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全面素质教育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其恭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全面素质教育的兴起及其理论的逐步完善,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拟就全面素质教育所以能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的内外部动因,以及它的实质和基本特性试作分析和申述。 一、全面素质教育是占有21世纪教育的必然抉... 全面素质教育的兴起及其理论的逐步完善,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拟就全面素质教育所以能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的内外部动因,以及它的实质和基本特性试作分析和申述。 一、全面素质教育是占有21世纪教育的必然抉择 进入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从50年代后期开始并持续不断的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或先或后地都转上了以人的发展为本,重视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使受教育者具备面向21世纪的国家公民基本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的轨道。分析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素质教育 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 基本特性 教育的实质 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教育 受教育者 “本质力量”
下载PDF
来自温州改革实践的哲学报告之一——生长点:在思辨与实践之间——引论
2
作者 王永昌 《探索(浙江)》 1987年第5期37-40,30,共5页
回顾“文革”结束后我国哲学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尽管我们的哲学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艰难地从单纯为政治服务的“卫星”地位中解放出来,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相比,哲学的步履显得有些蹒跚、沉重。作为抽象程度... 回顾“文革”结束后我国哲学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尽管我们的哲学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艰难地从单纯为政治服务的“卫星”地位中解放出来,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相比,哲学的步履显得有些蹒跚、沉重。作为抽象程度很高的一门学问,哲学的繁荣当然离不开对人类优秀精神产品的消化和吸收;但是,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如果不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自己生存的时代,那就很难真正实现自己的本质。因此,我们欢迎各种体现作者独特个性的哲学论文,同时更呼唤那种来自改革第一线的、跳动着时代脉膊的哲学思考。本刊从这期起向读者推荐王永昌同志的来自温州改革实践的系列哲学报告,并不表明我们完全赞同作者的结论。但我们赞赏作者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勇气,文中提出的“中介之路”也不失为哲学现代化的一条途径。我们期望引起读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点 哲学的实践 改革实践 哲学理论 实践活动 哲学发展 中介环节 “本质力量” 温州人 引论
下载PDF
主体与客体之间——写作教学中的哲学思考
3
作者 林东源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97-99,共3页
鲁迅先生说过:“作文即好象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①作文“无秘诀”,不能“祖传”;说明这种高级的精神劳动主要靠的是作者得之于心而运之于意,只能意会,难于言传,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 鲁迅先生说过:“作文即好象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①作文“无秘诀”,不能“祖传”;说明这种高级的精神劳动主要靠的是作者得之于心而运之于意,只能意会,难于言传,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写作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和意向性。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写作主体 意向性 主体与客体 “本质力量” 对象化 制约作用 毛泽东 存在主义 感性活动
下载PDF
由来与对照——也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履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89-97,17,共10页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通常被认为是千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推导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命题,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期则又引起了颇为集中的论争。论争表明: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事实上仍是个根本性课题,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通常被认为是千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推导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命题,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期则又引起了颇为集中的论争。论争表明: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事实上仍是个根本性课题,一切美学问题的回答均以此为转移。同时也使人感到,似乎有必要对这个命题提出的前前后后作一简略的回顾,并与相关各方作些对照,由此或许可以明显看到:作了这样表述的命题的本来含义是什么,与1844年《手稿》和马克思的有关思想究竟是什么关系,与现在的相当一部分批评意见又是怎样的关系,如此等等。目的自然也在希望有助于论争的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 对象化 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 费尔巴哈 “本质力量” 主客体关系 自我意识 “美的规律”
原文传递
论“中国茶德”的思想特色 被引量:2
5
作者 谌晓煜 《农业考古》 1999年第2期15-17,2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茶 日本茶道 “本质力量” 茶文化 精神文明 人民为本 “美” 文人雅士 审美意识系统 中国茶叶
下载PDF
教学哲学与哲学教学
6
作者 朱有志 《煤炭高等教育》 1997年第1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教学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教学对象 心理状况 对象化 哲学教学 “本质力量” 政治理论教育 政治理论课 哲学教师
下载PDF
文学创作主体的艺术感受能力
7
作者 何殿仁 王明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9-91,共3页
艺术感受能力是创作主体的基本功,是其素质、修养的重要标志。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完全取决于生活本身,重要是作者能否使自己的心理、感情与社会生活进行“沟通”,产生“共融”。
关键词 艺术感受能力 创作主体 社会生活 文学创作 “本质力量” 主体能力 主体意识 文学作品 马克思 艺术灵感
下载PDF
试论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
8
作者 刘超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5-90,共6页
美感教育,是我们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视语文教学的美感,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美感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课 语文教师 “本质力量” 论语 创造美 表现美 作文 语感
下载PDF
何谓“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9
作者 桂贞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6-86,共1页
《风景谈》中“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一句,旨关全文。但课本无注,教参无解,学生感到茫然。一般注家和教者囿于传统,只停留在阐述文中人们熟知的五句议论性文字的含义和作用。以此说明“名为写实,旨在赞人”的主题,而未注意到文中隐含着一... 《风景谈》中“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一句,旨关全文。但课本无注,教参无解,学生感到茫然。一般注家和教者囿于传统,只停留在阐述文中人们熟知的五句议论性文字的含义和作用。以此说明“名为写实,旨在赞人”的主题,而未注意到文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美学观。何谓“人创造了第二自然”?这是一个美学范畴。简言之,是人类通过劳动和实践征服了的和改造了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它深深地打上了人的意志和印记,牢牢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的构成因素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自然 “本质力量” 《风景谈》 简言 美学范畴 二形 延安 教参 调平板 美学观
下载PDF
新闻作品应有生气灌注
10
作者 王舟波 《新闻爱好者》 1998年第3期16-18,共3页
一首诗,可以写得十分华美丽又优雅,但却没有灵魂; 一些谈吐可以不乏风趣而又娓娓动听,但却没有灵魂; 一个女人,可以说长得漂亮、温雅面又风姿动人,但却没有灵魂。 什么是“灵魂”?作者认为“是指心灵中起灌注生气作用的那种原则”。 ... 一首诗,可以写得十分华美丽又优雅,但却没有灵魂; 一些谈吐可以不乏风趣而又娓娓动听,但却没有灵魂; 一个女人,可以说长得漂亮、温雅面又风姿动人,但却没有灵魂。 什么是“灵魂”?作者认为“是指心灵中起灌注生气作用的那种原则”。 新闻以反映、记录、展示生活的面貌和演变为基本职守。许多作品却缺乏生气、活力、光泽、韵致,原团何在? 细读本文,你在理论上的认识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作品 艺术作品 新闻写作 南昆线 写作者 “人学” 青藏线 “本质力量” 中国古典文论 “气韵生动”
下载PDF
Effect of fissure water o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11
作者 ZHANG Haibo ZHANG Wei +1 位作者 LV Lei FENG Ya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6期846-849,共4页
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fissure water in fractured rock mass on the strength of rock mass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we pre-pared specimens of cement mortar to simulate saturated rock mass with continuous fractures of ... 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fissure water in fractured rock mass on the strength of rock mass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we pre-pared specimens of cement mortar to simulate saturated rock mass with continuous fractures of different slope angles. By exerting static and dynamic loads on the specimens,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with fissure water under these loads can be analyzed.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tic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aturated fractured rock mass is related to the slope angle. The low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ractured rock mass occurs when the slope angle is 45°, while the highest strength occurs when the specimen has no fractures. Fissure water can weaken the strength of rock mass. The softening coefficient does not vary with the slope angle and type of load.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of fractured rock mass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dynamic load. For a 0° slope angle,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reaches its highest level. When the slope angle is 90°,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is the lo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d rock mass SIMULATION fissure water SHPB hydrodynamic pressure
下载PDF
“山中何所有”(外一篇)
12
作者 顾农 《文史天地》 1999年第6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陶弘景 萧道成 自然美 宗教感情 “本质力量” 《南史》 自然与文化 文化负载 自然之美 人文景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