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想象的能指:试论麦茨的电影精神分析理论
1
作者 金虎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麦茨的电影精神分析理论标志着他的第二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类似于梦境,观众观影像婴孩照镜子,也似做梦。观影的乐趣主要来自于全知全能感、窥淫癖与恋物癖。电影意义的表达机制是隐喻和换喻。麦茨将电影精神分析学理论从对导演或剧中人... 麦茨的电影精神分析理论标志着他的第二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类似于梦境,观众观影像婴孩照镜子,也似做梦。观影的乐趣主要来自于全知全能感、窥淫癖与恋物癖。电影意义的表达机制是隐喻和换喻。麦茨将电影精神分析学理论从对导演或剧中人的精神分析窠臼中跳出来,转而对观众的代入状态进行精神分析,这是他最大的理论贡献,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有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茨 精神分析 电影 想象的能指
下载PDF
里尔克的性欲书写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启示
2
作者 赵蕾莲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22,共14页
里尔克以性欲书写关注现代人的身心感受,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以丰富文学创作。其性欲书写得益于从尼采肯定性欲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的幼儿性欲理论中所获得的启示。与里尔克亦师亦友的莎乐美向他传授尼采与弗氏的共同观点:批评基督教禁... 里尔克以性欲书写关注现代人的身心感受,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以丰富文学创作。其性欲书写得益于从尼采肯定性欲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的幼儿性欲理论中所获得的启示。与里尔克亦师亦友的莎乐美向他传授尼采与弗氏的共同观点:批评基督教禁欲的道德观和反自然的唯灵论。她还与里尔克展开精神分析式谈话,帮他战胜创作危机,鼓励他进行性欲书写。里尔克在《杜伊诺哀歌》第三首和《七首诗》(即《阳具颂》)等典型诗文中赞美性欲、生命力和此在的幸福,颇具代表性地践行了性欲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莎乐美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尼采生命哲学 性欲书写
下载PDF
精神分析理论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偏差与应对
3
作者 王薇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29,86,共4页
精神分析理论是深刻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帮助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或混乱的自我,严重影响着学习和生活。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我”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运... 精神分析理论是深刻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帮助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或混乱的自我,严重影响着学习和生活。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我”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偏差的成因及应对的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意识 精神分析理论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阈下大卫·林奇的梦魇创作
4
作者 方刚 张颖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8期70-73,共4页
电影深藏着观众现实欲求之物,同时呈现出导演思想的投射。克里斯蒂安·麦茨以“想象的能指”的概念来指称电影,创立了第二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能指依靠视听幻觉在无意识层面呈现。作为好莱坞“梦魇制造者”,大卫·林奇的焦虑型... 电影深藏着观众现实欲求之物,同时呈现出导演思想的投射。克里斯蒂安·麦茨以“想象的能指”的概念来指称电影,创立了第二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能指依靠视听幻觉在无意识层面呈现。作为好莱坞“梦魇制造者”,大卫·林奇的焦虑型人格是无意识电影的灵感来源,其作品的人物刻画、故事整体走向具有强烈的心理色彩与个人特征。精神分析视阈下对大卫·林奇生活与执导电影作品作关联性分析,论述童年、创伤、梦境对其电影艺术创作的影响,旨在深层次理解林奇的创作动机和主题,探索其电影梦魇创作的奥秘,电影创作特征在精神分析统一性问题上给出了哲学意义“我是谁”的隐性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精神分析 无意识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对话——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哲学考察
5
作者 黄秋萍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规范性问题是伴随现代性而兴起的哲学问题,是现代化以来主体自我意识的伸张而试图对伦理生活进行重新安放的理论探索。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蕴含的规范性资源在当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构建了以商谈伦理... 规范性问题是伴随现代性而兴起的哲学问题,是现代化以来主体自我意识的伸张而试图对伦理生活进行重新安放的理论探索。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蕴含的规范性资源在当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构建了以商谈伦理学为基础的规范性学说;第三代代表人物霍耐特进一步探索了主体间交往的前提条件,即一种平等的承认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进行了规范性重建。霍耐特的承认学说仍未详尽探讨主体真切的规范性态度问题;匹兹堡学派代表人物布兰顿汲取了黑格尔的承认理论资源,试图通过一种基于“宽恕性回忆”的承认关系来实现其包含信任精神的规范性推论。布兰顿的规范性推论与话语实践扁平化了黑格尔精神哲学的历史性因素;精神分析学者齐泽克以拉康象征界的运行逻辑分析了现代社会运行中的无意识维度,从而贡献了规范性问题研究的精神分析视角,并围绕规范性问题中的话语实践、主体的规范性态度、规范的历史性维度以及规范的“具体普遍性”等展开了批判性对话,最终从康德到黑格尔之间的“自我相关的否定性”线索挖掘了德国古典哲学在规范性问题上的历史性维度和解放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 精神分析 德国古典哲学 现代性
下载PDF
古典精神分析的象征之争:基于结构视角的重述
6
作者 霍传松 居飞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象征问题在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对历史的回顾中可以发现,早期精神分析内部的分裂一定程度上和对待象征问题的态度有关。而从结构的视角来看,象征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象征、象征物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利用象征结... 象征问题在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对历史的回顾中可以发现,早期精神分析内部的分裂一定程度上和对待象征问题的态度有关。而从结构的视角来看,象征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象征、象征物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利用象征结构的划分,可将古典精神分析在象征问题上的争论作出理论上的统合,并在理论统合的基础上去研究象征法背后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精神分析 象征 象征结构 临床方法论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角下日本校园欺凌生成机制及启示
7
作者 晁亚群 李振海 张倩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5期97-104,127,共9页
日本校园欺凌问题由来已久,且呈现出发生率高、成因复杂、立法治理效果不佳等诸多特征。精神分析理论对其生成机制的研究为日本的欺凌治理带来新的工作思路。在精神分析视角下,欺凌行为的产生是主体为释放心理压力而使用投射性认同机制... 日本校园欺凌问题由来已久,且呈现出发生率高、成因复杂、立法治理效果不佳等诸多特征。精神分析理论对其生成机制的研究为日本的欺凌治理带来新的工作思路。在精神分析视角下,欺凌行为的产生是主体为释放心理压力而使用投射性认同机制的结果,欺凌者对强烈愉悦感的需求发挥了促进欺凌再生产的作用,各类欺凌集团的形成则可借助基本假设概念得以解释。对日本校园欺凌生成机制的分析,给我国欺凌防治工作带来以下启发:应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方式释放压力;提高师生的欺凌应对能力,拒绝弱者形象的投射;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弱化欺凌者的强者形象;提高学生共情能力,破解“基本假设”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精神分析 生成机制 日本
下载PDF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前提与建构——基于社会事实“四因说”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钧鹏 杨太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8,115,共9页
对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既有探讨往往存在价值预设。虽然不乏客观公正的论述和分析,但普遍的问题是分析框架不完整或太偏重结论的梳理。如果将社会科学本土化视为一种文化传播与融合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借助“四因说”建构分析本土化的框架,... 对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既有探讨往往存在价值预设。虽然不乏客观公正的论述和分析,但普遍的问题是分析框架不完整或太偏重结论的梳理。如果将社会科学本土化视为一种文化传播与融合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借助“四因说”建构分析本土化的框架,另一方面可从既往的结论分析转向前提分析。首先,把“要不要本土化”的价值命题搁置,而仅探讨“本土化成为可能的前提”这一事实命题;其次,通过引入“四因说”为坐标系,从异质性质料的对接、形式结合的方式、理论主张的目的和本土化过程的动力与阻力四个方面梳理本土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四因说 社会科学 社会事实
下载PDF
精神分析、身份探究与人的解放:法农文化批评的三重面相
9
作者 张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法农是文化批评的重要开创者。他围绕殖民压迫、民族独立和文化解放等核心问题建构了其文化批评的理论体系。社会精神分析、文化身份研究和人的解放问题探究是这一体系的三个重要维度。在社会精神分析中,他将对殖民压迫下的种族心理创... 法农是文化批评的重要开创者。他围绕殖民压迫、民族独立和文化解放等核心问题建构了其文化批评的理论体系。社会精神分析、文化身份研究和人的解放问题探究是这一体系的三个重要维度。在社会精神分析中,他将对殖民压迫下的种族心理创伤的剖析转向对政治、历史、文化和语言支配的文化批判层次,将西方现代以来以个体发生学为基础的精神分析提升为一种社会学的精神分析,既夯实了文化批评的微观分析,也拓宽了精神分析的宏观视野。在文化身份研究中,他围绕文化身份焦虑、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重构三个关联性问题批判性地建构了其文化身份理论。在人的解放问题探究中,他围绕殖民压迫与文化压迫、文化生存与民族解放、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文化解放与人的解放四对关系问题建立起其解放理论,为文化批评植入全新的“解放”维度。法农的文化批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关于殖民文化的“发声”、“洗眼”和“治病”,贯穿其文化批评实践之始终的则是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农 殖民文化 精神分析 文化身份 文化批评 批判精神
下载PDF
福建海参本土化育苗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0
作者 陈燕婷 杨求华 +3 位作者 刘燕飞 黄强 谢宇坪 王巧煌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了解目前福建省海参养殖产业现状以及海参本土化育苗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福建省实现海参苗种本土化。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所有动物的统称,为生活在海边...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了解目前福建省海参养殖产业现状以及海参本土化育苗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福建省实现海参苗种本土化。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所有动物的统称,为生活在海边至8000m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中,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八大珍品之一,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动物门 海洋棘皮动物 海参纲 海参养殖 问卷调查 产业现状 本土化
下载PDF
庄周梦蝶解--以拉康精神分析的视角
11
作者 王天易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近来西方学界对《庄子》文本,特别是庄周梦蝶这一文本多有关注。庄周梦蝶这一文本中蕴藏有关主体和主体间性的思考。庄周梦蝶乃是一现实的裂口,是无意识藏身之处。梦中抓住了无意识主体的真相,利用物化的移情机制把他异性处理为自身意... 近来西方学界对《庄子》文本,特别是庄周梦蝶这一文本多有关注。庄周梦蝶这一文本中蕴藏有关主体和主体间性的思考。庄周梦蝶乃是一现实的裂口,是无意识藏身之处。梦中抓住了无意识主体的真相,利用物化的移情机制把他异性处理为自身意向性中的主观构建,从而否定了梦中的蝴蝶而确立了现实中庄周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周梦蝶 精神分析 母子共同体 他者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单位本土化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分析
12
作者 叶婷 沈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0076-0079,共4页
为增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为高职毕业生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9 -10月对符合2019年本省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条件入学的来自本省4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550名2019级临床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 为增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为高职毕业生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9 -10月对符合2019年本省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条件入学的来自本省4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550名2019级临床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学生性别、独生子女、入学原因、家庭年收入与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规划得分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在性别、独生子女、入学原因、家庭年收入等项目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独生子女、入学原因、家庭年收入与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规划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地培养的基层医生的职业认同总体上属于中上水平,这与学生性别、入学意愿等有关。同时,职业认同和生涯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增强了在地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医学生走向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单位 本土化人才培养 医学生 职业认同
下载PDF
勒克莱齐奥《暴雨》中的创伤书写及精神分析解读
13
作者 杨新颖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暴雨》着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个体生存困境,通过反复使用关于大海和暴雨的意象,在日本海之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神秘的自然空间。文章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从战争与和平、爱欲与痛苦、死亡与生命三个主题入手,对小说中的记忆复现与创伤... 《暴雨》着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个体生存困境,通过反复使用关于大海和暴雨的意象,在日本海之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神秘的自然空间。文章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从战争与和平、爱欲与痛苦、死亡与生命三个主题入手,对小说中的记忆复现与创伤书写展开深入探析。小说中,战地记者克约承担着道德罪行、情人去世的双重记忆创伤,他始终摇摆于爱欲与痛苦之间,感受着自己断断续续、不堪一击的生命能量。最后,借助俊娜这一具有神秘性、超越性的客体,他打破了诅咒一般的命运循环,实现了对自我的确认和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勒克莱齐奥 精神分析 创伤书写
下载PDF
精神分析对自我的研究与当代青年自我的构建
14
作者 苏畅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237-242,共6页
“自我”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实际上其含义非常复杂。精神分析对自我的研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和拉康的自我观。从“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结构到自我防御机制,再到镜像自我,反映了精... “自我”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实际上其含义非常复杂。精神分析对自我的研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和拉康的自我观。从“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结构到自我防御机制,再到镜像自我,反映了精神分析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今青年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自我,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精神分析对自我的研究,提供了深入理解自我的方式,有助于青年人构建强大的自我,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健康。“Ego” seems to be a simple concept, but in fact, its meaning is very complex.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ego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s are Freud’s ego psychology and Lacan’s view of the ego. From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Id-Ego-Superego” to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 and then to the mirror ego, it reflects the deepening process of psychoanalysis’s understanding of the ego. In the face of diverse values and the pressures of social competition, how to construct oneself and become a person of worth has become a profound question for today’s youth. Psychoanalysis provides a profound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self, aiding young people in constructing a strong ego and maintaining psychological balance and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自我 当代青年
下载PDF
弗洛伊德日记里的《精神分析引论》中文译本
15
作者 陈琦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本文用弗洛伊德1935年自己整理的作品年表和1934年日记中的材料,引出弗氏本人收到的“中文讲座”,即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觉敷翻译的《精神分析引论》合订本。通过考察这部中文译作的具体出版时间和翻译经过,展现弗洛伊德的中国译... 本文用弗洛伊德1935年自己整理的作品年表和1934年日记中的材料,引出弗氏本人收到的“中文讲座”,即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觉敷翻译的《精神分析引论》合订本。通过考察这部中文译作的具体出版时间和翻译经过,展现弗洛伊德的中国译者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弗氏理论在当时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概况以及中国在弗洛伊德理论全球翻译史中的参与。关于这个中文译本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到达了弗洛伊德手中,需要更多线索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 高觉敷 章士钊 翻译
下载PDF
凡·高艺术创作的精神分析研究
16
作者 傅越悦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14-17,共4页
凡·高是19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以凡·高的生平为参考,以其部分艺术作品为例,通过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阐述凡·高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结构。从凡·高的情感生活入... 凡·高是19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以凡·高的生平为参考,以其部分艺术作品为例,通过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阐述凡·高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结构。从凡·高的情感生活入手,分析凡·高艺术作品的精神特点,揭示凡·高内心感受与灵感来源的关系,展现其意识状态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高 精神分析 艺术创作
下载PDF
梦幻、欲望与凝视: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希区柯克电影研究
17
作者 华慧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2-146,共5页
在电影领域,希区柯克代表了一种电影技巧的精神,是悬疑和恐怖的代名词。他的经典电影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如“人格动力学”“梦的解析”“俄狄浦斯情结”“偷窥”等,展现人性最隐秘、最本质的情感。希区柯克运用电影镜头对弗洛... 在电影领域,希区柯克代表了一种电影技巧的精神,是悬疑和恐怖的代名词。他的经典电影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如“人格动力学”“梦的解析”“俄狄浦斯情结”“偷窥”等,展现人性最隐秘、最本质的情感。希区柯克运用电影镜头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深刻的艺术处理,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在关于人性问题上将精神分析理论影像化,引起人们对于人性的探讨,拓宽了精神分析电影的审美维度,这些都是希区柯克电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希区柯克 精神分析美学 意识形态 镜像理论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角如何理解精神病理学——以青少年进食障碍为例
18
作者 秦旭妍 《时代人物》 2024年第32期0067-0069,共3页
精神分析被认为是心理治疗的起源,也是影响最广泛,知名度较高的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 使得探索内部世界的心理治疗手段得以广泛的发展,其也是许多心理治疗流派的起源。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许多精神疾病 和心理疾病的症状也给... 精神分析被认为是心理治疗的起源,也是影响最广泛,知名度较高的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 使得探索内部世界的心理治疗手段得以广泛的发展,其也是许多心理治疗流派的起源。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许多精神疾病 和心理疾病的症状也给予了丰富的理论探讨,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理论视角来阐述对于精神病理学理解和发展。进食障 碍是临床治疗中困扰青少年的主要问题,本文会以青少年的进食障碍为精神病理学的具体例子,详细论述精神分析学家 对于进食障碍病理成因的理解和理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精神病理学 进食障碍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19
作者 宋天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50-53,共4页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自发表后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广泛解读,小说主人公艾米丽从一位美国南方的贵族小姐变成了凶手,这背后不仅是社会现实的多重压迫,还是艾米丽“超我”“自我”“本我”三重...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自发表后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广泛解读,小说主人公艾米丽从一位美国南方的贵族小姐变成了凶手,这背后不仅是社会现实的多重压迫,还是艾米丽“超我”“自我”“本我”三重人格间的矛盾冲突而导致的精神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丽 三重人格 精神分析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到影视剧中的暴力美学
20
作者 李易阳 黄少华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一部优秀的暴力美学电影,要将暴力的美学和美学的暴力相结合,暴力元素和美学因子自然结合,不能有一丝的矫揉造作。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是最易受攻击的脆弱的主体,他把人的心理世界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本我是人的最... 一部优秀的暴力美学电影,要将暴力的美学和美学的暴力相结合,暴力元素和美学因子自然结合,不能有一丝的矫揉造作。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是最易受攻击的脆弱的主体,他把人的心理世界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本我是人的最原始的本能冲动,其中就包括暴力攻击的本能,它服从于“快乐原则”,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暴力美学就是给暴力行为以道德基础,通过暴力和美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人类心理宣泄,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暴力美学 暴力 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