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落言筌——“朦胧”、“张力”、“反讽”、“悖论”的本体论意趣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卫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6,共7页
1、中西诗学的相互成全 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实现不同理论的相互阐释、相互发明,已经成为中西比较诗学公认的研究旨趣。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任何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事件",都必须语境化(历史化、地方化)地加以理解... 1、中西诗学的相互成全 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实现不同理论的相互阐释、相互发明,已经成为中西比较诗学公认的研究旨趣。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任何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事件",都必须语境化(历史化、地方化)地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中西诗学文心相通、诗心相通,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张力” “反讽” 本体论 意趣 悖论 中西比较诗学 中西诗学
下载PDF
“朦胧”:向复杂与深刻敞开的幽密暗道——先锋诗歌批评关键词解读之一
2
作者 崔修建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4,共5页
“朦胧”是新时期以来先锋诗歌批评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关键词。它是一个歧义纷呈的概念,其中混杂着不同的诗歌观念、价值评判标准和感情色彩,“朦胧”有时指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指一种语言风格,有时也指一种诗歌现象或者流派,与之相接... “朦胧”是新时期以来先锋诗歌批评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关键词。它是一个歧义纷呈的概念,其中混杂着不同的诗歌观念、价值评判标准和感情色彩,“朦胧”有时指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指一种语言风格,有时也指一种诗歌现象或者流派,与之相接近的古典诗学概念大致有“含蓄”、“隐秀”等,常常与现代诗学中的“晦涩”概念并举.有时直接与之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批评 “朦胧” 关键词 解读 诗学概念 诗歌观念 感情色彩 评判标准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中的“田野”意识和“朦胧”地带
3
作者 曹刚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3-45,60,共4页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场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田野"的独特空间特征上;莫言小说的另一特征在于向读者展示人性当中的"朦胧"地带。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了莫言在世界文坛上获得相应地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田野”意识 “朦胧”地带
下载PDF
解读“朦胧”
4
作者 李仁甫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第1期30-31,共2页
语言是一种符号,而语言的符号系统一旦复杂起来,比如出现长句、倒装句、无标点句以及一些为了达到陌生化效果而刻意造出的特殊句等等,学生就比较容易陷进语言符号的迷宫,找不到真正的意思,意味,读不出真正的感觉、滋味、甚至有可... 语言是一种符号,而语言的符号系统一旦复杂起来,比如出现长句、倒装句、无标点句以及一些为了达到陌生化效果而刻意造出的特殊句等等,学生就比较容易陷进语言符号的迷宫,找不到真正的意思,意味,读不出真正的感觉、滋味、甚至有可能把句子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解读 语言符号 符号系统 倒装句 陌生化 学生
下载PDF
“朦胧”“矇眬”“蒙眬”之辨析
5
作者 曹海英 《语文教学之友》 2006年第11期45-46,共2页
我们在阅读中总是看到将“矇眬”误为“朦胧”的现象。如:
关键词 “朦胧” 矇眬 阅读
下载PDF
含蓄美与“朦胧” 被引量:2
6
作者 潘秀通 《文艺研究》 1983年第4期86-92,共7页
这几年,我国诗坛上涌现出一批“朦胧诗”。这种“朦胧”色彩,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其他的艺术形式方面。赞赏者颂之为“朦胧美”,是“冲决固有的”传统美学观念后“新的崛起”;反对者称之为“
关键词 含蓄美 朦胧 “朦胧”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审美经验 “朦胧诗” 艺术美 适度性 曲折性
下载PDF
课件制作中“朦胧”效果的实现
7
作者 秦剑峰 《小学教学参考》 2002年第3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课件制作 “朦胧”效果 AUTHORWARE软件 制作方法
下载PDF
“蒙胧”现在写做“朦胧”吗?
8
作者 王洪钟 《语文知识》 2004年第11期20-20,共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祝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教材对“蒙胧”一词作的注释是:“[蒙胧]现在写做‘朦胧’。”...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祝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教材对“蒙胧”一词作的注释是:“[蒙胧]现在写做‘朦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胧” “朦胧”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第二册 《祝福》
下载PDF
公共财政预算要打破“朦胧”——代表热议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
9
作者 晓竹 《上海人大月刊》 2008年第2期9-9,共1页
市财政局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以书面形式作了《关于上海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预算报告,是每年人代会的“重头戏”。然而,一方面预算报告专业性较强,另一方面,人大代表普遍反映预算报告看不清、... 市财政局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以书面形式作了《关于上海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预算报告,是每年人代会的“重头戏”。然而,一方面预算报告专业性较强,另一方面,人大代表普遍反映预算报告看不清、看不懂,让长期以来预算报告的审议一直“热”不起来。今年人代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预算报告与往年相比有了不少新变化、新亮点,而代表们对政府的“钱袋子”也过问得越来越细,监督得越来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草案 公共财政预算 “朦胧” 预算报告 人大代表 书面形式 人代会
下载PDF
王夫之“朦胧”诗学观念研究
10
作者 陈莉 《文艺评论》 2019年第3期20-27,共8页
一朦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审美类型。如《诗·秦风·蒹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这首诗中,芦苇茫茫一片,白霜从空中散落,景色呈现出迷蒙... 一朦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审美类型。如《诗·秦风·蒹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这首诗中,芦苇茫茫一片,白霜从空中散落,景色呈现出迷蒙之美。诗中的"伊人"似乎就在水一方,又似乎在河水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诗学 观念研究 中国古代诗歌 王夫之 艺术效果 水墨山水画 审美类型
原文传递
朦胧非含蓄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汉民 《文艺研究》 1984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潘秀通同志《含蓄美与“朦胧”》一文,对诗的含蓄与朦胧的美学特征,作了有本有源的论述,读后颇受启发;但将含蓄与朦胧当做二而一者来阐释,尚可商榷。含蓄与朦胧是有相似之处,但作为诗的两种艺术风格或美的形态,二者还是有各自的规定性... 潘秀通同志《含蓄美与“朦胧”》一文,对诗的含蓄与朦胧的美学特征,作了有本有源的论述,读后颇受启发;但将含蓄与朦胧当做二而一者来阐释,尚可商榷。含蓄与朦胧是有相似之处,但作为诗的两种艺术风格或美的形态,二者还是有各自的规定性的。一,诚如潘秀通同志所讲,含蓄与朦胧都有蕴藉性,贵有弦外之音。但是,含蓄的蕴藉是确定的,既很丰富,又甚明晰。含蓄的诗,常常将含蓄与明朗、丰富与单纯、深邃与晓畅等和谐地、辩证地统一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艺术风格 “朦胧” 含蓄美 蕴藉性 李商隐 “朦胧诗” 吴文英 艺术手法 象征
下载PDF
浅谈文学作品教学中的朦胧美
12
作者 秦晓惠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7期19-20,共2页
“朦胧”是与“精确”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大干世界中。有许多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朦胧的,模糊的。尤其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朦胧境界却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注重其本身的朦胧美,采用... “朦胧”是与“精确”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大干世界中。有许多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朦胧的,模糊的。尤其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朦胧境界却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注重其本身的朦胧美,采用朦胧的教学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或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教学 朦胧 “朦胧” 客观事物 艺术创作 语文教学 教学效果 事半功倍
下载PDF
雕塑的“朦胧”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国昌 《雕塑》 1996年第2期21-21,共1页
在一次去丹霞山的列车上,与陈少丰老师闲扯起易经中辞白话译文的问题,少丰老师认为,象爻辞这样的文字最好不要解析。“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猜测。”少丰先生在这里谈到了艺术审美中“悟”的问题。 “悟”,《论文》:“‘悟’,觉也,从... 在一次去丹霞山的列车上,与陈少丰老师闲扯起易经中辞白话译文的问题,少丰老师认为,象爻辞这样的文字最好不要解析。“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猜测。”少丰先生在这里谈到了艺术审美中“悟”的问题。 “悟”,《论文》:“‘悟’,觉也,从心,吾声。”在雕塑中,要“悟”,必先从“形”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雕塑 “悟” 米开朗基罗 未完成 “虚”与“实”的关系 “实”与“虚” 作品 “虚空” 艺术审美
原文传递
剧诗朦胧美一瞥
14
作者 杉木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说过:“诗的中心朦胧是有道理的。”我以为剧诗也是这样。 其实,“模糊性”(朦胧性)这一概念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于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是由于所描述的系统大而复杂,其变量及参数众多而产生的。
关键词 朦胧 剧诗 模糊性 韦勒克 认识对象 文学 数学家 变量 理论家 “朦胧”
下载PDF
浅析“米氏云山”的“朦胧”特征
15
作者 吴强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88,共3页
“米氏云山”是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独创的山水画经典图式,因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和“逸笔草草”的笔墨技巧,受到后来许多文人及鉴赏家的推崇。鉴赏“二米”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其绘画中有一种“朦胧”的气象。如果以现代美学的视角... “米氏云山”是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独创的山水画经典图式,因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和“逸笔草草”的笔墨技巧,受到后来许多文人及鉴赏家的推崇。鉴赏“二米”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其绘画中有一种“朦胧”的气象。如果以现代美学的视角来审视米氏父子的绘画,便不难发现其山水画无论是笔墨技法、美学追求、还是表现的境界都有“朦胧”的特征。本文即以“米氏云山”的风格特征为对象,来讨论其中“朦胧”之特征,试图从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二米”的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云山” “朦胧” 绘画作品 风格特征 笔墨技巧 现代美学 笔墨技法 美学追求
原文传递
清醒与朦胧之间
16
作者 温枫 《社会科学》 1981年第3期113-113,共1页
要的是明晰、清醒,而不是“朦胧”、迷惘。 是非的“朦胧”,使人堕入五里雾,迷迷糊糊,浑滓沌沌;是非是明晰的,就会沁人心肺,启人深思,益人心智,发人清醒。 “朦胧”不但导致迷惘,还往往导致颠倒。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的是这... 要的是明晰、清醒,而不是“朦胧”、迷惘。 是非的“朦胧”,使人堕入五里雾,迷迷糊糊,浑滓沌沌;是非是明晰的,就会沁人心肺,启人深思,益人心智,发人清醒。 “朦胧”不但导致迷惘,还往往导致颠倒。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的是这类清醒还是朦胧的问题。有些是从里到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现实生活 五里雾 心智 阎罗王 心肺 《阅微草堂笔记》 人民利益 分不清 怡然自得
下载PDF
我也会写“朦胧”诗了
17
作者 高深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87年第4期77-78,共2页
四月的沈阳,气候突变,一场细雨未停,又突然降落大雪,梨花瓣似的雪片纷纷扬扬,出不了门,好不令人生烦。 呆在诗友家无聊,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朦胧诗选》,一页一页翻着,一瞬间,一个恶作剧的想法涌上心头,于是我铺开稿纸,写起“朦胧”诗来... 四月的沈阳,气候突变,一场细雨未停,又突然降落大雪,梨花瓣似的雪片纷纷扬扬,出不了门,好不令人生烦。 呆在诗友家无聊,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朦胧诗选》,一页一页翻着,一瞬间,一个恶作剧的想法涌上心头,于是我铺开稿纸,写起“朦胧”诗来。 这篇杰作竟写了四十几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涌上心头 “诗” 气候突变 稿纸 书架 梨花 排列起 受宠爱 成蛛
原文传递
山水画的朦胧美——对朦胧意义山水创作的思考
18
作者 牛惠民 《艺术生活》 2010年第3期29-29,共1页
“朦胧”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①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②不清楚:模糊。如烟雾朦胧,暮色朦胧,月光朦胧。美学意义上的“朦胧”也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二是一种美学境界... “朦胧”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①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②不清楚:模糊。如烟雾朦胧,暮色朦胧,月光朦胧。美学意义上的“朦胧”也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二是一种美学境界。山水画的朦胧美就是这种美学意义上的美学境界。山水画的朦胧美表现于内容意蕴的模糊、抽象与含蓄不直露.使人难以通过直观和按常理加以理解.必须通过联想。去把握其中真实的含义和内在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意义 朦胧 山水画 创作 现代汉语词典 “朦胧” 美学境界 模糊
下载PDF
朦胧≠曚胧≠蒙胧——易误用词语的辨析(十六)
19
作者 晓言 《中国广播》 2004年第1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同音词 “朦胧” “曚胧” “蒙胧”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文学中的朦胧诗现象
20
作者 曼拜特·吐尔地 古丽努尔(摘) 《新疆社科信息》 2007年第2期38-39,共2页
上世纪80年代在新疆维吾尔族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以“朦胧”为特点的诗歌创作现象。它成了新疆新时期各民族诗歌创作的转折点。在新疆,朦胧诗的产生有其社会、形成、文化基础。
关键词 朦胧 维吾尔文学 新疆 诗歌创作 创作现象 “朦胧” 文学创作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