 教育效应 教育者 奇妙
下载PDF
“期待效应”的潜在能量
2
作者 王灿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4年第6期93-95,共3页
在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每日沉浸在雕刻的愉悦之中,享受着雕刻艺术带给自己的那份浅笑安然的心境。善于雕刻的他,不喜欢本国的凡间女子,因为他觉得凡间女子与自己追寻的美少女相差甚远;凡间女子太不完美,令人失望... 在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每日沉浸在雕刻的愉悦之中,享受着雕刻艺术带给自己的那份浅笑安然的心境。善于雕刻的他,不喜欢本国的凡间女子,因为他觉得凡间女子与自己追寻的美少女相差甚远;凡间女子太不完美,令人失望,因而他宁愿一个人独处,不娶妻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效应” 能量 雕刻艺术 皮格马利翁 希腊神话 塞浦路斯 女子 少女
下载PDF
教育中的“期待效应”
3
作者 李桂娟 马俊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第8期78-79,共2页
一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 一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学生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学生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效应” 教育 美国哈佛大学 罗森塔尔 学生 新学期 学校 教学
下载PDF
用“期待效应”转化后进生
4
作者 金云如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第2期72-72,共1页
"后进生",他们或调皮捣蛋不思进取,或自暴自弃不喜学习……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会拖班级后腿,让老师们头痛不已。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这样说:"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那么,如何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用"期待效... "后进生",他们或调皮捣蛋不思进取,或自暴自弃不喜学习……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会拖班级后腿,让老师们头痛不已。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这样说:"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那么,如何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用"期待效应"转化他们呢?一、注意观察,识珠不易想要利用好"期待效应",教师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教师在鼓励学生时才更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效应” 转化后进生 《珍珠鸟》 冯骥才 闪光点 说服力 老师 教师
下载PDF
“期待效应”与学生自信能力的培养
5
作者 罗火良 范火荣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04年第20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期待效应” 自信能力 小学 数学教学 教学效率
原文传递
“期待效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6
作者 冯周娣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1期119-119,共1页
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进行实验并提出的理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 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进行实验并提出的理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效应”虚拟正面形象 虚拟事件 虚拟美好前景
原文传递
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心理制约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慧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4-65,共2页
心理制约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是由于某种心理制约机制的作用引起的一种反应效果.管理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活动的主客体都是特定的人.管理活动的效果与管理活动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若干... 心理制约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是由于某种心理制约机制的作用引起的一种反应效果.管理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活动的主客体都是特定的人.管理活动的效果与管理活动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若干心理规律、心理制约效应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制约效应 企业管理 “期待效应” “权威效应” “马太效应” “晕轮效应” “自己人效应” “首因效应” “从众效应”
下载PDF
满怀爱的深情
8
作者 刘思明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0年第8期1-1,共1页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本为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为打发寂寞时光,用象牙雕刻了一尊美女像,并对她产生了炽热的爱情,于是日夜祈祷,希望能和她一起生活。爱神阿芙洛...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本为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为打发寂寞时光,用象牙雕刻了一尊美女像,并对她产生了炽热的爱情,于是日夜祈祷,希望能和她一起生活。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的真情打动,就赐给这尊雕像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期待效应” 古希腊神话 塞浦路斯 象牙雕刻 心理学
下载PDF
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国政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3,共2页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当代中学生有着极大的可塑性。教师不妨假定他们具有某一种优点,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从而给了他们高尚的自我暗示和竭力奋斗的目标,营造出一个“向善”的场。这是人性的假设.符合“南风效应”和“期...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当代中学生有着极大的可塑性。教师不妨假定他们具有某一种优点,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从而给了他们高尚的自我暗示和竭力奋斗的目标,营造出一个“向善”的场。这是人性的假设.符合“南风效应”和“期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学生 激励 “期待效应” 生命个体 自我暗示 南风效应 可塑性 教师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要善用期待效应 被引量:1
1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年第10期59-59,共1页
唐宗礼(江苏油田安徽采油厂组织干部科):“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罗森塔尔效应”启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 “期待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 “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组织干部 江苏油田 小学教学 心理学家
原文传递
哲理箴言
11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第7期64-64,共1页
常见的心理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它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著名的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 常见的心理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它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著名的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撤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箴言 哲理 “期待效应” 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赏识有度
12
作者 顾建梅 《检察风云》 2012年第14期76-77,共2页
“赏识教育”的实验解说 “赏识教育”的依据可由一个著名实验来说明,即“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期待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 “赏识教育”的实验解说 “赏识教育”的依据可由一个著名实验来说明,即“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期待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再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识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 “期待效应” 学生成绩 1968年 雅各布森 心理学家 六年级
原文传递
点燃学生自信之灯
13
作者 蔡拥军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2年第1期54-54,共1页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亚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它来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该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亚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它来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该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 自信 心理学家 教育效果 个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