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未干燥的活性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建生
-
机构
四川省绵阳市第九中学
-
出处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
2003年第8期31-31,共1页
-
-
关键词
活性炭
木炭
还原反应
氧化铜
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
中学
干燥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一体化设计
- 2
-
-
作者
叶兰
尹兆兰
-
机构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仪器管理中心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
-
出处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3年第8期90-92,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重点资助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区域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ND211502)项目研究成果。
-
文摘
遵循实验改进的科学原则,立足教学实际,对文献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从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实验环境三个角度,总结出该实验成功的最佳条件是:使用打印机墨盒中残余的碳粉、用脱脂棉卷成粗棉条作灯芯、用浓度为95%的酒精作燃料、用玻璃丝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控制好碳粉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0.6左右。该实验装置的一体化设计,操作简单,耗时短,安全环保,整个实验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
关键词
木炭还原氧化铜
反应物质量配比
实验最佳条件
一体化设计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再探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汪阿恋
吴新建
张贤金
叶燕珠
-
机构
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8,共3页
-
文摘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
关键词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的关键再探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陈承声
王欣
唐周汉
-
机构
广东教育学院化学系
-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0,共3页
-
文摘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比例和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以酒精灯为加热源,在直立式试管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为体系提供持续的高温、并恰当选择混合反应物的比例和用量是这一实验成功的关键。
-
关键词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设计
实验控制
数据处理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秦丙昌
张俊峰
-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12,共2页
-
文摘
对初中化学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在木炭粉存在下生成氧化铜 ,使其吸附在木炭粉上 ,二者充分接触。当配比合适时 ,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引发剧烈反应 ,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获得良好效果。
-
关键词
木炭
还原
氧化铜
演示实验
改进
中学
化学教学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的探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宋婷
卢一卉
李远蓉
-
机构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3年第9期37-38,共2页
-
文摘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
关键词
实验条件
还原性
氧化铜
木炭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
氧化物
九年级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对燃料燃烧的反思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张辰刚
-
机构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
出处
《化学教与学》
2010年第11期72-72,共1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137页“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由此可知,要达到酒精燃烧时的最高温度,应该满足这两点。
-
关键词
燃烧
燃料
氧化铜
反思
实验
还原
木炭
化学课本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晓林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
出处
《山东教育》
2003年第14期44-44,共1页
-
-
关键词
“木炭还原氧化铜”
中学
化学
实验研究
反应条件
-
分类号
O6-3
[理学—化学]
O6-3
[理学—化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 9
-
-
作者
田志良
-
机构
沧州市向明中学
-
出处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年第12期55-55,共1页
-
文摘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共有三个,分别是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都附有实验图.
-
关键词
初中
化学教学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实验设计
演示实验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方案的探讨
- 10
-
-
作者
林穗云
-
机构
嘉应学院化学系
-
出处
《嘉应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7-28,共2页
-
文摘
就C还原cuO实验提出方案,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
关键词
木炭
氧化铜
实验方案
实验条件
还原反应
实验装置
化学实验
-
Keywords
reduction
experiment
programme
-
分类号
O614.121
[理学—无机化学]
O6-33
[理学—化学]
-
-
题名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蔡贞
陈莉
-
机构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
出处
《化学教与学》
2021年第3期84-87,共4页
-
文摘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九年级化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在一线教学中,该实验的现象常无法直观说明有铜生成,进而影响产物的判断以及对碳的还原性的认识。在研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热源、药品及实验装置,实现了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成功率高,且安全环保,适合课堂演示,易于推广。
-
关键词
演示实验
木炭还原氧化铜
研究
改进
课堂教学
-
分类号
G632.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创新设计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卢占武
郭强
-
机构
江苏省东海县初级中学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年第5期33-34,共2页
-
文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能否做好该实验是学好“碳的化学性质”的一个关键点。学生也是从该实验开始接触氧化还原反应的,也为“金属冶炼”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由于该实验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观察不到理想的实验现象,这对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学生对碳的还原性认识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达不到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品质。要想做好该实验必须解决以下3个问题:一是该反应所需温度较高,而所用硬质试管既隔热又散热,因此一般需用酒精喷灯加热,但这样又易严重损坏试管。
-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
演示实验
氧化铜
创新设计
木炭
初中化学
化学性质
金属冶炼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张会玲
-
机构
滁州中学
-
出处
《滁州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12-112,共1页
-
文摘
初中化学课本第五章第四节《碳的化学性质》中实验5—4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按课本的做法得到粉末往往是暗红色,而且生成红色粉末量少,里面往往混有没反应完的黑色固体,学生直观效果不好。 我的做法是事先在试管内壁用毛笔抹上薄薄一层浆糊。
-
关键词
还原氧化铜
木炭
初中化学
化学性
管内壁
混合物反应
还原操作
实验效果
暗红色
水化合物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2例
被引量:5
- 14
-
-
作者
李颖
杜晶晶
-
机构
河北石家庄市桥东区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石家庄市第
-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2,共2页
-
文摘
针对初三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不足之处,分别从仪器改进、药品添加方法、药品配比及用量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2个实验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验完成时间短,现象明显等特点,便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
-
关键词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
胖肚管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
- 15
-
-
作者
李晓萍
郑树明
张王爱
-
机构
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2年第2期20-20,共1页
-
-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氧化铜
还原
木炭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王明振
-
机构
枣庄师专
-
出处
《枣庄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67-70,共4页
-
文摘
介绍了一种新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方法
-
关键词
氧化铜
木炭
还原反应
无机化学实验
初中
化学教学
-
Keywords
copper oxide
experiment
-
分类号
O614.121
[理学—无机化学]
O61-33
[理学—无机化学]
-
-
题名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孙文利
-
机构
北京市十一学校
-
出处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第10期17-17,共1页
-
文摘
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了简单改进,通过改变氧化铜和木炭粉末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易发生。改进实验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节省了课堂上演示实验的时间。
-
关键词
实验改进
木炭还原氧化铜
初中化学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巧用长柄V型玻璃管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被引量:2
- 18
-
-
作者
胡海铭
-
机构
黄山市祁门凫峰中学
-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2-53,共2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G13299)
-
文摘
采用长柄V型玻璃管做“木炭还原氧化铜”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用性.
-
关键词
长柄V型玻璃管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中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黄介金
-
机构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城东中心学校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29期140-140,共1页
-
文摘
在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师公认的难做的实验,因为炭和氧化铜都是固体,同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远不比在溶液中接触充分,反应缓慢。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佳.本人对该实验进行了多次探究,结果仅用2~3分钟时间,便出现了明亮的红色铜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
关键词
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
氧化铜
还原
木炭
化学教师
氧化物
溶液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
-
题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创新改进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唐盟盟
-
机构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9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时间过长等不足。在教学中,应该对该实验加以改进,以铜丝替代铜粉末,通过预先加热氧化铜丝。改进后,实验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时间更短,也更加绿色环保。
-
关键词
木炭
还原
氧化铜
创新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